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杂记之20250708

341字数 1379

朋友评上了杰青,为之欣喜。这是他多年科研的夙愿,也是信念;无论说夙愿还是信念,都是说他对科研本身的热爱、执着、坚定、及平和,而不是说评上杰青这个结果。

朋友圈里能称得上成功的人有一些,比如有为的公职人员、比如企业高管、比如创业有成者;但我唯独对科研及其他智力工作者比较倾慕。简单的描述原因,可能是我更喜欢内秀或追求内在的人,而恐惧于锋芒四射者。

 

上周末卸载了游戏《燕云十六声》,原因并非它不好玩,而是我玩不好。玩不好就有挫败感,再加上赛季制,需要不断的刷装备,由此游戏带来的愉悦还不如压力多,所以放弃。

这次玩游戏,初衷是调剂情绪,释缓焦虑;但开始玩之后发现要跟上进度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感觉这种投入就是在浪费生命,于是更焦虑;这也是放弃的原因之一。

放弃游戏并不代表生命更有意义,如果神经需要调剂,那么不是游戏就是其他,比如音乐或电影,我并不歧视游戏而独崇音乐等。由此感受到,在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崇高的;我们的生命应该是愉悦自己,而不是愉悦他人;由此,选择他人或公众的喜好而压抑自己的内心,才是卑下。

 

暑假儿子想学习编程,他以前学过一点python,于是我鼓励他继续学习python,因为站在我的立场上这样比较实用。但儿子改主意了,想要学习“虚幻引擎5”,他觉得编制游戏更酷,更有意思。

对于儿子的新选择我是反对的,第一是我觉得“虚幻引擎5”学习需要的时间太久,可能200小时起,但他假期作业比较多,时间有限;第二、我估计他半途而废的可能较大,因为要自己独立编制一个游戏并非有了3D引擎就行,还需要策划、精算、建模等其他很多能力;第三,我觉得这种软件短期对他的益处太有限,不如python实用。

但最终我并没有说服儿子,他还是想继续学习这个软件,他给的问题是“学软件为什么要有用,他觉得好玩就行”。

我想,我的想法可能真是错的,给他时间,他有可能自学会这个软件,而不是肯定学不会;同时他自学只是爱好,而非功利性的职业技能,没有必要非要有用。学不会和没有用是我的成人视角,儿子的诉求只是“有意思”,或者“酷”,我没有必要在他这么小时就把他培养或限制的太过功利,尤其是在我自己就反对功利的前提下。

 

我反对人活着就是赚钱机器,讨厌一切行为都应具有功利目的,更鄙视钱即正义的人生观;但在教育儿子这件事上,我同样是功利的,以他能考上好大学为目的。关于现行的教育模式我多次批驳过,但细想来,我和学校的分歧可能是他们更功利,且方式更死板。

由此,就引起我思考三个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应不应该具有功利目的;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自己的功利目的为主,还是以孩子的自由选择为主,如果要以孩子的选择为主,那么应该在他多大时确定这个分割点;无论选前面那种观点,在教育的过程中,到底是目的的确立更重要,还是方法更重要。

经过认真思考,我得出以下答案。

一、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具有功利目的,因为他太不功利,所以他的选择很可能解决不了他成人后的生存问题,即以功利的标准看,他的选择可能是盲目的。

二、在孩子的教育中青春期以前应该以家长选择为主,青春期的过渡期以引导加讨论为主,而具有一定判断力后则尊重他的选择(高三至大学)。

三、教育的方法可能比目的更重要,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但绝大多数孩子都长成了鼠(在地上刨食)。

 

曾问过评上杰青的这位朋友,他学生时代是如何学习这么优秀的。他的回答是,“老天爷赏饭吃,脑子比其他同学聪明,性格内向只喜欢学习”。他认为靠教育及勤奋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的,最多只能到优秀,而杰出是一种随机概率。

我赞同他的看法,如果杰出能够遗传及培养,那在父母殷切期盼的目光中成长为鼠的人及后代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但这依然无法改变我也有望子成龙的庸俗期盼,或许儿子能够成长到优秀就是这种期盼最好的结果。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 duckxu
      duckxu 0

      个人认为自己的喜好更能激起激情。多年前初次接触电脑学习的是Scratch和基础的Arduino,实际上这对后续的开发学习或者OI竞赛并没有什么帮助,但很明显的激起了对电脑的兴趣。

        • 水拍石
          水拍石

          @ duckxu 感谢你的分享,我也觉得没有必要什么都追求直接的有用,像你说的,激发对电脑的兴趣,也是间接的正作用。

        • 满心
          满心 3

          我也觉得让孩子自己选择的好,花费时间多长也看孩子兴趣有多大,有兴趣比啥都重要

            • 水拍石
              水拍石

              @ 满心 兴趣确实很重要,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一堆兴趣班,结果孩子没有兴趣,只上班了,最终什么都没有学到。

            • 威言威语
              威言威语 5

              我们有时候确实习惯用过往经验来判断是否有益,而忽略了孩子的好奇心。

                • 水拍石
                  水拍石

                  @ 威言威语 和孩子一起成长,从他们身上能领悟自己忽略了的自我人生。

                • 皮皮
                  皮皮 3

                  拿得起,放得下就好。
                  我有位朋友一直玩同一款手机游戏10年多,说自己没时间,只玩这一款游戏。但我问起它玩法单一、平衡性又不行,为何继续玩下去?他回答:只是情怀。

                    • 水拍石
                      水拍石

                      @ 皮皮 很多人玩游就这样,只要有个能玩的就行,并不通过比较来衡量相对好不好。

                    • 老麦
                      老麦 7

                      我觉得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吧,而且他学的这个我觉得还是很好的啊,现在的孩子看待事情纯粹,就好像孩子那一句,“学软件为什么要有用,觉得好玩就行”。
                      尊重孩子的决定也是我们作为家长最应该学习的一环。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麦 你说得对,我第一反应就是要学个有用的,但他坚持自己喜欢的,我也觉得应该尊重他的选择更好。

                        • Jeffer.Z
                          Jeffer.Z 5

                          天才是基因和天授的脑子结合,这个我上一阵子还看了一篇文章,讲孩子的父母都是清华学霸,结果孩子连个一本都考不上,还都是普遍事情。然后有一个理论是家族智商梯度,智商在一代代家族传承中是递增和递减的,当处于高点就是这批清华北大人大的脑子,当到了高点就要回归均值向下走,一旦出现清华的父母,就有可能智商开始向下递减出现学渣和普通人孩子,所以说天才可遇而不可求,虎父无犬子这个事情很可能是,虎父大概率出犬子。这个是理论嘛,但是该培养还是培养,因为确实培养好的下一代,要么散养的强得多。

                            • 水拍石
                              水拍石

                              @ Jeffer.Z 这样随机分布的好,如果像财产一样能遗传,那大多数人就要绝望了。

                            • 瓦匠
                              瓦匠 1

                              感觉基础学习只是了解,除非深入挖掘,就像在学校学的东西,出来照本宣科的真的很少,不过却为后续发展打了基础

                                • 水拍石
                                  水拍石

                                  @ 瓦匠 是的,很多学习都是泛泛的了解,尤其是在没有定见的年龄,很多学习只是因为新奇,这股劲过了就放弃了。

                                    • 瓦匠
                                      瓦匠 1

                                      @ 水拍石 了解也挺好的,还记得大学时和某个院长聊天的他说的一句话:多学点,多看点,不然和别人吹牛你都不知道吹啥;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过说不定抓住先机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瓦匠 我的想法是,泛泛的学习,不一定能拿起来就能用,但当你在需要用的时候却可以知道该寻找那把工具。软件、书本知识、生活经验等,凡是生命中需要学习的东西都是如此。

                                    • 老达
                                      老达 5

                                      你说的这个燕云游戏竟然没听说过,关注游戏比较少,只是偶尔玩一下暗黑破坏神不朽。。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达 暗黑太经典,和魔兽(单机版)一样值得常刷。

                                            • 老达
                                              老达 5

                                              @ 水拍石 现在也是网易合作开发的网游版了,不过好在手机上偶尔玩一下方便

                                          • 老达
                                            老达 5

                                            是否要有功利目的,还要看家庭背景。
                                            家里比较殷实,财力、资源丰富,那就不需要以功利为目的,以孩子兴趣为主,毕竟这个兴趣也是积极健康的。
                                            家里条件一般,将来孩子还是要谋生的,那就以功利为主了,毕竟兴趣不能当饭吃。。。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达 我的想法是,功利的谋生和顺应内心的生活,在工作上的收入差距可能很有限。比如月薪1万和2万,我觉得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收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两种收入的生活幸福度可能是一样的。当然,如果变成5千和一万,那差距就明显了,因为很多必须的选择上都会比较困难。

                                              • conge
                                                conge 6

                                                成为杰青真的很不容易

                                                觉得学习游戏引擎也没什么不好
                                                但是可以引导他,看看游戏引擎是用什么写的
                                                教育最好是是要尊重兴趣,有兴趣的东西学起来轻松。

                                                杰青的所谓老天爷赏饭,可能是兴趣在学习上,学得比其他人好,产生的正反馈。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这个朋友心思比较单纯,对学习和科研是真热爱,同时也有天赋,成果丰硕;他认为这种性格是上天给的,而不是他理性可以控制的,因为有很多人智商和他差不多,但因为欲求太多,所以在科研上成果很有限。
                                                    对孩子教育我也觉得该尊重他的兴趣,一方面能让他的成长过程更快乐,另一方面就像你说的,有兴趣学起来也轻松。其实我更喜欢西方那种低年级教育,寓学于乐,而不是将小孩变成刷题机器。

                                                  • 雅余
                                                    雅余 5

                                                    已多年玩不下游戏,玩游戏让我更焦虑,想玩好,但沉不下心,还有负罪感。
                                                    如果能参与设计一款游戏,可能兴趣更大。

                                                      • 水拍石
                                                        水拍石

                                                        @ 雅余 对待游戏我们的看法基本相同,都是不适合玩的。
                                                        学虚拟引擎,我觉得就像学photoshop一样,有没有用并不重要,喜欢就去学,人一辈子没有必要什么追求都必须是有用的。

                                                          • 雅余
                                                            雅余 5

                                                            @ 水拍石 你说得很对,没必要什么都追求有用。小孩子只要不学坏,富足的时间就奔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勤能补拙,也是有道理的。

                                                        • 粽叶加米
                                                          粽叶加米 6

                                                          认同,青春期前的孩子给足够的空间,保持热爱与好奇,之后为引导。我儿子三岁,还没有到这样的困扰期,不过给我一些启发。

                                                            • 水拍石
                                                              水拍石

                                                              @ 粽叶加米 孩子也能教会我们学习很多,他们成长,我们也跟着成长,过程中要有耐心。

                                                            • ACEVS
                                                              ACEVS 6

                                                              网游就是一攀比就麻烦了。
                                                              能专注学习虚幻引擎200小时。也很牛了。
                                                              学霸靠天赋多点。

                                                                • 水拍石
                                                                  水拍石

                                                                  @ ACEVS 网游就这样,各种设置让你攀比,有些玩法还必须组队,如果你装备跟不上都不好意思和别人组队。
                                                                  虚拟引擎那个软件我看了下教程,感觉软件本身确实很强大,除了游戏外,工业设计,室内装修等似乎都能用。

                                                                • XIGE
                                                                  XIGE 6

                                                                  我玩那个游戏现在还在玩,差不多快一年了,确实很耗时间的,但是没有更好的安排,轻松愉快的玩玩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调节方式。

                                                                    • 水拍石
                                                                      水拍石

                                                                      @ XIGE 如果自己感觉轻松愉快,那就是适合自己的,继续玩。

                                                                    • 段先森
                                                                      段先森 5

                                                                      《燕云十六声》看到了好多人在玩,如果它占据了太多的情绪,那就违背了解压的初衷。

                                                                        • 水拍石
                                                                          水拍石

                                                                          @ 段先森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直接卸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