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结构性失业及政策展望

161字数 3796阅读模式

新冠疫情结束一年,人们期望的经济复苏并没有出现,而全世界迎来的是更多的失业和由失业引起的示威游行。大众传媒为我们带来了目不暇接的失业报道,大部分甚至本身就带有浓郁的感情渲染,企图以此博得同情和关注。多发于欧洲的示威游行和罢工,其表面看似乎来源于失业或物价上涨,但本质上都是来源于劳动力供给过剩引起的劳动力贬值。

大众传媒只带给了我们现象,而没有为我们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由此造成了部分人群共情式的谩骂、诅咒、甚至是暴力反应。让公众认识现象是好的,但利用公众对这种现象的不完全认知而煽动公众情绪,以达到传播者个体或群体目的,这是我反对的。下面部分我仅就我个人对这些现象的认知作以表达,不同于媒体之处是我对具体现象不做描述,而仅试图揭示其背后的本质。

 

一、结构性失业

每次经济产业的重大变革都要求劳动力做出重大变化以适应新的要求,但劳动力本身的形成受知识、技能、观念的制约,而这些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这种由于技术的重大升级及快速普及,而劳动力无法随之升级而引起的失业称之为结构性失业。

资本主义诞生于英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结构性失业也发生于英国。当然这里只是随手举例,并没有将结构性失业归咎于资本主义的意思;至于资本主义是好是坏,结构性失业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否有必然联系,这并不是我本篇文章想讨论的。

十六世纪,毛纺业快速发展、毛呢成为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地主们为了增加毛呢产量而将耕地变为牧场。先是封建领主和大地主将自己的耕地变为牧场,让佃农失业;紧接着是进一步吞并小自耕农的土地,让自耕农失去土地。牧业需要的劳动力远比农业要少,从农业变为牧业后引起了大量农民失业,在农村生活无望后他们被迫迁往城市谋生存,这就是结构性失业。

十八世纪,棉纺业在美国逐渐成熟,棉织品逐渐代替毛纺品;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毛纺业几近凋谢,而英国也同步跟进了棉纺业,由此毛纺业工人又一次面临结构性失业。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熟知,尽管工人坚持了几十年的捣毁棉纺机器运动,但最终也没有改变自己被淘汰的命运。

 

二、人工智能与结构性失业

人工智能是截至目前人类科技史上最大的进步,其必然带来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但这一点被绝大多数忽视,或者刻意逃避。

目前媒体报道了大量的失业事件、以及因为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导致的劳动力价格下降、及因此而导致的罢工及示威游行等事件。其实这些事件都是人工智能引发结构性失业的前兆。换句话说,凡是人工智能能够辐射的领域,必然产生结构性失业。

那么,哪些领域是人工智能能够影响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反过来问,即哪些领域是人工智能不能影响的?我思考后答案寥寥。由此正好印证了“人工智能是截至目前人类科技史上最大的进步,其必然带来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的前提假设。

人工智能最先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必然是它能够最先大规模应用的行业,直观的看就是规律性极强的体力劳动领域。以现有的案例看,建筑、修路、水电工程、矿山开采等行业所使用的劳动力都显著的在减少。下一步我觉得公共服务人员、公司的文员、财务、法务、行政及后勤支持人员都将减少;而能够被机器替代的有规律性的脑力劳动岗位也将逐渐减少,比如客服、销售人员(除关系型营销)、简单的程序编写人员等。

 

三、不要寄望于以谋生为目的的经济学家等专家

如果将上面的人工智能必然引起结构性失业问题抛给经济学家,他们大概率会回答市场会自发调节劳动力的供给,不适应的劳动力会通过自我学习适应新岗位,因为历史上的结构性失业都已经过去了。但真的是如此吗?

经济学家选择性的引用和看待了历史,英国的失地农民是去了城市,但不是住进了舒适的有下水道的多居室房间里,而是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没有取暖和供水的屋子里。寒冷、饥饿、疾病、高危的工作在很多人还没有学会新技能时就夺取了他们的生命。从几十年后的结果看,所有活着的人是都就业了,那是因为没有就业的大多数人都死了。自然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不是经济本身。

长期看所有问题都会解决,长期看所有人也都会死。所以不要相信专家们所说的从长期看……

 

四、人工智能的正义性

资本主义生产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与之相随的是增加了贫富差距,由此成了其“剥削”现象的原罪。人工智能是不是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因其必然会导致失业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具有原罪?

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解释。

资本主义因其资本的积累,形成了最初的生产资料积累,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快速扩大;又由于对劳动力的剥削而积累了更多的生产资料,并进一步扩大生产;以此不断循环,最终造就了现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贫富高度分化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和技术在生产中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强,而劳动力本身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弱,资本和技术参与了劳动结果的分配,因此劳动者分配的比例越来越低。在资本原罪说中认为资本和技术不应该参与到劳动结果的分配当中,因为所有的价值增加仅来源于劳动。但如果没有资本和技术,那么劳动如何产生价值,并且不断提高其生产率?(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土地、资本、管理者都不产生价值,只有劳动力产生价值)

马克思的学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所以他选择了从形式上解决,即生产资料的集体化。生产资料集体化以后,生产资料参与到生产结果的分配当中就变得正义了,因为这是自己对自己的剥削,也就不成为剥削了。由此也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正义性问题。

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结果可能是完全脱离劳动者的生产,比如10个人完成现在1万个人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再认为所有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和技术不创造价值。再极端的推论下,如果以后工厂完全不用人管理,0人就能完成现在1万人的生产,那么劳动剥削说还如何成立?我们无法说资本家剥削了机器人,因为机器人是资本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的一部分;我们也无法说工厂剥削了生产机器设备的上游,因为这是公平交易的结果。那么增值部分是从那来的?唯有资本和技术。

既然人工智能引起结构性失业不存在剥削问题,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就不存在正义问题?

既然人工智能的普及不存在正义性问题,那么人工智能引起的生产结果分配全部归资本和技术所有是不是正义的,是不是合理的?

这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问题,个人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企业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一句话,资本和技术的要素禀赋决定了生产结果的分配不均。但这种不均是不是不公,是不是不正义;这是一个伦理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断扩大的不均就是不公,就是不正义,因为每个人都生而平等,都有平等生存的权力。

 

五、消除人工智能引起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政策展望

要消除人工智能引起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有两个思路,一个是沿着马克思的道路,即生产资料的集体化;另一个是加强生产结果的二次分配,即提高税收等。目前看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双重并举,即在加强国家资产的同时强化二次分配。但以高度自由资本主义标称的国家可能刚好相反,即资产的私有化,和税赋的不断降低。

这两者那个更好?绝大多数人可能直观的认为前者更好,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平均。但事实的结果却有点不一样,因为现在是一个全球资本和技术高度自由流动的时代,而流动的方向恰好是从税负高的地方流向税负低的地方。这就会导致资本不断从追求平等的国家流向自由放任的国家,最终导致自由放任国家更加富有。如果二次调控的结果是发展减速,而自由放任的结果是经济提速,从而使国家更富有,那么你是否还会支持调控?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增加国家资本的比例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途径。但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将面临两难选择,高税收必然面临经济失速,这就是当前欧洲国家面临的问题。

国际竞争是零和的还是共赢的?从二战后的经验看可以是共赢的。但是经验能够提供的理论支持非常有限,因为在农业时代竞争基本上是零和的,工业时代后经历了零和到共赢,而真正的共赢时代不过仅有二十世纪的百年的部分时间而已。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最大冲击是传统的生产领域的很多生产都不再依赖于“劳动力”,而资本和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这会使得目前拥有资本和技术红利的国家进一步富裕。而这可能会颠覆传统自由市场理论下贸易必然会使双方都受益的支柱性结论,因为人工智能下廉价的劳动力将不再是红利,而传统的相对优势禀赋说也将不复成立。

这也是目前很多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及政府呼吁加强国际协同合作的原因。

 

结语

致力于呼吁消除分配不公的组织和个人很多,但事实的结果却如同我上篇博文《全球贫富分化正在加剧》标题所说的那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技术进步和资本在我们的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而带给我们分配的难题。而这一现象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因此已有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无法给予我们一个可照抄的执行手册。

合作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囿于私利,在资本和技术上有优势的国家会反对自缚手脚式的合作,于是贫富分化只会越来越大。

 


 

声明:

1、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坚信共产主义必然来临。在文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论述仅来源于我对经济学的片面理解,如有错误仅因学习不精,欢迎批评指正。

2、文中关于人工智能的部分举例也可以归入自动化设备,但我认为很难彻底区分什么是自动化设备,什么是人工智能设备,我认为更应该将人工智能看作自动化设备的高级形态。如果纠结于这一名词,那么你把这两个名字互换,也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16  访客  8  作者  8
    • Jeffer.Z
      Jeffer.Z 5

      前天网站好像挂了,显示管理员错误,我看那个好像是宝塔面板报错。去年美国的影视工作者就因为人工智能Ai,替换演员的面部授权,然后罢工了几个月,工会带着演员停工几个月,最后资方出来又说不会抛弃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人工智能在国内还很弱,目前达不到。但是西边搞得很厉害,已经和从业者有冲突了,最后啥情况不知道,按现在说法,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就是互联网从业,或者从事通过计算机文字或者图形化辅助的,职业工作者。

        • 水拍石
          水拍石

          @ Jeffer.Z 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机器比人便宜,比人效率高,还比人好管理,人被淘汰是自然的事情。被淘汰的人去哪些新岗位,目前还看不清。
          前两天升级数据库,爆内存了,最近不折腾了,应该能稳定一段时间。

        • 威言威语
          威言威语 5

          最近总理说2023年GDP增长大约5.2%,恩,还挺好,所以这些结构性失业都不是什么大事。

            • 水拍石
              水拍石

              @ 威言威语 以后恐怖的是经济高速发展和结构性失业并存,收入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 老张博客
              老张博客 4

              唉,通过RSS订阅来你这里,需要点几次。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张博客 只要找到解决办法就好。我现在是真的找不到原因了,自从搬到阿里云后隔一两天服务器就要超载一次,昨天飙到了4000%,现在只能祈求服务器不挂就行了。

                • conge
                  conge 6

                  想听你聊聊比特币。

                  关于赋税,主权国家其实可以选择不提高税率,但指挥央行发行货币,然后政府借贷的方式获得政府运行的资金(当然,这另有其弊端,因为货币增发明显是向全民变相收税,且会推高通货膨胀等等……)。

                  但是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货币,摆脱了主权国家的控制,似乎是一个平民可用的财富保持手段?

                  美国批准了比特币 ETF,似乎大大提振了人们对比特币的信心呀。

                  另外,我其实觉得,少数资本家掌握大笔财富,比国家掌握大笔财富要好。毕竟国家有武力,可以和资本家的财力还可以有个互相制衡的可能(不知道实际会不会有啦),平民至少还有张选票,可以名义上影响国家的政治。可如果一个国家同时掌握武力和财力,人民除了自己,可就一点儿与国家谈判的筹码都没有啦,这种制衡消失,是不是好事儿,就不好说啦。

                  我是不是也要写个声明?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用通胀或收铸币税的方式增加国家财富只能短时间应急,而不能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要不经济就要崩溃。通胀和税收的区别在于,每一项税收都是定向的,即有目标的对特定人群和特定行业征取,而铸币税是无差别的。另外全球化后通胀会影响对外贸易,进而影响国家的长远经济发展,而税收大多不会。所以用大规模通胀增加国家财富一般都是战争等国家面临崩溃,税收太缓慢而解决不了眼前问题时才会被选择。而每年2%左右的通胀其实对国家财富积累效果十分有限,因为广义税率基本上都在50%左右。
                      法币是国家主权的延申,所以站在国家立场上是不希望有其他权力来瓜分子这项权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看作是世界各国央行的央行,但即使这样它也贸易推出一种国际元(其实尝试过,但失败了),因此想要数字货币取代法币成为国际同行货币,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最终原因是数字货币缺乏法币背后的信用支撑,只是个记账符号而已。在大家都接受它时,它具有交易媒介的作用,当形势逆转,大家不接受的时候,它一文不值。你可能会觉得现在的纸币也差不多,但其实相差很大。纸币是有锚的,锚定国家资产、税收、矿产等,并不是完全的数字符号。
                      根据上面说的,我并不认为比特币等可以作为财富保值的手段,我觉得它更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因此我不会长期持有它。美国批准比特别ETF,我觉得只是监管机构的一种妥协,因为不合法的交易不能被监管,但又无法杜绝公众交易,那么就将其交易合法化以利于监管。这一出发点我觉得和对从事特殊服务业女性的监管很类似,监管只是有现实需要,而不是承认并鼓励其发展。所以比特币ETF的被许可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比较中性的新闻,而不是特别利好。即使美国通过了,习惯于堵的国家依然还是堵,而且我认为这种选择应该是主流。另外ETF合法化,和比特币本身作为货币的合法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在美国,比特币依然和股票、债券等一样被视作一种有价证券,而非基础货币。另外从美国的立场来看,它也不会选择让比特币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所以比特币作为全球交易媒介的属性还远未具备。
                      最后你关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看法,我不敢认同,我坚决拥护共同富裕。人民有选票,有民主,是国家的主人,还用得着和国家谈判吗?这是被资本主义自由腐化后的思想。

                        • conge
                          conge 6

                          @ 水拍石 谢谢回答。比特币的确无法做基础货币,只能被视作有价证券。纸币的锚定作用其实已经被量化宽松改变了,而且它能不能起到锚的作用,是参与其中的人说了算。货币这个东西,和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能量在人际交换的媒介,前者用来交换固化为物品的能量,后者帮助交换固化为思想的能量。他们能起作用,说到底,是个约定俗成。能不能成气候,取决于多少人采用。比特币要想成气候,是一样的,也得看多少人用,用它换不到东西,它就只是断写在区块链中的代码,用它能换到东西,就能行使媒介的功能。

                          目前,我并不拥有多少这虚拟的基于区块链的货币。但这真的是一场大型人类实验,值得关注。

                          关于,最后一句话呢,我以笑作答吧。一场游戏而已,乐呵乐呵得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法币的本质是央行的负债。但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下,国际债务及结算都以美元为主,国际债务都要先兑成美元,然后再偿还。因此法币的通胀只能对内说了算,对外卖血也得还,否则军队开来了。内债不是债,对债券成立,对信用货币也成立,但这仅限于内。这也是美元能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对内有信用,对外也有;当然对外的信用除了其资产的锚外,能随时开出的军队也是重要部分。

                                • conge
                                  conge 6

                                  @ 水拍石 哇,又给我开了茅塞啦。

                                  货币背后哪里什么信用哈,说来说去,还不是说到了死亡恐惧。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暴力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也是国家信用的组成部分。法币是国家信用的延申,必然部分依赖于暴力。完全没有暴力的组织是无法维持信用货币稳定的。
                                      但被你这么解读下,我感觉怪怪的。是不是你过度关注了暴力的负面,而忽略了暴力在国家这个人类最大组织中的必要性和积极性?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又会有很多话题,但我觉得也不适合充分讨论。

                                        • conge
                                          conge 6

                                          @ 水拍石 我对暴力没有好坏的评论。像你所说的,可好可坏。
                                          连死亡在我这里都没有好坏,何况暴力。

                                          我是想说,人类社会,一定程度上,就是基于死亡恐惧的。没了它,一切都似乎没有基础了就。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赞同你最后一行,这就是人性和社会性的一部分。

                                • athurg
                                  athurg 2

                                  说得非常有深度。

                                  朴素的剥削、直观的资本家越来越少,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只是“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再是生产力(人)通过生产资料(田)产出价值(粮)。

                                  这么看起来,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非常前瞻。把生产力从简简单单的、具体的一个个人,转变为能够催生价值的一切事物。但是由此带来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之间界限的模糊。就像AI火热之前的大数据、机器学习一样,数据本身应该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还是作为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在AI加持下,数据可以在不需要人的参与下产生价值,甚至AI本身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数据”的一个应用。

                                  不过说回来,厘清生产关系也好、厘清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也好,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财富或者价值分配,说白了就是怎么让人(而不仅限于生产者)怎么获得收益。也就是说,利益分配才是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东西都是解决方案所需要的理论支撑而已。单纯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可能都不一定适合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athurg 你说的很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是分配问题。以前将分配问题转化成生产问题,由此隐藏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分配的正义性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和基督教、以及西方哲学等文化嵌套在一起的。后面怎么选择是一个新问题,我们和美国站在两端,北欧站在中间,其他在观望。但美国经济较发达,这就导致国民对分配不均的容忍度更大。因此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先绷不住的可能是哪些经济比较落后,又实行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的国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