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

前路远

近期事情较多,情绪较低沉,同时缺少时间和心情,所以有差不多一个月没有更新博客。 其实说时间少,情绪低沉都是不恰当的;时间还是有大把,只是缺少了有激情书写的部分;情绪也算稳定,只是少了能随时间奔涌而出的部分。不知道是我的消沉闭塞了我的感知,从而让我觉得世界也沉闷;还是环境中本就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情绪,从...
阅读全文
偶感

工作的意义

我问朋友Y,“你感觉现在的工作有意义吗”? Y回答,“感觉意义不大,尤其对人类发展这种大命题来说,基本上是无贡献”。 我接着问,“既然无意义,那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Y回答,“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我接着问,“假如你年薪百万,从现在到退休还有20年,那一次性给你2000万,你会不会放弃工作躺...
阅读全文
偶感

我的术与道

这个题目很大,但却只能从微末事例着手,希望看客能够观微知著。之所以抛弃宏大的纯理论叙述,仅是因为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无法驾驭那种叙述的语言及逻辑架构。曲径通幽,本身就同时包含了术与道。   理财 理财对我来说目前仅是买股票,之所以用理财而不用炒股,只是因为炒股太过于烂俗,而理财似乎更高大上一些...
阅读全文
偶感

学会弃书

最近两次弃书,而以前我基本上是不中途放弃的,即使再难啃的书也会把它坚持读完,即使读完了还是一知半解。之所以弃书,是因为受他人建议,知识是无限的,只需要学习你善于学习,并会让你快乐的知识就行,而不用强迫自己学会所有的东西。以前不弃书的原因是,我一直认为越是读不懂,越是有阅读困难的书,其讲的内容越是自己...
阅读全文
偶感

中年

人到中年,却不愿承认自己已是中年,这是绝大多数中年人的共同心态。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自己已到中年的现实?除了对青春的眷恋,无法界定“中年”的定义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那么什么是中年人?我认为智力和体力的退化,加上对外界好奇心的退化,共同塑造了中年人。   后浪 只有被后浪推到沙滩上,才知道自己是前...
阅读全文
偶感

人的三次死亡

清明,又是一个缅怀的日子。很多人选择回乡祭祖,但更多的人只能在遥远的异乡城市十字路口祭奠。 对于回乡祭祖我是赞同的,这不仅祭的是祖,还有对共同的文化和归属感寻根。但对于在城市十字路口烧纸钱我是反对的,自己一直在不同城市之间穿梭,逝去的亲人怎么能够跟上自己奔波的脚步。如果他们永远停留在了享乐之地,而你...
阅读全文
偶感

简单与稳固

和同学相聚,都言不能喝酒了、高血压、高血糖、尿酸高、肠胃不好等,进入中年不久,但中老年人的标配病基本上都有了。同学聚会,无酒不欢,但大家身体都不允许了,所以只能浅尝辄止。但喝起来后还是越喝越放得开,喝完都说这是近期喝的最多的时候,但也只是适可而止,已经没有了年少轻狂的那种迷醉。 中年人喝酒多了一份理...
阅读全文
偶感

计数人生

妻子整理衣服,翻出一条红色围巾。给我说这是她上本科时,有一次生病,怕冷,室友送给她的。我说这都二十多年了,再有这样的两条围巾我们都差不多该走了。妻子怪我为什么将一件有意义的事说的如此凄凉,我说人和其他生命一样要新陈代谢,旧的不去,新的住那?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要抗拒。 妻子上大学时家里条件不好,那个室友...
阅读全文
偶感

我认为

“我认为……” "停,不要用'我认为'开头,这是不自信的表现"。   “我认为……” "停,不要用'我认为'开头,你这样说是不准备为你后面说的话负责吗?"   前一种被叫停是认为发言者不自信,用“我认为”开头是一种不确定的表现,而打断者希望发言是确定的,这样以凸显发言的信心。后一...
阅读全文
偶感

情绪管理

最近情绪欠佳,准确的来说是消沉。而消沉是指高兴不起来、缺乏活力和兴趣,并非指悲痛。因为最近没有任何让我情绪变差的事情发生,特别是较重大的,但情绪却莫名其妙的就消沉了。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什么都无所谓,对家人的态度明显变差,甚至有时控制不住的发火。就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是近期阅读哲学、社会学和宗教的...
阅读全文
偶感

家族

家族的观念越来越模糊,以前仅有的春节集体祭祖这一维系家族的活动也越来越简化,近于消亡。   为什么家族观念会走向消亡,我常思考,但却一直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是因为大家更独立?是因为大家离家更远?是因为大家更忙?是因为大家平日共处的时间太少?还是因为家族已经不能给成员带来任何保护和利益? 似乎...
阅读全文
偶感

群体与群众

读冯文光译的卡内蒂《群众与权力》,总觉得应该叫做《群体与权力》。没有接触过德文原版,也没有查过英文译本的书名叫什么,纯粹是根据读社会学书籍形成的经验认为这本书应该译作“群体”,而非“群众”。 群体和群众两个词含义有什么不同,我问了百度的文心一言,答案如下。 群众和群体都有表示“许多人”的含义,但它们...
阅读全文
偶感

独立判断

甲:这事不要问你妻子,你该自己做出判断。 乙:我会自己做判断,而根据我的判断,我应该问我的妻子。   那么乙到底没有做出判断?   以上问题来源于《逻辑学导论》第15版103页    
阅读全文
偶感

人之快乐

我们把知足或满足定义为某人置身其中,而无需或懒得采取任何行动的状态。相反,行动人则急欲以一个更满意的状况取代一个较不满意的状态。他幻想着一个更适合于他的生存条件,并以实现此条件为其行动之目的。诱使一个人去行动的,通常是某些不安逸。一个完全满足其生存状况的人,不会有改变事物的动机。他既不会有希望,也不...
阅读全文
偶感

因材施教

儿子上小学六年级,这个年龄的学生已经开始调皮捣蛋,甚至到了老师都无法管束的地步。 儿子班刚好有一位这样的同学。据他描述,从四年级开始这位小朋友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讲课,比较好动,且很爱找周围的同学说话。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老师不断的给他调整座位,目的是周围是不那么熟悉的同学他可能会收敛一点,但收效甚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