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4字数 3782阅读模式

今天浏览了一会IMF网站,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部分文章印象深刻,因为这是他们对疫情影响下未来世界经济走向的预测,所以将其简要摘录如下。摘录的过程中尽量让这些预测的思维具有连续性,但IMF网站上的文章本身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我仅是调整了其排序,并不想用文字来将它们连贯的串在一起。所以下面的内容可以认为是相互独立,其间并不存在严谨的连续逻辑关系,但事实上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果一直关注宏观经济,那么你就能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

疫苗鸿沟

让所有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在2021年底达到至少40%,在2022年中期达到至少70%。然而,我们仍然落后于这一目标:约有75个国家(大多数是非洲国家)无法实现2021年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高收入国家需要履行现有的疫苗捐赠承诺,与疫苗生产商协调,在近期优先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提供疫苗,同时取消对疫苗及其生产原料的贸易限制。虽然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已承诺将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提供超过13亿剂疫苗,但已交付的疫苗尚不足1.7亿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疫苗接种进度在全球最慢,这导致该地区容易受到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该地区仅有3%的人口完全接种了疫苗,远低于实现群体免疫所需的水平。尽管2021年全球疫苗产量将达到约120亿剂,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可能要再等一年以上才能有较多民众接种疫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关于撒哈拉以南地区在疫情后的发展预测请看专题文章,《七张图告诉你:撒哈拉以南非洲正处于关键时刻》

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贫富断层加大

新冠疫情久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全球死亡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各国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经济实现完全复苏的进程受阻。处于全球供应链重要环节的国家暴发疫情,导致供应中断的持续时间比预期更长,这在许多国家推升了通货膨胀。

相比今年7月的预测,IMF将2021年全球增速预测值小幅下调至5.9%,将2022年的预测值保持在4.9%不变。然而,总体增速预测值的小幅下调掩盖了一些国家的大幅下调。由于疫情恶化,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前景已经变得更为黯淡。发达经济体的近期前景也变得更为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供给扰动导致的。与此同时,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们上调了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增速预测值,这部分抵消了上述预测值的变化。由于疫情对接触密集型行业造成了干扰,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复苏明显滞后于产出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发达经济体的总产出预计将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在2024年超出疫情前趋势水平0.9%。相反,到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总产出预计仍将比疫情前的预测值低5.5%,意味着这些国家在提高生活水平方面的进展将出现更严重的倒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各国经济增速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通胀还将持续

今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促使通胀快速升温,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包括需求企稳、供给短缺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通胀在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到2022年中将回落至疫情前水平,但通胀加速上升的风险仍然存在。

IMF预测,发达经济体今年最后几个月的年通胀率将平均达到3.6%的峰值,此后在2022年上半年回落至2%。新兴市场的通胀预计将更快上升,平均将达到6.8%,然后回落至4%。

疫情期间,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约 40% ,这对低收入国家造成了尤为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食品采购。IMF对几个极端风险情景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如果供应链扰动持续下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变动或是通胀预期发生变化,则价格上升的速度可能大幅加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全球贫困人口增多

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前景,因为许多国家的大部分人口仍未接种疫苗。此外,IMF预计危机将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导致财政收入低于疫情前的趋势值,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这将使这些国家更难实现其发展议程。这些国家的财政支持比发达经济体更为有限,且由于融资约束收紧,财政的支持力度也在进一步减弱。政府当局仍须重点推进医疗卫生工作,为最弱势群体提供保护。

2020年,新冠疫情加剧了贫困和饥荒问题,导致8亿多人口营养不良。尽管经济形势相比危机最严重时有所改善,但IMF估计,与不暴发疫情的情景相比,2021年底陷入贫困的人口将多出6500至7500万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依然需要增强

当前,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至2摄氏度的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如果全球政策维持不变,那么2030年的碳排放量将远高于实现1.5摄氏度目标所需的水平。为实现该目标,我们迫切需要在2030年将碳排放量较基线水平降低 55%;而若想实现2摄氏度的控温目标,则需要将碳排放量降低30%。

有135个国家(其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已经承诺,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目标。但我们在短期目标上的承诺还不够。即便各方兑现了关于2030年的现有承诺,也只能达到控温目标所需减排量的 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出于公平和历史责任的原因,发达经济体预计将更快减少碳排放量。这些国家共同承诺较2030年基线水平将碳排放量削减43% 。与此同时,较高收入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共同承诺削减12%的碳排放量,较低收入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则承诺削减 6%的碳排放量。

例如,为实现2摄氏度的目标,发达经济体、高收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减排量需要分别达到45%、30%和20%。而为实现同样的目标,三者的减排量也可以是55%、25%和15%,或65%、 20%和10%。

为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上述各组国家需要更富雄心的减排计划。例如,三者需要较2030年基线水平减排70%、55%和35%,或80%、 50%和3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为实现2摄氏度以内的控温目标,全球减排工作的成本将在GDP的0.2% 至1.2% ,其中较富裕国家将承担最大一部分负担。

任何减缓气变策略的另一关键要素是绿色公共投资。我们需要加快采用清洁技术基础设施,如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站。清洁能源领域的公共和私人投资结合在一起,能释放出尤其巨大的增长效应;低碳产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也往往高于化石燃料行业,这将有助于促进就业。

部分金属几个飙升可能导致能源转型推迟

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情景下,全球遏制碳排放的历史性转型,可能刺激一些用于生产和储存可再生能源的最关键金属的需求空前高涨。这会导致钴、镍等材料的价格飙升,给一些最大的出口这些金属的经济体带来繁荣——但成本飙升可能持续到本十年末,且可能打乱或推迟能源转型的计划。

例如,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锂的价格可能会从2020年的每公吨6,000美元左右上涨到本十年末的约15,000美元,并在21世纪30年代的多数年份保持高位。未来几年,钴、镍的价格也会出现类似的上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具体而言,钴、锂和镍的价格将从2020年的水平增长数倍,并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但在供给端,由于开矿生产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因此产出的反应较为缓慢,要等到2030年以后才会最终缓解市场紧张。

在净零排放情景下,仅对这四种能源转型金属的旺盛需求就会在20年内将其产值提高五倍,达到12.9万亿美元。这将接近净零排放情景下同一时期石油产值的粗略估计值。这四种金属可能通过通胀、贸易和产出等渠道影响经济,并对大宗商品生产国带来重大利好。

由于金属的供给较为集中,这意味着前几大生产国可能会受益。通常情况下,产量最大的国家拥有最大的储量,它们也很可能成为主要的潜在生产国。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产量约占全球的70%,钴储量占全球的一半。其他较为突出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锂、钴和镍)、智利(铜和锂),以及秘鲁、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南非。

飙升的能源价格可能到明年才会缓解

多种前所未有的因素正在同时搅动着全球能源市场,这让人们再次想起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也使本已充满不确定性的通胀和全球经济前景变得更加复杂。

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现货价格涨幅已超过三倍,达到创纪录水平,且不论从其持续时长还是在全球的影响范围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通常来说,能源价格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局部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IMF预计,当明年年初供暖需求下降、供给做出调整后,能源价格将恢复到更为正常的水平上来。然而,如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可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拖累因素。

同时,天然气价格飙升的连锁反应也正波及煤炭和石油市场。作为全球原油价格基准的布伦特油价近期已达到7年来的高位,高于每桶85美元,这是因为在供应本已紧张的情况下,更多买家为供暖和发电寻找天然气的各种替代能源。煤炭是最接近的替代能源,随着发电厂更多使用煤炭发电,煤炭的需求量已变得很大。煤炭价格因此被推升至2001年以来的最高位,促使欧洲碳排放权成本上升。

如果能源价格能维持在目前水平,今年全球化石燃料的产出额将从全球GDP的4.1%(IMF 7月预测的数据)增至4.7%。对于明年而言,这一比例可能高达4.8%,较7月预测的3.75%有所上升。假设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成本增加的一半是由于供给减少造成的,那么这意味着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0.3个百分点,明年会下降约0.5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未来经济的一些预测

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应不囿于短暂能源供应冲击带来的价格压力,且应做好提前采取行动的准备(尤其是那些货币政策框架较弱的央行),以应对通胀预期脱锚的风险成为现实。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4  访客  2  作者  2
    • Kawasaki
      Kawasaki 4

      感觉这场瘟疫真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预计影响蔓延到未来十到二十年。此外,这里印度未来两年的前景这么好吗?

        • 水拍石
          水拍石

          @ Kawasaki 疫情对GDP数据的影响可能在两三年内就能恢复,但对于全球经济结构,国家对经济的态度(自由市场和国家干涉等)、民众对于经济的思考等影响可能是长远的,很多部分可能嵌合进以后的世界秩序中。印度的GDP据说水分很大,一个原因来自于统计范畴太大,比如印度将窝棚,简易棚屋都算入房产面积,而房产的总值是面积乘单价,网上盛传印度还把牛粪统计进GDP中;第二个原因是印度统计中存在大量的重复计算问题;最后印度政府在统计中存在虚报统计数字,刻意注水的问题。当然对于印度统计的具体统计经济范畴确定、取样、去重、平减指数如何确定我都没有仔细研究过,上面的结论都是在网上看的,可能存在夸大。凭主观推测,我认为目前印度GDP年8-9%的增速肯定注水严重,但我依然看好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因为印度目前的状态和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情况很类似,正好承接我国淘汰的落后差能。同时印度的软件,生物,影视等产业很发达,这比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其实更具优势,唯一的区别可能来自于两个市场的效率。我觉得尽管印度目前市场化更成熟,但对于外资的吸引力还不如上世界九十年代的中国,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资在我国能够享受超国民待遇,所以能够获得超额利润,但印度的国情很难有这种情况出现。国民的素养,物质观,勤劳程度等不可量化的东西肯定也有差异,就不多说了。

            • Kawasaki
              Kawasaki 4

              @ 水拍石 分析得很到位,快顶得上一篇小文章了。我感觉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 水拍石
                  水拍石

                  @ Kawasaki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每天都在创造历史。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