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与退耕还林

181字数 4078阅读模式

晚春夏初,一场夜雨后早晨空气异常清新,中午狂风大作,傍晚已经漫天扬尘。

2000年上大学时,春天和深秋经常会有沙尘暴,每当大风推着沙尘从天际奔袭而来时,西北的同学就会说天好灰,河北的说天好暴,而北京的女同学则会说天好脏。

2002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了2010年前后沙尘暴天气有了明显减少。2022年,媒体又刮起了一场“退林还耕”热,传言绿化林,景观林,经济林等被恢复成耕地。接着就是这两年扬尘天气增多,这让很多人认为沙尘天气增多是退林还耕的结果,甚至有传言为了治理华北平原的雾霾将三北防护林撕开了一条口子,以增加风速,但风吹走了雾霾,同时也带来了沙尘。

关于“退林还耕”和三北防护林开口子都被官方辟谣了,显然近两年沙尘的增多和以上两点无关,甚至沙尘天是否增多都是一个需要数据佐证的结论。

不管今天的扬尘是否和“退林还耕”有关,但“退林还耕”这件事却注定成为历史痕迹。那么为什么国家要在2022年推出“退林还耕”这一政策,是不是对退耕还林的修正?简单来说,“退林还耕”和退耕还林没有关系,“退林还耕”退的是由基本农田非法转变的林地,其中不包含退耕还林造的林地;而退耕还林退的是会破坏生态稳定的耕地,比如干旱区耕地、陡坡耕地、水源地耕地等。退耕还林是保环境;而“退林还耕”是保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也是保粮食安全。

 

一、粮食安全

按18亿亩耕地算,我国人均仅有不到1.3亩耕地,全世界人均4.8亩,我国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耕地紧缺导致我国粮食严重依赖进口,我国粮食自产年约13000亿斤,而年进口约为3200亿斤,按重量算进口粮食约占消费量的20%。但是我国进口粮食以大豆为主,约占进口重量的60%。大豆在我国的亩产量很低,仅有300斤左右,而在美国则平均在450斤左右,高产地区能到700斤左右,这也是我国种植大都少而进口多的原因。

按照上面的数据,我国年产粮食13000亿斤,约合人均490公斤,而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为人均400公斤,由此可见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颇为紧迫。世界局势变动引起的进口受限,国内因灾害等导致的粮食减产等都可能引发粮食危机,这是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最终原因,也是“退林还耕”的原因。

 

二、耕地与粮食的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位列全球第三,但耕地面积却排名第四,耕地面积约为印度,耕地面积约为123.80万平方公里,排名第一的印度耕地面积约为189.17万平方公里,排名第二的美国约为168.18万平方公里,排名第三的俄罗斯约为126.52万平方公里。

1、各国耕地亩产差异较大

尽管从耕地面积看我国和其他几个耕地大国相差并不远,但各国因气候原因和地理原因耕地的亩产差异很大,其中美国主要作物亩产比中国高出30%左右,而俄罗斯的亩产比我国还低。

2、各国人口差异较大

尽管我国和耕地面积前三的国家耕地面积差异不大,但这四个国家中人口数量却差异巨大,这就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差距的显著。这也是俄罗斯亩产较低,但却能出口粮食的原因。

3、各国耕地的耕作方式差异较大

美国和俄罗斯等粮食出口大国多为机械化耕作的大农场;而我国以小农形式为主,这种差异导致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较难,这是我国在保耕地面积的同时推动土地流转的原因之一。

 

三、各国饮食结构差异较大

印度比我们的耕地面积多50%左右,人口相当,但印度的粮食产量却仅为我国的一半左右,为什么印度每年还能出口4700万吨?除了贫穷导致的部分人吃不饱饭,也就是说粮食消耗低于正常水平外;印度人吃肉较少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素食节约了大量粮食。

养成1斤鸡肉约需要2斤粮食,养成1斤猪肉约需要4斤粮食,养成1斤牛肉约需要8斤粮食;印度人少吃肉,中国人喜欢吃猪肉,美国人喜欢吃牛肉,这种不同的饮食结构导致了对粮食消耗的差异。

 

四、我国保耕地面积的结果

截至2023年,我国已经连续9年粮食产量超过13000亿斤,耕地面积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前提保障。从这一点来看,抑制经济作物种植量,保证粮食种植量是合理的。

 

五、关于粮食安全的其他思考

通过保耕地面积来保粮食安全确实是一个最根本途径,但是否有其他途径,我认为还有以下。

1、加强土地集中耕作

只有土地集中起来才利于现代化农业机具,才有利于建设智慧农业,才有利于引进新品种和新方法,从而提高亩产。当前推行的土地流转是这种趋势之一,建立现代化合作社机制也是途径之一,总之目标是让土地集中起来,从而达到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的双赢。

2、提高粮食价格

现在的粮食价格基本上和20多年前差不多,但我国2023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2001年增长了10.6倍。粮食价格没有跟随收入增长,但种粮的人工成本、肥料成本、耕作的机械成本等却一直在上涨,这就导致了很多地区地越种约亏损,从而是农民撂荒。在国家保耕地的政策下,撂荒这两年有所减少,但农民的种地热情依然很低,很多地区大米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但农民却每年只种一季。种一年粮食的收入还不如打一周工的收入多,这是低粮价下农民积极性低,从而导致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

粮食价格为什么这么低?这是美国的阳谋。这不是甩锅,是事实,美国土地肥沃,基于历史原因都是大农场,因此一个工人能够种植上千亩耕地,这和我国的小农模式完全不同。再加上美国对农业的高额补贴,使得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且价格很低,这种低价不仅低于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甚至低于欧洲的粮食生产成本,欧洲国家也在反对美国粮食补贴政策。

美国出口粮食价格低还不好,这不是等于补贴粮食进口国吗?如果一直能够不限量便宜进口那自然是好事,但如果那天他们不开心,不给特定国家出口;再加上进口国因种粮无利可图而放弃种植,那将是一场灾难;这就是粮食安全的逻辑。

我国为什么不提高粮食价格,从而促进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进口粮食加征高额关税)?

假如把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一倍:

供应端:因为运输、存储、加工、销售等成本不变,因此面粉的价格可能只上涨60%;

消费者:对普通人来说,每月只能吃20斤面粉或大米,多增加的支出人均仅为30元左右

农民:粮食价格上涨一倍并不意味着农民种粮的收入上涨一倍,鉴于成本不变,农民的收入可能上涨三倍以上;

国家维持粮食价格稳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存,但在我国低收入人群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民群体,粮食价格上涨他们是收益者,这等于变相帮他们致富。对于城市贫困人群国家可以通过增加粮食补贴的方法抵消粮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这部分支出可能都用不了提高粮食关税的收入部分。

3、严控建筑用地

2020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58355.3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占比31%;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面积占比8.8%;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占比7%;工业用地面积占比19.4%;物流仓储用地面积占比2.7%;道路交通设施用地面积占比16.3%;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占比3%;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占比11.7%。

建设用地基本上和耕地重合,能建设的地方基本上都能耕作,荒无人烟的地方除了道路外基本上也不会有建筑。我国的建筑用地一直在增长,这意味着要保证耕地红线就要从其他方面腾挪出更多的土地。但我国的工业用地效率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近年进行产业结构改革后,很多县、镇的工业园都处于半空置状态,有些工业园甚至都没有建设,而是直接将土地撂荒。

4、改变饮食习惯

2022年我国共消费5714万吨猪肉(占世界总量的50%多),其中国产5541万吨,进口175.8万吨,人均消费猪肉约41公斤,这远高于欧洲和美国。猪肉含有大量油脂,这会引起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将猪肉转变为鸡肉和鱼肉等白肉,那么在对健康有利的同时也将节约大量的粮食。以目前我国消费5714万吨猪肉,且每斤猪肉需要4斤粮食,每斤鸡肉或鱼肉需要2斤粮食,以转变一半猪肉消费来计算,那么每年将节约5714万吨粮食,约等于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6%。

5、调整主食结构

目前我国的主粮主要以小麦和大米为主,但小麦和大米的亩产都在1000斤左右,而土豆作为这两种主粮的替代品,其亩产却可以达到8000-10000斤。尽管土豆能给人体提供的热量仅相当于小麦的三分之一(从淀粉角度考虑),但相同亩产的土豆也能提供相当于3亩小麦所提供的热量。同时土豆含有远超小麦和大米的多种营养,比如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氨基酸等。因此土豆兼顾了主粮和蔬菜的双重属性,在国内外都是传统主粮的有力补充,其实我国已经于2016年将土豆列为第四种主粮。研究表明土豆能够预防很多文明病(长期吃精粮导致的营养失衡病症,人体在进化过程中是杂食的,吃的太精细很多营养没有途径摄取)。

6、树立节约习惯

我国习惯的合餐制导致了严重而食物浪费,因为桌上的所有食物都是大家的,只有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这就导致所有人都不用为没有吃完的部分承担浪费的良心谴责,反而会滋生因桌上的不够多而导致的“不热情”的评论。合餐产生于封建主义大家庭,原因是家庭需要高度团结才能保证每个成员的生存,这是生产力落后时的适应性选择,那个时期欧洲同样如此。但到了现在,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以至于我们的合餐制下我们不断的拔高食物浪费,为什么不能改变合餐为分餐?这一点可能比较难,因为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在合餐制下能不能减少浪费,将浪费行为均摊成每个与食者的道德污点呢?我想有很多人可能会回答,“我花钱点的,吃不吃的完关你屁事”?习惯的改变可能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里面确实牵扯着文化。

 

后语

美好环境每个人都要求,粮食安全每个人都必须,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希望,那么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思考,都有责任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我的思考如上,更集中于第五部分。

 


①具体请查阅相关文献,不要错误解读;

②仅为大致数据,因作物不同而亩产差异不同,比如俄罗斯大豆亩产是我国两倍、小麦是我国一半,仅供参考;

③印度粮食总产量少并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亩产低,而是因为种植结构不同,经济作物占比较大;

④印度人保持素食是宗教原因,而非政策原因;

⑤含肉类等各种传递效应可能比这高,给一个2倍系数,那么人均就是60元;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18  访客  10  作者  8
    • 拾风
      拾风 5

      这2年回老家,最魔幻的就是为了应付退耕还林任务各种神操作~没水耕种的地方,直接引自来水灌溉~这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怕是比收获的粮食多得多吧,各种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实事求是的迷之政策~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大政策不够细;执行层为了完成工作,同时又不但风险,不费力气,所以就搞一刀切,至于执行的成本和结果不是他们考虑的。

            • 拾风
              拾风 5

              @ 水拍石 每每遇到类似的例子,内心总免不了惊叹向上集权真可怕~权利只向它的来源负责,哪管民众生计与实事求是。

          • 粽叶加米
            粽叶加米 4

            以前老家还有几亩地,是村里分地时候得来,多数用于种水稻,其余钟蔬菜花生,每年有几百斤收成。除了自家用其他都卖掉。现在都规划掉了父母还有失地农民证。我们那山丘多,没有大平原,大家种地都是各自为阵,以前有过小型机械化收割。饮食主食可能难以改掉,家中吃饭可能会浪费的少,但外面吃饭合餐制真的是浪费无底洞,节约粮食公益牌很多餐厅都挂着,但还是有这些那些浪费。

              • 水拍石
                水拍石

                @ 粽叶加米 山地收成确实低,现在平地上小麦、大米、玉米收成都过千斤了。浪费很难改,融进了我们的文化中,好像不浪费就证明不了自己的富有。

              • 威言威语
                威言威语 5

                我们现在老家很多地自己也都不种了,都包给外地人去种,像我们这一辈的好像就没有听过在家种地的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威言威语 种地如果面积太小确实没有赚头,但农村的地又很难承包到整片几百亩的。

                  • 老麦
                    老麦 6

                    村里的地早就没有种了,都是租给别人种。这两年有些地租不出去了,队里就开始要求村民自己重新耕种,要不然就这样那样的。实在没办法了,家里老一辈很多都回去捣鼓那一亩三分地了,我家老头和几个叔伯也在此行列当中。当然了,这只是一小块地而已,种的作物都是相对轻松的,工作量相对较少的。大块的地还是便宜租给了一些老板。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麦 你们那还好,很多地方把地租给老板,但村民还是偷着去收,老板是外地人在村子里很难维权。

                          • 老麦
                            老麦 6

                            @ 水拍石 这种情况我倒是没听说过,要是真的是这样可就太坏了。如此一来,老板不干了,地又荒了。死循环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麦 越穷的地方越没有办法搞,或者说落后的地方吧,契约精神太差。

                                  • 紫慕不说话
                                    紫慕不说话 5

                                    @ 水拍石 这个同意,我们河南老家那边不种的地都是给家族里的其他人种的,老百姓最简单的想法是别人地荒着就行。

                            • 老张博客
                              老张博客 4

                              到目前为止,土豆于国人来说,只是“菜”,而米、面是“饭”,想把土豆来当饭,估计真的不容易调整。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张博客 各种土豆粉,炸薯条,薯片,土豆泥,大盘鸡等炖土豆,我感觉现在人们对土豆的食用已经很多了。

                                • XIGE
                                  XIGE 5

                                  粮食安全很难搞这事,像丽江这边很多地都荒着,干点什么都比种地强。其实政府在努力,补贴种子补贴钱,比如种油菜花每亩补贴800元,具体有很多政策,但还是没人愿意。退耕还林这事2022和2023比较火热,但差不多都是一刀切的执行,2023大理很火热,一刀切的把很多摄影基地、花园推掉了,耕地没保护到还给企业和地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主租地原本有很好的收入,一刀切的强制执行保护政策恢复了庄稼地估计今年又荒了。云南还是执行比较宽松的,因为公司项目多数都在乡村,其他省份执行比较严格,比如江西,简直可以说过分,村民建了几十年的猪圈,嗖嗖的政府就给推平了,还把地挖好了,让种庄稼。扯淡得很,这些政策真实无力吐槽。纯纯的种庄稼好像难保证粮食安全,有些地方整的多种经营方式估计可行,比如丽江大理,规模化的搞,同时搞乡村旅游、餐饮等等,不仅粮食有了,还额外的增加了不少收入。

                                    • 水拍石
                                      水拍石

                                      @ XIGE 种地不赚钱,补贴后农民也不愿意种。丽江这种地方地用来搞旅游相关产业肯定比种庄稼收益高很多,强制农民种地等于降低他们实际收入了。

                                      • 笑看红尘
                                        笑看红尘 2

                                        @ XIGE 楼主好,就像您提到丽江乡村很多土地都慌着,这个现象确实近十年越来越普遍。这里面一部分是当地人口文化习俗(少数民族),另外一部分是当地地理环境遗留。
                                        就比如说土地问题,高海拔山区,有效的可以种植粮食的农田面积人均不足0.5亩,50%的是自己父辈开荒,靠老天种土豆玉米。退耕还林政策下来后,自己开垦出来的山地只能慌着,也倒逼中年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来解决生存,折腾几年后,对种地已经没有期待,再到后来国家脱贫政策下来后,当地生活改善80%就靠国家补贴,饿不死富不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笑看红尘 中国南北、东西气候和环境差异太大了,山区及高海拔地区确实不适合发展农业,但现在很多低海拔的平原地区对耕地的使用率也很低,尤其是经济发达省份,赚钱的途径越多越不喜欢种地。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