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弃书

17字数 1058阅读模式

最近两次弃书,而以前我基本上是不中途放弃的,即使再难啃的书也会把它坚持读完,即使读完了还是一知半解。之所以弃书,是因为受他人建议,知识是无限的,只需要学习你善于学习,并会让你快乐的知识就行,而不用强迫自己学会所有的东西。以前不弃书的原因是,我一直认为越是读不懂,越是有阅读困难的书,其讲的内容越是自己知识结构所欠缺的,因此越需要阅读,而读懂后收货也将越大。但现在返回来看,原先的坚持似乎是错的,人和人都不可能学会所有知识,那么强迫自己接受自己难以接受的知识,这是低效的,甚至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稳定性的摧残。

最近弃的书有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这本书读的让我想吐,只有一百多页的小册子,我读了50多页,完全不知所云。书中列举了三位社会学大家,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思想,如果仅从作品来说这三位的著作都比《现代性的后果》易读。在怀疑智商和知识积累后,我在豆瓣上阅读了别人的导读和点评,然后再读,还是读不下去,所以果断放弃。

放弃的第二部著作是平克的作品集,集子的名称叫语言与人性五部曲,包括《思想的本质》、《心智探奇》、《语言本能》、《白板》、《当下的启蒙》,我读完《思想的本质》,然后读了三分之一《心智探奇》后弃了这部集子。原因是我读了一部半,但一直抓不住平克作品的主线在哪里,坚持读了这么多,得到的都是离散的点,且读过就忘了,就像吃了纤维直接排泄一样。

上面两位作者的作品都是神书,读不懂是我理解力的问题,我完全没有贬低或诋毁他们的意思,但确实不适合我。

其实自从一个多月前使用微信读书以来,我弃了好几本书,其他的都是读了一点就弃的,所以就不用专门列出了。之所以弃,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书太多,根本读不完,选择更适合的才是最优方案。目前同时读纸书、京东+下载电纸书、微信读书,三部分书籍加在一起突然就觉得相对于有限的读书时间,书实在是无限的,根本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啃下来。以前读纸书最认真,好的书阅读时随手划重点、做批注,完了还第二遍手工整理成读书笔记,理解和记忆效果都很好,但缺点是太耗时间。京东+下载电纸书以前边读边批注,完了直接导出,同时靠回忆写个简评。以后,阅读所有电纸书可能连简评都省了,大多数书只粗读,感觉好的才会选择详读并写简评。对于结构清晰、健全的书,我可能会做导图,以进一步梳理结构,增强理解。

 

和读书一样,我对于友情的态度一直是尽量维系到最完美,让大家感觉最舒服;但和书一样,有些人也和自己差异太大,强迫维持着得到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不适,以后也要学会选择。

选择;该认真时就认真,该舍弃时就舍弃。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17  访客  9  作者  8
    • conge
      conge 6

      我读书,一般不弃,除非特烂。

      对我来说,读不懂的才要读。
      读难懂的书,头脑反而会转的多。

      遇到过好多次如此的经历:读起来无处下嘴,或者非常不喜,继续读下去,然后遇到一个点,一下子豁然开朗。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经常卡壳很难受,假如一本书读完只理解了10%-20%,那挫败感会很强。缺少基础知识硬啃效率太低了,我现在的做法是迂回先血基础知识,以后再返回去啃。你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所以努力下还能啃得下。

        • 皮皮
          皮皮 2

          真巧,我以前再难啃也会完整地读完整本书,可能近年改用电子阅读书+Z Library,有些不堪入目的书就直接弃,最大化自己的阅读时间。

            • 水拍石
              水拍石

              @ 皮皮 书籍资源丰富了,就应该将精力花在精品上。

            • 川崎
              川崎 4

              吉登斯这些社会学家的书,属于比较艰深的,这样的书,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对照原著就很难读懂,二是一般都是专业人士研读。要想获得更好的阅读经验,未央兄不妨试试英美哲学家的著作。

                • 水拍石
                  水拍石

                  @ 川崎 我是志大才疏,想阅读的内容包括经济学、历史、神学、哲学、社会学、文学(含中国哲学和文学价值比较高的史学)、以及其他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通识教学。但精力和能力都太有限,所以一样都不能深入,去年在你指导下买了你推荐的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和逻辑学的书,但现在还没有怎么读。对哲学慢慢有了体系认识后,我感觉我只需要读到尼采就行了(后面的我对维特根斯坦比较感兴趣),再往后的先放一放。感觉哲学和经济学一样,近百年只是对方法和工具的精细化,对体系结构并没有多大的拓展,所以作为看热闹的人就没有必要追这么远了。英美人写的著作确实比较容易懂,语言和叙述方式都更亲近大众,但德国哲学是我心目中的圣杯,所以我还是想尝试着把康德和黑格尔给啃下来。当然作为爱好而非职业,我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五年、十年、甚至更久都没有关系。谢谢你的指导,以后遇到困难就向你请教。

                    • 川崎
                      川崎 4

                      @ 水拍石 哈哈,指导不敢当!欢迎随时找我探讨~

                  • 拾风
                    拾风 6

                    事事该上心,物物皆可弃。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你总是这么精辟,随口道来就能入木三分。

                      • 天一生水
                        天一生水 4

                        学会弃书,应该是第二阶段了。第三阶段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回到什么都读,开卷有益!

                          • 水拍石
                            水拍石

                            @ 天一生水 我现在读书的种类比较杂,只是放弃一些自己啃不动的书,以前都是硬着头皮也要坚持读完。

                          • 粽叶加米
                            粽叶加米 4

                            看书学习的过程也需要让自己保持愉悦舒适,而不是强迫自己接受无法理解或不感兴趣的,舍弃放下这类书籍也是对自己时间的珍惜。

                              • 水拍石
                                水拍石

                                @ 粽叶加米 时间的确太有限了,低效利用就是浪费。

                              • Jeff
                                Jeff 4

                                书是一辈子都读不完的。确实要读的书太多了,必须有所选择或优先级。
                                有些书粗读有些书精度,每本书都一字不漏读完不太实际。
                                专研一个领域,精读一本,其他做补充,形成自己的结构就可以。个人看法。

                                  • 水拍石
                                    水拍石

                                    @ Jeff 同意,必须分清重要级,然后用不同的精力去读。

                                  • XIGE
                                    XIGE 5

                                    弃书这个事说不上好坏,说的这些状态我都经历过,因为很多经典的国外的著作都是很难啃的,索然无味但是又必须得啃下,阅读目的性很强突破知识盲区或提升认知。刚开始我也是弃书,但后来发现遇到点问题就想放弃,弃的书越来越多,而这些书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有的还很贵两三百一本。

                                    后来我想到法子了,同时读多种体裁类型的书,不坚持一本一本读完,交叉着来调和下就没那么苦涩难啃了。另外降低要求,采取多种不同的读法来读,多遍的重读,比如目前我在读的书都是往年读过几遍的。第一遍随手翻翻,第二部略读,第三遍精读。有好多书随着时间和经历增加,难啃程度还不一样,现在难读也许过段时间再读就不这么认为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XIGE 你的经验和我很像,我也发现有些书读不懂,过一段时间随着阅历和知识的积累可能就能读懂了。重复阅读是个好习惯,我发现很多书读两边后的理解提升远超只读一遍,但我绝大多数只读一遍,“阅读量”的追求还是一种心魔。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