2023年将要过去了,按照惯例做个简单总结。和去年一样,还是对应着年初的计划来总结,这样好对计划的完成有个整体认识。 先贴上全部计划,再逐条看完成情况。 全年爬山不少于20次; 每周跑步不少于三次,2次5公里+周末10公里,10公里在平均心率150以内的情况下争取进53分钟; 学习并坚持无器械健身,...
逻辑学入门书目
谨以此文致谢博友pathos page。文中的逻辑学入门书单归他所有,我只是借花献佛。 这段时间想系统学习下逻辑学,原因有三个,一个是阅读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作品时,牵扯到一些哲学问题,这些哲学问题又引导出逻辑学知识,由此产生需求;二是阅读社会学作品时,尤其是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社会学作品,里...
纪录片
前文说了“双十二”时为了父母少看手机,和儿子的教育问题,终于入手了一台电视机。电视有了,但内容要跟上,要不一切都是白搭。 父亲喜欢看动物世界,尤其是大型食肉动物的;母亲喜欢看电视剧;儿子的教育需要关于太空、地理、物理、以及名人故事类的。三个需求中只有母亲喜欢的电视剧能够用爱奇艺搞定,其他的只能自己动...
2023年第三次半马
今天跑了一个半马,晴天,零下三度,跑完还是满身大汗。这是今年的第三次半马,配速还不去前两次,总共耗时2:12:54,配速 6'18'',基本上是大佬的两倍。 年初还信誓旦旦的要坚持跑步,但这一年已经快过完了,总共只跑了六百多公里,三个半马。跑量少一方面是杂事多,另一方面是人懒,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人的因...
电视情结
经过从618、双十一、双十二的三次耐心说服,妻子终于同意购买电视了,于是入手了心心念的TCL 85Q10G Pro电视。 之所以对电视如此执念,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可以让儿子逐渐看一些经典纪录片和影片以拓展视野、父母可以解放出部分看手机时间,我自己也可以欣赏一些大片;另一方面,电视也是我的一种情结...
关于时间和宇宙的几本书
前几天在conge博客留言,他推荐了一本关于时间的书给我,刚好这段时间读经济学有点累,就试着读这本书调剂下。 conge推荐的书是卡洛·罗韦利的《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一看书名吓一跳,因为无论是量子还是引力这两个词都意味着不好懂;但是conge推荐的,所以还是决定尝试下。翻开后就不能释手,...
被移动硬盘折腾了一整天
2017年受音乐论坛的诱惑,伪热爱了一把无损音乐,为此入了一个西数的4T移动硬盘,用来存储从淘宝上十几元买的十几T无损音乐。后来常听的音乐都存在台式电脑硬盘上,移动硬盘上的音乐则很少听,基本上等于闲置。 双十一时无聊买了一台绿联的NAS,然后从台式机上拆下来一块4T硬盘挂上,凑合着运行。昨天晚上无事...
米塞斯《人的行动》读后小记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那段时期,欧洲民族主义、工团主义、福利主义、社会主义等经济学说迭起,这些学说无一例外的都是站在反自由市场理论的立场上。奥地利学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守薪者,肩负起了和这些对立学说的论战重任。从门格尔奠定奥地利学派开始,庞巴维克、米塞斯、哈耶克及罗斯巴德都义无反顾的承担着这一使命。这...
网瘾老人
父母喜欢看手机短视频,多次劝说无果,总担心他们的视力、颈椎因此而受不了。据网上说法,老人熬夜看手机甚至会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这点更担心。 自己诸般尝试,最终没招,于是上知乎看其他网友的妙招。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知乎上寻求办法的人远比我想的多,而出招的大多是抖机灵的,没有一个人分享如何成功解救父母...
峥嵘岁月
听两位老人聊天。 甲: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人,一边拍大腿,一边哭着喊,“舵手啊,全国人民等着您老人家回来”。 乙:那是他没有经历过,让他生在那个年代不一定能活下来。 甲: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要死要活的,有点事就闹自杀,在那个年代估计得自杀一小半。 乙:就是,整天吃不饱,穿不暖,还有干不完得...
人之快乐
我们把知足或满足定义为某人置身其中,而无需或懒得采取任何行动的状态。相反,行动人则急欲以一个更满意的状况取代一个较不满意的状态。他幻想着一个更适合于他的生存条件,并以实现此条件为其行动之目的。诱使一个人去行动的,通常是某些不安逸。一个完全满足其生存状况的人,不会有改变事物的动机。他既不会有希望,也不...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读书笔记
昨日刚读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精校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实这部著作大概三四周前就开始读了,但中间因为事情较多,所以不断地被打断;好在从一开始就以仰慕的姿态来学习,做了扎实的读书笔记,这才让阅读的思路没有被中断。读完后第一感觉是名至实归,启发颇多,且让我对弗里德曼的...
小议2023年10月CPI同比转负及可能的通货紧缩
今天刷知乎,看到一大群自媒体在讨论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十月份CPI同比数据,认为CPI转负意味着通缩来临。悲观情绪跃然字里行间,更有满篇常识性错误的文章在论述时夹杂着大量的煽情性描述,将讨论通缩的可能性转到了持续通缩后的悲惨景象中。对于技术性讨论我很乐意参考相悖观点及论述方法,但对于打着讨论技术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