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知乎,看到一大群自媒体在讨论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十月份CPI同比数据,认为CPI转负意味着通缩来临。悲观情绪跃然字里行间,更有满篇常识性错误的文章在论述时夹杂着大量的煽情性描述,将讨论通缩的可能性转到了持续通缩后的悲惨景象中。对于技术性讨论我很乐意参考相悖观点及论述方法,但对于打着讨论技术的幌子而制造情绪以迷惑读者,从而吸引流量的做法我是打心眼里反感的。 简单来说,对于这个话题,我认为应该将讨论当前我国是否面临通缩的可能性,及持续通缩的影响分开讨论。前者是一个技术性预测,后者是基于过去事实经验的情景描述;前者可以讨论,后者是资料的罗列,没有讨论的必要。 关于CPI同比数据问题,国家统计局给...
房价可能于明后年掉头向上再论房价于二零二三年七月
去年六月三十日我写了一篇日志《炒房者最后的上岸时机将要来临》,预测疫情后房价将持续处于稳中有降的走势,预测的前提是疫情后经济将得到恢复,产业升级持续推进,住房不炒作为长期国策得到执行。现在时隔一年,再思考房价和房地产,我对去年的预测有所修正,长期看房价相对于居民收入必然下降,但明后年起可能出现房地产价格上的显著上行(以现在价格为基数上行5%以上)。 去年中在多数人认为房地产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上涨时我预测房价将长期下跌,现在多数人都恐惧于房地产的崩盘中,但我却将预期调整为短期会上涨,前后的矛盾仅是来源于对疫情后经济复苏的预期及现实对比。去年中我对经济是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疫情后会迅...
我国各类型企业利润率简析及相关杂谈
这两天读新闻,看到以下描述,对其中的数字比较感兴趣,因为中央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支柱,基本上只分布在关系国计的领域,发挥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央企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企业,他们的整体经营到底如何?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5%。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 通过上面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到下面这些信息: 1、央企实现了39.4万亿元的营收,约为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 2、央企实现了2.55万亿元的利润,营收利润率约为6.47...
经济收缩下低净值人群该如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全球经济失速 经济收缩可能持续
最近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新闻充斥各种媒体,而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2022年10月版),更是给这种不景气予以定论。 一、IMF关于经济收缩预测的引述 IMF基本上下调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2022年的经济增速,同时对于2023年的增速预期也比较悲观。上表中的增速数字是按照现有的外部环境来估计的,如俄乌战争、能源涨价、新冠疫情、全球气候反常、全球粮食供给出现危机等任何情况发生恶化,那么2023年经济将会进一步恶化。而这种持续的经济恶化会进一步导致全球政治冲突加剧、贸易割裂、资源及能源涨价、粮食供给减少等,从而形成螺旋状的恶化。 下面是引用自IMF《世界...
2022年8月社融数据说明经济还将承压
今天看了题为《信贷数据边际改善,资金仍旧淤积银行间——8月份社会融资数据点评》的报告,看完心情又低沉了一些。大的经济环境不好,身边的人似乎都多多少少的受到了影响,因此消沉很容易在大家之间互相传染。 关于这些数据我不想多说什么,直接引用报告中的图,只对相关数据作以说明,以帮助对经济数据不熟悉的人理解。当然对于经济数据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知识结构和立场的解读,因此如果你和我的观点相悖,那你可以认为我是在胡说。 看上面带圈的数字标记,下面的注释是和上图中的一一对应的。 ①社融数据看作经济活力的一个指标,社融增加说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社融减少说明经济处于收缩阶段。 ②外币贷款可以理解成利用外资,外币贷款...
全球滞涨可能在未来一年内持续明显存在
美国目前经历着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欧洲通胀也越来越严重,而中国也可能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明显的通胀,全球都将进入通胀时期。通胀严重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那么通胀多久能过去?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乐观的看,也许一年后就能过去,但如果世界格局持续动荡,贸易摩擦家具,那么这些必将推高大宗商品成本及价格,通胀将会加剧并持续的更久。 国内通胀问题是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重点,国内的通胀什么时间能过去?答案可能比较残酷,国内的通胀还没有来临。根据有限的知识及有限的学习渠道,我个人做不准确推测,国内通胀可能在今年三季度开始显现,三季度内可能达到3%,到年底可能会攀升到5%左右。明年怎么走要看国际大形势,如果有...
炒房者最后的上岸时机将要来临
自2016年国家提出住房不炒后,全国房价都进入了稳定横向发展阶段,三线以下城市甚至出现了持续的走低,这让很多炒房客被套在半山腰。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受多方面影响,房地产进入了明显萎缩期,但这年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并没有拉动传统基建和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进入2022年后,经济下行趋势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承压,于是国家逐渐启动了一批传统基建,以快速拉动经济。同时各地也在逐渐放松对房地产的管控,据网上的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份全国已出台了四百多项房地产松绑政策。尽管政策调整力度很大,但房地产市场反应却并不乐观,商品房成交量、土地拍卖数量、房地产建设投资、房地产信贷等数据,在4、5月份都不够理...
关于物价指数和汇率的简单思考
这两个月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明显,但与此相关的是中国CPI涨幅明显弱于美国。按一般逻辑,CPI涨幅越大,意味着货币贬值越快,那为什么美国CPI涨幅明显快于中国,但美元却能相对人民币升值? 从上图可以看出,其实从2020年10月开始美国的CPI就一直高于中国,且在这几个月还有进一步走阔的趋势。造成美国通胀持续且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自疫情以来美国实行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疫情的前两年中国政府一直实行这较为审慎的宽松货币政策,两国的货币政策相差较大。 既然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美国和中国此轮疫情后CPI差异的主要原因,那么两国的汇率走势是否也和这密切相关?为此我将两国的CPI数据加以计算,然后再和汇率进行比较,看两...
经济不景气时应该鼓励富人消费
昨天网传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一农村酒宴花费高达千万元,宴席喝飞天茅台,抽中华烟,舆论一致认为太过奢侈。对此我个人有不同看法,认为应该鼓励富人消费,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经济急切需要复苏之时。下面根据思路略作整理,以阐述我对此类件事的看法。 大办宴席是不是一种陋习 网上声讨的言论多集中在大办宴席是一种陋习上,认为这是铺张浪费。但我认为婚丧嫁娶办酒席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且世界范围看都如此,谈不上陋习。如果非要说这是一种陋习的话,那只能是盲目的攀比。因此我们反对的应该是盲目攀比的习气,而不是在能力范围内奢华的消费。有多大脚穿多大鞋,量体裁衣,这是正确的消费观,但本身穿鞋和穿衣这两件事并不是原...
我国历年用水情况
翻Chioce宏观经济数据,偶尔看到我国历年用水情况,觉得比较有意思,就整理了这篇资料。首先说明下,此篇文章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并没有Chioce的第三方数据,之所以从Chioce下载而不是国家统计局,仅是因为Chioce下载更方便,且输出的图表可以自己选择样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用水数据其实分为两块,一块是全国的,一块是城市的,网上有些文章将两组数据混用,导致数据结果打架,所以下面的内容我将数据分开整理。 说明: 国家统计局对城市用水的定义是城市自来水厂供水的量,如果有不受监管的自采水井、直接使用河水等情况,则不在统计范围内。 以全国为口径的统计中统计指标为“工业用水”,以城...
2022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仅为4.8% 经济下行压力大
2022年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2022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这与全年5.5%的经济增速目标差距较大。受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原材料大幅上涨等影响,不仅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受到挑战,全球的经济复苏也不容乐观。4月18日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4.1%下调至3.2%,4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均下调至3.6%。其实就我个人猜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实现3.6%都比较困难。 简单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季度探索证明2022年中国及全世界的经济复苏都将面临压力,经济有很强的下行压力,无论是国家、...
2022年3月我国PMI收缩 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可能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 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2.4 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下降。 上述数据可做两方面解读,第一种是因为新冠疫情在三月份加剧,很多地方疫情管控升级,因此影响企业生产,从而导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收缩;第二种是目前我国消费疲软,导致生产收缩。哪一种解释更接近本质呢?我认为二者都有,但消费影响更大。 通过左图可以看出,2022年3月份PMI指数中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都处于收缩状态,证明3月份内需和外销都处于萎缩状...
三则新闻与劳动者保护
近日看了三则新闻,看似离散,但也有内在的联系,略作议论。 一则、今年考研人数457万,比上年增加80万,而研究生录取人数仅为120万左右,预示着四分之三的人注定考不上。2022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千万左右,也就是说快一半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学习,而不是工作。 二则、深圳一员工入职4个月离职要求公司给3万年终奖,法院支持 三则、消息称腾讯阿里将大规模裁员,最高涉及30%,点击链接自己去看新闻,不是我胡诌的。 如果再加上去年有关部位叫停996的新闻应该是四则,不过那个是旧闻了,就不算在里面了。三则新闻看似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有内在联系,就是国家对劳动者越来越保护,但就业环境却越来越严峻。劳动者只看到了政...
提高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到55%是个臭主意
今天看到某女性企业家提议提高富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到55%,同时提高个税起征点到1万元,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对于这一提议很多网友叫好,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十足的臭主意。 估计这么说要被很多人喷了,其实对于个税我的意见是提高起征点到8000元以上,甚至是10000元以上,同时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到35%左右。这么说看起来似乎是为富人说话,因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就是给富人准备的,既然要共同富裕,那为什么不向他们多征点税?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简单来说有下面三点: 1、我国目前45%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在全球看已经不低了。 2、税收设计是个综合体系,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比较高,综合税负在全球其实也很高,...
从个别事件说收入分化的必然
这两天看到两则关于高收入的新闻,一则是薇娅因偷逃税款被罚13.41亿,另一则是北京有基金经理年底获5000万现金激励。两则新闻报道的内容都超越了大众对高收入的理解,薇娅作为一个艺人两年赚取了超250亿,而基金经理作为一个打工者获得了5000万的年终奖,他们凭什么? 带有相同疑问的人似乎很多,网上热搜新闻里关于这两则事件的新闻评论很火爆,大家都很好奇。刚好博友Tim给我留言,让我说说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这是个命题作文,尤其是我对带货和基金都不是特别懂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作答了。 博主你好,希望有空的话,能写一篇关于最近薇娅税务罚款的看法,个人从事从四大到金融机构财务有5年,今年32岁,对财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