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别事件说收入分化的必然

142字数 11751阅读模式

这两天看到两则关于高收入的新闻,一则是薇娅因偷逃税款被罚13.41亿,另一则是北京有基金经理年底获5000万现金激励。两则新闻报道的内容都超越了大众对高收入的理解,薇娅作为一个艺人两年赚取了超250亿,而基金经理作为一个打工者获得了5000万的年终奖,他们凭什么?

带有相同疑问的人似乎很多,网上热搜新闻里关于这两则事件的新闻评论很火爆,大家都很好奇。刚好博友Tim给我留言,让我说说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这是个命题作文,尤其是我对带货和基金都不是特别懂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作答了。

博主你好,希望有空的话,能写一篇关于最近薇娅税务罚款的看法,个人从事从四大到金融机构财务有5年,今年32岁,对财富分配愈发感觉迷惑,最近网络传出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年薪好几千万,但相比薇娅确小巫见大巫,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两个行业都未曾给社会带来增加值(我认为一个是金融空转,一个是零售?我也搞不清),但却拿到了匪夷所思的收入,这两年类似的现象让我愈发迷茫,那些从农村运了一车橘子、西瓜到城市贩卖的农民,在工地施工的工人,还有那些每天都很焦虑的白领,他们为何努力到死都赚不到前者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一的薪酬,ZF说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而是共同奋斗?这几天看到这些匪夷所思的新闻,真的太难受了,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

一、概说带货和基金经理为什么能取得高收入

带货

对于薇娅我真不了解,仅知道她是专业带货的,但如果没有从事演艺或歌唱等工作,为什么会仅凭带货而走红?我有十年左右没有看过电视了、电影也看的很少、听的歌也大多是怀旧型,所以对于近年的演艺圈一点都不熟悉,但我很难想通为什么会有人仅凭专职做广告就能走红。以前的广告都是找演艺、歌唱、或体育明星等来代言,他们是先出名后带货,但薇娅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先带货后出名。

薇娅为什么能靠带货出名?相貌、气质、努力似乎都不是好理由,而唯一可信的解释就是自强+机遇,且机遇更为重要。2016年的双十一是薇娅的人生转折点,薇娅和其他大量的卖家一样掘到了第一桶金,当然有更多的卖家成了绿叶。和其他众多淘到第一桶金的卖家不同的是薇娅持续获得了向上的转折,名气和财富都呈直线上升,而其他卖家大多都回归平常。

薇娅到底是如何获得幸运女神眷顾的问题我没有兴趣考证,因为我知道这是连续的小概率事件的累积,即使有人弄清楚了过程也无法复制她的成功。除非是想靠给薇娅做传赚钱,否则压根就没有弄清这一现象的必要。尽管薇娅出名的原因很难探究清楚,但她出名的结果却很明显,成了国内带货一姐。据统计2020年薇娅直播间带货总额超过200亿元,这一业绩超越了国内A股90%的上市企业。当与上市公司不同的是主播带货大概要抽佣20%,而A股上市企业的毛利率大多低于20%,大家以为捡钱的房地产毛利率仅为16%左右,而汽车行业普遍在10%左右 。

从2016年直播带货形式诞生到现在不过五六年时间,但直播带货量却每年成倍增长,尽管主播人数也在迅猛增长,但头部效应却越来越明显。只要提起带货大家最熟知的莫过于薇娅、李佳琦、雪梨,还能想起谁?最多能不能数出10个?但中国有14亿人口,10亿网民,每个头部主播都有大量的待收割流量,因此他们比上市公司更容易赚钱。

基金经理

至于这次被推上热搜的基金经理,我百度了下应该是一位做量化的基金经理。所谓的量化就是通过模型来做交易,优点是团队不需要大量的分析师就可以管理几百甚至上千个股票的交易,成本低,效率高,因此适合大型基金使用。因为团队需要的人少,所以人均管理的资本量就大,如果模型优秀,那么核心的基金经理为基金创造的收益就非常巨大,他个人获得高额奖励就不足为奇了。假如一个量化基金经理加一个分析师,两个人管理100亿规模的基金,年收益50%,也就是50亿,现在他拿到了5000万的奖励,仅占50亿的1%,似乎很合理。如果他管理200亿的基金,年收益同样为50%,那么他的奖励这只有总收益的0.5%;如果基金规模再大一些,或者收益更高一些呢?

从个别事件说收入分化的必然

近二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金融市场的成熟,国内基金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同时随着量化交易方式的成熟,单个基金经理能够管理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交易可以越来越频繁,也就预示着单只基金的收益有可能越来越高,水涨船高基金经理收入自然会越来越高。上图是我在网上搜到的现成图片,可以看到2016年我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约为8.8万亿元,但今天的新闻报道今年我国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24万亿,单只基金规模已经超过千亿。

二、为什么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薇娅的带货和基金经理5000万激励只是近期的两个头部收入例子,其实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资本的茁壮成长,近年很多领域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比如饮料中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运动品牌中的阿迪达斯和耐克、快餐中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手机领域的苹果和三星、电脑领域的联想和苹果;国内电商领域的阿里和京东、社交领域的腾讯、搜索领域的百度、长视频领域的三剑客、短视频领域的抖音和快手……在众多行业上世纪一般会列出前十榜单,十年前可能需要列出前五榜单,而现在这仅需列出前三榜单,因为其他的都属于“其他”。

头部效应是什么?通过上面简单的描述,大家也应该知道头部效应就是指在一个领域中,头部玩家通常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拥有更多的资源。并且这种优势是具有垄断性的,一旦头部玩家形成就会自带各种壁垒,后进玩家很难对他们完成挑战。

头部效应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并且越来越明显,那么为什么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我认为这是伴随人类运输流和信息流发展的必然产物,前者对应物品的流动,否则对应信息的流动。运输流的增强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贸易繁荣,从而加速了贸易全球化,最终导致全球性产业重新分工。信息流的发展降低了沟通的成本,从而可以使全世界范围实时交流,这降低了原有格局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各种成本,换种说法就是消灭了原本寄生于信息不对称之上的各种“代理层”,从而促进了集中。

为什么物品流和信息流的发展会促进集中?道理其实很简单,在一个差异化不是很强的领域,通常行业头部玩家都是最优秀的,他们要么内在品质最好,要么成本控制最好,要么两者兼顾。但在物品流和信息流都不发达的时代这些领域都有大量的次优玩家和劣质玩家,这些玩家为什么能够生存?答案很简单,要么是因为物品流不够发达,最好的商品不能到达某些地方,或者是到达后价格过高;再或者是在局部信息别扭曲,消费者以为本地的劣质玩家是最优秀的,而不知有头部玩家的存在。

头部效应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能够提高资源和资本利用效率,能够集中优势促进行业发展,所以头部效应是伴随着物品流和信息流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很明显,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领域都属于无差异或微小差异的领域,这给头部效应提供了天然土壤。

头部效应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它无可辩白的消灭了差异化,这对追求差异化的人可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尤其是文化上的差异化,比如地方戏曲的消亡。但这是另一个命题,和我今天说的收入分化的无关,所以就不做讨论。

头部玩家的形成提高了资源和资本利用效率,这就预示着原来领域中的低效和劣质玩家会被淘汰,表象就是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和低竞争力劳动者失业,还有就是“头部阶层"的形成。这里所说的头部阶层是指在有头部玩家的领域进入头部玩家的劳动者和没有进入的劳动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头部玩家内头部员工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比如当前互联网领域的”大厂“员工普遍能拿其他互联网企业三倍以上的工资,而”大厂“的头部员工又能拿普通员工三倍以上的工资,同时还有大量的股权激励等阴性收入,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

三、金融或资本是否是邪恶的

上面说了头部效应问题,我认为头部效应是由物品流和信息流的发展而促进的,是一种自然产物,而很多人认为头部效应是资本催生的,因此将头部效应导致的各种负面效应归罪于资本。那么资本到底是不是邪恶的,资本到底产生不产生价值,资本难道真的是吸血鬼吗?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生产是人类进步的基石。而资本是生产五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含原来所说的管理者才能)、数据)中最重要的一个,资本积累改变了生产关系,最终改变了社会结构,这才有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的转变,因此无论资本是否邪恶,它都是必须的。

资本邪恶吗?非洲国家渴盼资本,中国曾打开过门迎接资本,欧美发达国家现在还在全球争抢资本,资本光临那里就为那来带去财富、技术和文化;资本逃离那里,那里将马上面临衰落甚至是崩溃。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并重启了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竞相欢迎。中国输出的是什么,技术、文化、还是资本?资本是否邪恶,答案显而易见。

说完资本说金融,金融和资本的关系其实类似于水桶和水,或管道和水的关系。有了资本,但如何配置资本,利用资本,这就是金融的功能了。金融将资本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配置到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去,它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金融的开放程度和发达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潜力。所以金融一点都不邪恶,依靠资本赚钱的人同样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进步。

上面的描述太过宏观,可能还不容易接受,下面举例来说微观的。企业希望上市融到发展的资本吗?机构和个人希望将手里暂时用不到的钱投资生利吗?个人或机构希望在遇到困难时从银行获得贷款以渡过难关吗?国家希望保持货币稳定及应对国际金融冲击吗?这些都是金融的功能,我们都很喜欢它,并不觉得它邪恶。

既然资本不邪恶、金融不邪恶,那么优秀的金融从业者为什么会邪恶?难道仅因为他们获得了5000万的年终激励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基金经理之所以获得高额激励,是因为他的业绩突出,并且管理了大型基金,这是他能力的体现。仅从资本量来看,驾驭200亿的基金年收益100亿,和掌控价值200亿的企业,年盈利100亿没有多大区别,你认为有这种能力的企业家获得年终5000万激励多不多?

当然基金并不完全等同于实业,其业绩很难有持续性,今年业绩突出很可能明年就亏损,而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是按年进行的,这样很容易让他们在收益好的年获得高额激励,而在亏损的年份受不到任何惩罚。这很容易导致基金经理投机性交易,比如猜热门行业,猜头部股票,甚至是做曲线、制造板块轮动等,但这些只属于职业操守问题,并不是金融本身的原罪,需要的只是加强监管,而不是消灭金融。

说完金融顺便说下直播带货。对于直播带货其实我根本不懂,因为我从来不看直播带货然后买东西,我相信自己的甄别能力甚于主播的经验和操守。尽管我没有为主播共享一毛钱业绩,但这也不妨碍头部主播一年带货200亿元,说明除了想我这样的人外,还有大量的人相信主播们能够给他们带来价值。那么主播们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想无外乎两方面,一是主播的推荐节约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含因选择而产生的学习成本);二是主播的集中带货类似于团购,可以直接降低购买的金钱成本。前面是主播对消费者的价值,而主播对于厂家的价值是他们的自身流量,可以转换为销量,这同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网页广告等效果完全相同。所以主播的价值可以简单的说成利用自身流量连通厂家和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带货逻辑的瑕疵在于主播可能仅因为佣金带货,而非因为真的为消费者节约选择成本及购买的金钱成本而带货。如果主播能够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在带货前先充分使用和比较所带商品,为观众带来真的物美价廉的商品,那他们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但可惜的是当前大多数主播并不够敬业,对所带的货从来没有使用过,甚至都不了解其功能及参数,但这同样属于职业操守问题。像目前出现了车媛、电脑媛、图书媛等非专业主播,看者不买,买者不看,这种主播是真正的走了歪路。

四、薇娅们的成功是必然还是偶然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头部行业、头部企业、头部从业者,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头部行业和头部企业的成功都有很强的必然性;但头部从业者的成功是必然性大,还是偶然性更强?我认为对于头部从业者来说其成功的偶然性更强。

对于中国的一亿多主播而言,我并不认为头部主播有明显优于肥尾的容貌、才能、品质、或职业素养,他们之所以成功仅是因为众多的偶然叠加,就像走路连续五天被鸟屎击中的人没有任何特别一样。

年终获得5000万现金激烈的基金经理就是最优秀的证券从业者吗?我相信所有的证券从业者都会反对。基金一年的收益飙升很可能是撞对了风口,只有持续的良好业绩才能证明基金经理的优秀,但连续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基金有几个?20%有点苛刻,那么连续年化收益超过15%的基金有几个?超过10%的又有多少?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连续10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仅占基金总数的1%左右。

但是年收益10%的基金经理会获得年终大额现金激励吗?我认为很难。这种规则就鼓励基金经理选择投机交易,从而博取小概率的高收益,而金钱激励仅是这种高收益的一种,如果他们能够在短时间撞对两次,那么他们将同时收获名声的光环。

头部主播年带货200亿,但有些知名艺人带货费几十万,却只带了几百元的货,更有大量的无名主播全天十几小时直播,日带货量只有几十元。巨量的尾部主播带货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他们为的是什么?

中国有30多万证券从业者,能够获得高额年终激励的人不超过一百个,其他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能从上班挨骂到下班,甚至下班后还要接受质询,但他们只拿着普通的工资,他们是为什么?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售卖房产,高倍杠杆炒股,他们又是为什么?

无论是尾部主播还是普通基金经理,或者是杠杆投资的个人,都是在博取那个偶然,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幸运儿,但这些都是行为都是投机。投资和投机不同之处在于,投资是以经验或知识换收益,风险可控;而投机则是以风险换收益,风险本身不可控。但很多游戏的规则通常是奖励投机者,而且赢者通吃,就像赌博,就像彩票,就像主播,就像基金经理一样。

虽然投机命中是小概率事件,但还是有无数的人飞蛾扑火般的涌入,原因只是投机的收益太动人。绝大多数参与者只看到了收益,而忽略了风险,同时过份高估了自己的幸运值,但到了尘埃落定时却无法接受注定的失败,这或许是大家谴责投机行为的根本原因。

五、为什么不能消灭投机

既然投机行为导致了这么多不幸,那我们能不能消灭投机?当然不能,投机本身就是规则的一部分,甚至是规则的全部,如果消灭投机就等于消灭了规则,以及规则赖以生存的产业。比如带货,在现有社会结构下直播带货是一个头部效应很明显的领域,注定前十的主播将占据整个行业的主要利润,没有薇娅就会有娅薇、娅娅、薇薇等幸运儿。如果试图灭所有的幸运儿,让所有主播平均获利,那只能是毁灭直播行业,因为上亿的尾部主播没有丝毫流量,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从而让游戏终止。

基金领域同样如此,基金是用业绩说话的,没有业绩不但基金经理拿不到激励,甚至基金本身都会被清算。而要想有业绩就必须有风险,要想有超越平均的利润就得冒大风险,而且基民也在不断促使基金经理冒风险。愿意以年化收益率10%购买基金的基民有多少,但能达到这一收益的基金仅有1%左右,而绝大多数基民都是奔着年收益20%,30%来的。如果有办法控制基金风险,让所有基金获得6%的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很可能是基金市场快速萎缩,而不是基民共同赚钱。

对一国内的基金市场是如此,全世界范围内看也同样如此,所有的资本都是逐利的,都是追求收益高的市场,如果某个国家限制了本国的资本收益率,那么只能导致外资不来,本国资本出逃,最终导致该国资本市场衰落。所以在国家层面上也需要允许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存在,这本身是资本市场规则的一部分。

资本市场如此,所有高收益的行业都如此,新药研发、新材料研发、革新工艺改进等都是需要需要投入巨量资金,但成功概率很低的投机行为,但这些行为一旦成功则能带来高额回报,我们能不能消灭这些行业?如果能的话将注定落后。

六、二次分配的必要及现状

不能消灭头部企业,不能消灭头部从业者,但随着货物流和信息流的日渐发达,资本的日渐积累,头部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全社会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如何在保证头部优势的前提下减缓收入分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二次分配。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税收等让头部企业和头部就业者承担更多的责任,将这部分再补贴给低收入者,从而缩小整体的收入差距。为什么我说是减缓收入分化,而不是消灭,原因就是如果消灭了收入差距,让大家处于同一收入水平,那么就等于消灭了头部优势,对于这一结果我们有很清楚的认识。

目前我国进行二次分配最主要的手段是所得税,其中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为25%,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45%,都处于世界较高的水平。但是我国没有资产税,而欧美国家的资产税则是一个很重要的二次分配税种,比如房产税、遗产税等。税收结构设计的不同导致了对经济不同的影响,这是另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兴趣的话百度学习。

二次分配只是一次分配的补充,绝对不可能替代一次分配,所以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二次分配实现平均分配,这不现实,也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像上面说的,如果一国的税收过高,那么资本就会转移到税收低的国家去,从而完成避税。比如我国注册在避税天堂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苹果通过财务方法躲避美国的高税收。

二次分配可以看作是天平上的一个游标,向收入平均方向波动就会抑制投资,从而造成经济总量的下降,进而影响整体收入;如果向资本方向波动,则会加剧收入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每个国家的二次分配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及国际环境动态调节的,并不存在普适的标准,所以以为美国先进所以美国制度就有绝对优越性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七、经济体制的选择

很多人认为收入分化是体制问题,但却说不出所以然,对于这一深奥的问题我也不是很懂,所以就泛泛而谈。

关于经济体制我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即市场和计划;另一个是资产的所有制,即公有和私有。

要想彻底消灭收入分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资产公有、然后用计划配置资源。资产公有就意味着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可以平均分配,用计划配置资源就意味着消灭竞争,从而消灭头部优势。但实践证明完全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很低下,最终被放弃,目前我国选择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③。对于资产的所有制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就尝试了私有制改革,并取了的巨大胜利,直到现在我国还在深化经济改革。

所以说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是市场+计划,同时公有+私有并存的经济体制。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目前欧洲很多国家有社会主义化的倾向,也就是说我们借鉴了市场优势,而他们则学习了计划的长处,最终大家可能殊途同归。

大体的介绍完经济体制,可以粗略的看出社会主义是有利于缩小收入分化的,而自由经济更容易助长分化。但在现实中像瑞典、芬兰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化却很小,如果细究原因,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些国家二次分配比中国更彻底。这也就是说我国的二次分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这也正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之一。

八、美式民主的过去及未来

从十四世纪起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神权不断受到质疑,而人权逐渐被释放。差不多同时欧洲爆发了严重的瘟疫——黑死病,这场瘟疫让欧洲病亡了超2500万人,而当时欧洲的总人口约为7000万。大量的人口损失让劳动力在当时的欧洲极度稀缺,而资本相对过剩,这使得劳动者地位快速上升,普通劳动者得到极大尊重,劳动环境改善,收入也快速上涨。

15世纪末期,中亚奥斯曼土耳其人迅速崛起,垄断了欧洲和印度及中国的贸易线。他们要求欧洲商队支持高昂的过路费,致使丝绸、瓷器、茶叶、印度香料的价格在欧洲急速攀升。为了贸易利润,很多欧洲国家支持航海家开始探寻去东方的新道路。伟大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去探寻到印度的航线,但却错误的到达了古巴,从此开启了殖民美洲的序幕。

15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把一份“土地授权书”,也就是“地契”,交给沃尔特·雷利爵士,让他在北美建立一个“英国人的国家”,从此开启了英国殖民北美的篇章。1606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州的切萨皮克湾一个河口建立了第一个贸易根据地,并以当时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名字命名为詹姆斯敦。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是由总督领导的公司性质机构,这些机构是真正的股份制公司,而非政府机构,这是人类组织形式的巨大进步。股份制的诞生预示着殖民地是由资本支配,而不是由权利支配,这是完全不同于欧洲本土的组织形式。资本等于权利,也等于自由。

中世纪由于基督教改革运动,欧洲国家爆发了激烈的宗教冲突,从而产生了无休无止的宗教迫害。1620年104名在英国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加尔文教徒)从英国逃到荷兰,后来又从荷兰前往美洲准备建立自己的理想国。这批逃离的清教徒在前往美洲前已经获得了英国政府的“特许状”,允许他们前往美洲的弗吉尼亚。但不幸的是他们登录的地方并非弗吉尼亚,而是科德角,这里没有许可,也没有接应的人,为了不引发混乱他们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表示效忠英国国王,自我约束,践行自制,学习立宪,形成了一个公民自制的整体。第一个民主政体诞生。

此后英国人源源不断的涌入北美,形成了最早的13个英属殖民自治地。

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的代表参与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主张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这是美式自由第一次以文字形式阐述。

加尔文教天生反对君权,注重人权,因此从开始就给美国带去了自由思想。加尔文教除了给美国带来自由思想外,还带来了宗教学校,当时宗教是创办大学的主要力量,当美国独立时它拥有的大学数量比宗主国英国还多很多(16所比6所)。

此后欧洲各国忙于内战,英国无暇收复美国这个殖民地,反而是美国从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最终形成了现在美国的领土版图。在此期间美国领土不断扩张,但人口却只有300万左右,所以吸引人口成了美国最重要的事务,以自由开放的态度吸引欧洲移民,形成新美国。

到了1861年,美国北方工业取得了长远发展,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贸易出口国,但受制于人口数量工业很难再持续发展,于是北方工业州将目光看向了南方的农场,哪里有400万黑奴正在劳作,于是南北战争爆发。最终北方自由工业资本家战胜了南方农场主,自由战胜了集权,美式民主统一了全美。

南北战争后美国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快速超越了欧洲成为最现代化的国家。正当美国从科技,工业,农业,资本等方面全面超越欧洲国家时,欧洲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让美国成了欧洲共同的债权人,并成功接过了英国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的重任, 美国第一次以全球中心的姿态屹立于世界。除了技术,资本外,美国的文化也被输出到世界,当然也包括美国文化内核的美式民主。

欧洲国家还没有还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欠美国的债务,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不仅让美国再次成为欧洲的债主,还成了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债主。

二战之后接着是两大阵营的对峙,为了提高资本主义阵营的总体实力,美国不仅没有逼迫欧洲及其他国家还债,还不断给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以便整个阵营早日从二战伤痕中恢复过来。事实证明美国这种大无畏精神确实很强大,1991年苏联终于被熬解体了,资本主义阵营取得了胜利。

在整个20世纪中欧洲一直在欠美国的债,且越欠越多,冷战时又有更多的国家接受了美国的恩惠,大家都欠美国的,所以大家都得听美国的,好在美式民主大家很容易接受,因此很快被接受。

随后的十年是20世界全世界人民最乐观的十年,没有战争,没有对峙,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世界一片升平。

进入21世纪以后,欧洲各国、日本、中国、印度等经济都取得了快速增长,大家对美国的依赖明显减弱。再往后十年,欧洲、日本和中国都开始不甘受美国支配,开始寻求自己的声音,而美国还习惯于支配世界的惯性心态,于是世界摩擦加剧,又进入了多事之秋。

到了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接近美国,而美国自身因为其民主思维而产生了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社会面临分裂。而在同一时期欧洲国家普遍在反思社会主义,并且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国也不断在曾经的亚非拉兄弟中增强影响力,社会主义优越性在这些贫困地区似乎比美式民主更管用,于是中美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强烈。

以后会如何,美式民主还能主导世界多长时间,都是未知数,但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可能很快就能全球攻守易势,起码在我们这代人有生之年很有可能见到。

民主不意味着收入分化,社会主义也不意味着收入必然平均化,最终的形态我个人认为是大家都走向对方,在中间某点握手。

九、人口收缩有利于消除收入分化

现在全球范围内收入分化都表现的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从二战后持续的和平积累了大量资本,因此使得资本相对于劳动占据了更大比例的收入分配份额;第二个原因是持续的和平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相对过剩就会加剧竞争,从而增加了失业和降低了劳动收入。

鉴于这一逻辑,我认为全球性的人口收缩有利于在和平状态下消除收入分化问题。而专家们担心的老龄化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最多也只是暂时性的问题。原因是尽管人口下降会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但现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正在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领域都能实现自动化,从而解放出劳动力。自动化过程刚好是消耗资本,释放劳动力的过程,这有利于平缓人口的自然收缩后遗症。

其实人口过多不仅导致了收入分化,同时也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稀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那为什么不能考虑让人口自然收缩呢?私以为专家们担心的可能不是供给端的生产力问题,而是消费端的消费者基数问题,如果真如此的话我觉得这真是削足适履。

结语

最后让我再回到Tim的问题上,”那些从农村运了一车橘子、西瓜到城市贩卖的农民,在工地施工的工人,还有那些每天都很焦虑的白领,他们为何努力到死都赚不到前者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一的薪酬“。为什么这些人奋斗一辈子也赚不到头部阶层一年的收入,原因就是这些人从事的工种处在平缓的尾部,他们自己也处在同类竞争者的尾部,因此他们不能享受任何头部优势,注定处在收入的最底层。同时无论是技术的进步还是信息的发达对于中国农民来说都很难享受到其中的红利,因为制约农业收入的不是生产力,而是人均耕地拥有量。

中国的农业及农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农民劳动力相对于耕地的过剩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城市化,农民数量减少了,人均耕地量增多了,收入自然就起来了。另一个思路是让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及养殖,这样其实等于是将农民的部分时间变成了加工业和服务业,原地转化到了第二和第三产业。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消除人力资源管制让农民进城务工,这一办法其实从上世界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很多农民通过这种途径实现了城市化。但是在农民工进城过程中造成了城市低技能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这又导致了进城务工人员的低收入,于是就有了Tim看到的现象。

横向看,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人均收入差距是越来越大了,这让每个有忧患意识的国民都伤心,我国会不会步美国后尘?但纵向看,自改革开放后的40年我国整体国力,人均GDP,人均收入都取得了飞速发展,虽然低收入阶层相对于高收入阶层差距拉大,但相对于40年前的低收入阶层还是出现了质的飞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了约279倍,人均GDP名义增长了约186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了约9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了约13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了约104倍。同期世界GDP增长了约10倍,人均GDP增长了约5.52倍。

题外

Tim的焦虑是很多人的焦虑,我常思考,为什么大家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精神却越来越焦虑了?得出的结论是现代生活使得大家越来越重视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享受,焦虑更多的来源于精神的匮乏。长途旅行、户外运动、体验不同人的生活都能缓解焦虑,其实都是在增加精神享受或提高精神享受的敏感度。

中国老一辈革命者仅靠精神支撑就完成了革命事业,身处和平时期的我们为什么精神退化的如此之快,不要说支撑无畏的革命、支撑无私的奉献,支撑艰难困苦的岁月,就连支撑一个家庭的快乐和自己的精神健康都困难。到底是那里出了问题,难道是因为美式民主,但似乎欧美的民众并不像我们这么焦虑。难道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导致的精神转变脱节?或许是,因为同样的亚洲国家日本和韩国都和我们有类似的文化,都经历过经济快速奔跑,但都同样国民很焦虑。

如果是因为文化,那我们该如何治愈这种焦虑?

我认真的思考,不断的感悟,近两年治愈了自己的焦虑,但总免不了有身边的亲友向我贩卖焦虑,这常会让我心情起伏。于是我明白要治愈焦虑必须治愈一群人,而不是最严重的那几个人。

我自己治愈焦虑的方法是读书、思考、运动、感悟,虽然这一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我还是乐于分享给大家。


①不要纠结于三要素或者五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要素的定义一直在变化,要学会更新来自教科书的知识;

②纯粹猜的,没有这方面任何社交圈或信息来源,仅靠二三手信息推断;

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14  访客  7  作者  7
    • tim
      tim 4

      实在太感谢了,认真读了博主的内容,虽然仍有疑惑,但也明朗了许多,总之对外能做的有限,向内大有作为,可能幸福的源泉就在于此吧,感谢!

        • 水拍石
          水拍石

          @ tim 有启发就好,在讨论中不断进步,欢迎多交流。

        • 一介大叔
          一介大叔 4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算商业资本主义的本质。

            • 水拍石
              水拍石

              @ 一介大叔 既然实现共同富裕比较困难,就让一部分有能力的先富起来,从共同贫穷到部分富裕也是一种进步。

            • Dr. Drunker
              Dr. Drunker 2

              嗯,太专业,看不懂

                • 水拍石
                  水拍石

                  @ Dr. Drunker 专业谈不上,主要是语言表达不够优美,让你产生了错觉。

                • 拾风
                  拾风 6

                  曾经想过是否能从熵变的角度来解释贫富分化,如果贫富往少数人集中就是熵增,那财富均衡是熵减,熵增才是世界运行的本质,期望通过制度来抑制熵增从长期看做功成本越来越高、效果会越来越弱的。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有思路就整理下,写的过程思考会更深入,这是个好习惯。

                        • 拾风
                          拾风 6

                          @ 水拍石 有时候总觉得活的太明白的人总是矛盾的。一开始会觉得人总有一死没啥好折腾的,可离死又还得活好几十年,逼着又得折腾折腾,好歹活过这几十年;可一动了折腾的心思,指不定就又折腾出多大的事,十几二十年折腾下来回头一看,妈呀,不小心折腾到快要死的岁数了,又觉得折腾啥呀,搞得这么累最终还不是得一死。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你总结的很形象,活的简单的人可能更容易快乐。但每个人都有一颗躁动的心,都想折腾一把,只是折腾的程度不同,真能躺平的人得有超凡的心态。

                        • Kawasaki
                          Kawasaki 4

                          这篇文章很有见地,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一些人会收入极高,也指出收入分化问题在经济运行中的必然性,并指出了解决收入分化的办法。

                          我觉得你的论证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尽管如此,我要是被“一个艺人两年赚取了超250亿,而基金经理作为一个打工者获得了5000万的年终奖”震撼到了。

                          因此一个问题是,这虽然在理论上正确,但在实践上不可行。要把你说的那些道理让老百姓理解和接受,他们也确实觉得那是真理,因为如果不这样,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损害,届时个人获得的会更少。但想象一种可能,人们还是想要打破这种局面,比如通过革命将这些富人和权贵杀掉,社会由此遭到完全破坏。这当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消灭问题,资本是否极大增长不是他们的问题,问题在于平等,如果社会财富分配分化到一些人和另一些人比,犹如蝼蚁和大象,那么就到革命的时间节点了。

                          如果博主能够在论述中稍微区分下事实和规范,亦即,是与应当,那就更好了。没错,按照事实,按照资本的要求,这没有根本上的错误,而只需要纠正。但按照规范,按照人们对平等的追求,这就可能不会被容忍。

                          与自由主义相比,平等主义可能不想讲那么对道理,必要的时候,它的信徒会选择消灭一些人来消灭不平等。

                            • 水拍石
                              水拍石

                              @ Kawasaki 公平和平等不是一回事,公平的规则造就不了平等的结果,但大多数人却难以理解。无论多么公平的规则,因个体能力差异最终都会导致结果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累积和叠加,最终被放大。如果要彻底消灭结果的分化,就要修改规则,这时就要面临改革和革命两种选择,前者对应妥协和改良,后者对应颠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应对或迎接颠覆的准备和能力,却一直喊着要颠覆;破坏比建设容易,但只破坏不建设就要面临中间规则缺失的断层期,这是灾难。
                              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逻辑学,所以写得文章结构很松散,就像自己在唠叨,而不像一篇严谨的论文,这是先天缺陷。除了这个缺陷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很差,文字缺乏美感,但现在要学习经济和社会相关的东西,也没有时间学习文学。这两者都留待以后吧,时间是最好的朋友,他会把想要的都带给我们。

                                • Kawasaki
                                  Kawasaki 4

                                  @ 水拍石 收入分化不只是个经济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换言之,不是一个蛋糕如何做大的问题,还是一个蛋糕如何切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被讨论过了。经济问题仅仅是其中一个变量,尽管是最重要的变量之一。

                                  你提到公平和平等不完全是一回事,实际上也是经常讨论的问题。比如政治哲学中充斥大量有关机会平等、能力平等、资源平等的争论。你理解的公平规则大概属于机会平等的范畴,当然正如你所说的,机会平等,但结果未必平等,而且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才有哲学家提出什么能力平等(阿玛蒂亚·森(正义的理念》,重点在保障教育平等),资源平等(给予人们实现尊严生活的必要资源,德沃金《至上的美德》)的概念。

                                  我的上个评论的核心意思是:当不平等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那么经济上的考虑就会退居其次,穷人宁愿生产力遭到暂时的极大破坏,也要“改朝换代”。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下黄巢起义,在长安对三品以上官员及其裙带的屠戮,某种程度上,从那里以后,再没有大规模的贵族在中国主导政治了。黄巢讲道理吗?那么杀人不令人痛心疾首吗?但那又能怎样?如果把时间跨度拉大,黄巢的屠戮的意义可能又有新的理解。

                                  总之,经济的道路都懂,但命还是要革的。这就是马克思的伟大洞见。无产者要自己掌握生产资料,如果资本家不愿意,那就抢过来。当然我们还是要努力证明,平等主义不比自由主义生产力低下。而且,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生产力极大化。

                                  一开始公平的规则,由于个人的际遇、天赋、努力差异,必然导致结果上的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会延续给下一代,下一代人不是因为更努力和天赋更高而得到更多,他们单纯是因为上一代人更努力或天赋更高(他们单纯是因为走运),那么他们愿意适当让出机会给曾经不那么努力或天赋不那么高的上一代人的下一代人吗?

                                  想要既得利益者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那是很困难的。民主政治的选举做不到。马克思早看透了这一点。对于无产者来说,讲道理是不行的,这辈子都是不会讲道理的,只有动手。

                                  幸好薇娅这样的还算少数,只是如果这样的差别达到某种程度,除非我们能像美国那样,建立货币霸权,能给一些穷人直接大连发钱,让他们购买外国商品,实现“零元购”的美好生活,否则还是会产生严重的政治问题。

                                  难得的是,未央兄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但也一直触及了政治学的问题。

                                    • 水拍石
                                      水拍石

                                      @ Kawasaki 这个问题不适合继续讨论了,所以我不回复你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