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起源

评论1字数 2915阅读模式

上一章我们讲了什么是市场,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对市场很熟悉了。但是有了市场我们总不能空手去交易,那么我们需要用什么去交换?对了,就是货币

说货币小朋们可能要懵了,这是什么??如果说它的小名“钱”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人民币、港币、美元、欧元等都是钱,也都是货币,是不是很好理解。

不错钱就是货币,但货币却不一定是钱。是不是像一个绕口令?听不懂没有关系,等学完这节课大家就明白钱和货币的关系了。

 

实物交换

上一章讲过,大约在距今一万至八千年间人类学会了养殖和种植,从此人类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产出也经常出现剩余。有了剩余大家就需要交换,养羊的人吃久了羊肉就想换猪肉吃;而养殖的人每天吃肉也不行,他们也想吃小麦,于是市场更加繁荣。大家去市场,用自己的东西去交换想要的各种其他东西,但这种实物交易却很不方便。

货币的起源

等价交换

比如我牵了两只羊,想换你的一头牛,但你觉得一头牛值三只羊,于是交换无法完成。这时我就需要回家再牵一只羊来,刚好达到我们都能接受的数量。这种情况还不是最差的,最差的情况是我牵了两只羊,你有一头猪,但我们都认为一头猪只值一只半羊,现在怎么办?小朋友很聪明,可能说把羊杀了,只用一只半来换对方的猪,但这样显然很麻烦。

还有更麻烦的,比如我有一把石斧,你有两把石矛,但我们都认为一把石斧只值一把半石矛,我们该怎么交换?如果把石矛拆成两半,那么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一点都不值钱了。当然最理想的是我有两把石斧,你有三把石矛,这样我们都会很快乐的完成交换。但通常我们都没有这么多剩余,要想凑够合适的交换数量就需要等很久,但我们又都不想等。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交换?答案是最初的实物交换并不总是等价交换的,经常有一方吃亏,换到比实际价值低的东西

 

一般等价物

上面说了实物交换很不方便,经常有一方吃亏,或者交换不能进行。好在那时交换较少,大家对偶尔吃亏也无所谓。但随着人类生产的进步,大家剩余的东西越来越多,交换越来越频繁,总吃亏肯定不利于市场发展。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用一般等价物来做中介。

比如大家都认为一头羊值4张羊皮,一头猪值一只半羊,那么就等于一头猪值6张羊皮;一把石矛值两张羊皮,一把石斧值一把半石矛,那么一把石斧就值三张羊皮。这时交换大家就不用杀羊,也不用拆矛了,只需要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羊皮就行。甚至今天在市场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也可以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羊皮,改天再来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像羊皮这样的一般等价物还有很多,比如牛、羊、谷物、贝壳、布匹、铜器等;当然还有很多小朋友想不到的东西也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比如狗牙、可可豆、烟草、特定的石头等。

由此可见一般等价物并不是固定的某种物品,其实只要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商品都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出现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交易,让交易更经常化,从而大家的物品都比以前更丰富。但是一般等价物也有很多不便之处,比如用羊当一般等价物时从事农业种植的人没有养羊经验,换回来的羊养了几天就死了,他损失了一笔财富;用羊皮当一般等价物时,羊皮被虫蛀了或者发霉了,他也会遭受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损失,人们开始寻找不易变质的物品充当一般等价物,最终人们将目光盯向了铜和金银。金属不仅不容易变质,还比普通商品价值更高,这样就更易于携带;同时金属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易于分割,且将金属切割后他们的价值并不会变少。于是大家就发现,如果将金属切割到固定大小,并打上特定的印记,那么只要看到记号就知道金属的重量,也就知道价值,这样交换起来更方便。这种固定大小,有特殊印记的金属块便是最早的货币。

货币的起源

骨贝和海贝

在我国最早广泛流通的货币是铜币,但比铜币更早的货币其实是“骨贝”和“海贝”,也就是用骨头和贝壳打磨成的货币,但这种货币流通范围太小,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海贝没有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是海贝外观差异太大,因此价值不好确定;另外海贝只适合沿海地区大量使用,而内地则很稀缺。到铜被大量冶炼后人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用铜来制作“海贝”,这样能够尽量让规格一致,同时还可以大量生产,这就是铜贝。

货币的起源

铜贝

既然把铜币做成贝壳样子大家能接受,那么做成铲型、刀型、斧型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因为铜币真正的价值是铜这种金属值钱,而不是形状值钱,所以做成什么形状都无所谓。货币从贝型变成铲型、刀型、斧型等形状,才真正成为了货币,而不是“货贝”。

货币的起源

铲币


 

小结

本节讲了人类因为生产力增强,出现了产品剩余,所以有了频繁交易的需要。随着交易的不断增多交易方式逐渐由实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交换,到后来的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再到后来的有固定形状和重量的金属等价物——铜币的出现。至此人类终于有货币了,交易时再也不需要携带沉重的实物去了,这一过程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在人类历史上却是巨大的进步。从实物交换到铜币的出现总共经历了超过6000年的演变,是不是很了不起?


 

思考两个问题

答案是保密的,所以被折叠了起来,不过在你回答完后可以点击查看。

1、为什么最早的铜币要做成贝壳形状?

展开收缩

因为在铜被发现以前人们一直用贝壳等物品做货币,所以当铜出现以后人们还是按照这种习惯把货币做成了贝壳形状。其实铲型、刀型、斧型的铜币都是相同的原因,做成这个外形只是因为人们对这些形状比较熟悉。就好比现在的公路都叫马路,但现在公路上根本见不到马车行走一样,都是因为习惯。

2、现在的硬币和古代的金属货币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展开收缩

我想小朋友们肯定会回答样子不同,这个答案却是是对的,现在各国发行的硬币都是合金的,颜色大多是银色,而古代金属货币以铜币为主,是黄色。除了颜色外现在的硬币外观也要远比古代金属货币精美,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金属加工工艺更加完善,设备更加先进。

货币的起源

但我想要的答案却不是上面那个,我要告诉小朋友们的是古代金属货币的重量就是它们的价格,换个说法就是做成货币的金属值多少钱货币的面值就是多少。但现在的硬币面值却和做硬币的材料价值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比如我国发行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面值100元的纪念硬币,但它的材料成本可能还没有1元,加上制作费用也不会超过2元。

为什么现在硬币的成本和面值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下节我会详细的告诉大家。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