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风景独特,吸引了大量对自然热爱的旅行者,但高原氧气稀薄所带来的高原反应却同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于是各种教程中介绍的红景天等抗高反药,和便携式氧气便成了这些对高反恐惧,同时又对高原风景向往人群的必然选择。但据我个人经验,抗高反药能够提供的更多的是心理作用(抑制头痛的药物除外,效果和感冒头痛时服用的药物效果差不多),而便携式氧气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说便携式氧气前,先说下高反这件事。
一、高反的原因
高原地区(通常指海拔 3000 米以上)与平原的核心差异是气压低(气压约为海平面的70%)、氧气分压低(空气中氧气含量虽仍约 21%,但单位体积内氧气分子数量减少),这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主要原因包括:
1、缺氧导致呼吸系统负担加重
低氧环境下,人体为了获取更多氧气,会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加深呼吸深度来代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2、缺氧影响能量代谢
人体细胞的能量(ATP)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低氧会导致有氧呼吸效率下降,无氧呼吸增强,进而产生乳酸堆积,引发乏力、肌肉酸痛。
3、血液循环系统的代偿与失衡
身体会通过增加心率、提升心输出量来向组织输送更多氧气,但长期或过度代偿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悸;同时,脑部血管可能因缺氧而扩张,引发头痛(高反最常见症状之一)。
4、水盐代谢紊乱
高原低气压可能导致人体水分蒸发加快,加上呼吸急促时水分流失增加,若补水不足,可能引发脱水;此外,身体为适应低氧可能调节肾脏功能,导致钠、钾等电解质失衡,加重不适。
二、轻微高反很容易适应
人体具有很强的调节适应能力,高反是人体对低氧环境的应激反应,但如果长时间呆在高原,则身体会很快适应这种反应。
(一)高反适应的原理
1、呼吸系统适应
数天后,呼吸中枢对低氧的敏感性降低,呼吸频率逐渐平稳,但肺通气量仍保持在高于平原的水平,确保更高效地摄取氧气。
2、血液系统代偿
肾脏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骨髓生成更多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这一过程约需 1-2 周,也是长期高原生活者红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同时,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会增强,更易向组织释放氧气。
3、心血管系统调节
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心脏通过改善心肌收缩力、优化血流分配(优先保障脑、心等重要器官供氧)来提高供氧效率,减轻心悸、胸闷等症状。
4、细胞层面的适应
组织细胞会增加线粒体(细胞的 “能量工厂”)的数量和活性,增强无氧代谢酶的活性,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乳酸堆积,缓解乏力、酸痛。同时,细胞会合成更多抗氧化物质,减少缺氧导致的自由基损伤。
(二)高反适应的注意事项
1、逐渐适应
如果有条件,上高原前应该在海拔2500-3000米的地方先适应2天左右,然后每上升1000米则停留2天左右做适应,如无明显不适再向更高海拔行进。
2、避免剧烈活动等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氧气消耗)、保证充足睡眠(帮助身体修复)、少量多次补水(预防脱水)、避免饮酒(加重心肺负担)、尽量不洗澡(避免感冒等可能加重高反的其他疾病)、勿饥饿或过度饱食。
(三)轻微高反不用慌张
轻微的高反,比如呼吸轻微困难、心率加快、轻微头痛等,这些都是正常反应,不用过度紧张,基本上都会在两天左右自己消失。
但如果有比较强的身体反应,比如呕吐、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指甲、嘴唇发紫、静息时呼吸频率可达 30 次 / 分钟以上)、心悸与心跳剧烈(静息心率持续超过 120 次 / 分钟)、意识模糊等,此时则应该前往医疗机构吸氧,并根据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住院或马上离开高原地区。如高反严重,一定不要强撑,这可能会导致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有生命危险。
高反症状通常在下降500米后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可根据症状和地理信息选择具体应对方案。
三、高原便携氧气的选择
常见高原便携氧气的选择有以下五种,就我个人的了解作以简单的说明。
1、便携式氧气瓶
这种氧气瓶只含有纯度大于99% 体积为1升或1.4升压力为1MPa的氧气,只能按压100-150次(1.4升装)。以平原地区每分钟呼吸20次计算,大概只能吸5-8分钟,节省点,间隔用氧气瓶,也只能使用10-15分钟。所以这种氧气瓶只能用来应急,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体积过大,所以也不可能大量携带。
单瓶价格京东约为12-15元,高原地区无论是景点、药店、超市、酒店等售价大概为25-30元,此时吸这种氧气也很奢侈。
2、便携式制样杯
按照说明,只需要在水里加入化学反应剂就可以持续制氧,且反应杯和药剂都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按照介绍,每500克药剂可以制氧50升,每包药剂组合约为21克,由此可计算得出,每投入一次制氧剂大概能制2升氧气。但这种化学反应不好控制速度,因此每次制氧的使用时间不一定比1.4升氧气瓶使用的时间更久。
按照京东价格,每次投入的制氧剂大概为3元。在高原地区我没有见到过这种制样杯出售,所以没有当地价格作为参考。
3、家庭制氧机
根据客服介绍,家用制氧机在海拔1300米以上无法使用,因此带着这种设备去高原一点用都没有。
4、氧气枕
京东及医院售氧气枕容量大多为40-50升,最大注氧压力大概为110KPa,可以简单的认为,这样一个氧气袋相当于4-5个便携式氧气瓶,或500g制氧剂产生的氧气量。很明显氧气枕具有明显的容量优势,且能反复在医院、卫生所、诊所灌注氧气。
根据经验,每灌注一袋氧气的费用大概为5-7元。
5、氧气罐
氧气罐和氧气枕是同类产品,但不同之处在于氧气罐是高压容器,能够灌注更多的氧气。氧气罐的正常压力为10MPa,是便携式氧气瓶的10倍,氧气枕压力的100倍,因此能容装的氧气量也是气罐体积乘以100(相对于标准大气压)。比如10升的氧气罐,能装的氧气量约为1000升,是1升便携式氧气瓶的100倍,50升氧气枕的约20倍。
氧气罐虽然容量较大,但因为内部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破裂漏气等问题。同时这种罐体是设计在家等场所静置使用的,在车上使用会因为颠簸、撞击等造成漏气,有报道过氧气罐泄露同时在车内吸烟引发的火灾,所以我认为这种罐体还是不宜在汽车上使用。
同时,我咨询过一些医院和卫生所,都不能灌装10MPa的高压氧气,如果有医院能够灌装,那应该也是少数,因此灌装也不是很方便。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便携式氧气瓶+氧气枕是高原旅游的最佳方案,在车上等场所可以用氧气枕,下车徒步时用便携式氧气瓶。
四、高反吸氧的注意事项
1、普通高反只需要低流量的吸氧,也就是医院所说的1-2个单位的流量,即 1-2 升/分钟。
2、高反吸氧并不需要90%以上纯度的氧气,24%-30%即可。
3、不需要持续吸氧,这样会导致身体迟迟不能适应高原环境,反而是更大的伤害。
因此,高原补氧时,理想的计算公式为容器压强除以标准大气压,再除以30%的浓度,再除以每分钟需要吸入的体积。比如容量为50升、压强为110KPa的氧气枕,以每分钟2个单位吸入,那么可使用的时间为50*110KPa/100KPa(大气压)/0.3(纯度)/2(流量)=92分钟。但实际使用中可能达不到这种使用时长,原因包括,医院灌装时压力达不到最高限、吸入流量控制不好等,所以一个氧气枕实际可连续使用的时间可能是半小时到一小时。在实际补氧过程中,只需要在明显不适时吸入以缓解症状,因此实际需要远低于计算的氧气量,比如有明显不适的人(症状轻微),每天需要补氧的时间只需要1-2小时即可。以上这段都是经验,并非严谨的医学理论,如果严重不适请以医嘱为准。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