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肉价格上涨小故事看经济规律

评论6字数 2997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回老家,一个处于西部的小县,本地基本上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就业多以劳务输出为主。因为年轻人(五十岁以下的人)多外出打工,因此老家基本上成了老人和孩子的留守地,受经济收入和消费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保持了上世纪“勤俭持家”的传统,消费能力非常低。

人们对于肉类的消费数量和经济收入,或者说消费能力正相关,过去六十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十倍,这和这段时间我国人均收入迅猛增长密切相关。与此相关的是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量差异悬殊,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下面这张图是美国农业部统计的1980年到2020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数量,其中2014年之后是预测值,其中红色为猪肉、绿色为禽肉、蓝色为牛肉,之所以用这张图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国内的相关数据。

从猪肉价格上涨小故事看经济规律

中国历年人均肉类消费量-来源美国农业部

从猪肉价格上涨小故事看经济规律

历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对比

我的家乡处于西北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人们消费能力自然就比较低下,因此对于肉类的消费量应该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对于这点我没有统计数据作为支撑,只能靠主观感受。

从去年以来猪肉价格飞涨,给家乡人带来两个明显的变化,一个是养猪户明显增多,另一个是吃肉量显著减少。我小时候家乡人基本上遵循了传统的小农经济,什么都自产自足,因此基本上每家都养猪,但只养一两头。这次回老家后发现很多人养猪,规模小的十几二十头,规模大的几百头,已经从小农转变为规模化养殖了。虽然养殖户增多,但家乡人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吃肉次数明显减少,从春节到现在过去了半年时间,很多人只吃过一两次猪肉,同时很多养猪户也是如此。

与少吃猪肉相关的一个趣事是我去重温赶集的记忆,找了一个有集的日子去赶集,大概中午十一点到达集市,偶遇一烧鸡摊点,居然排队购买。烧鸡商贩采用和城里一样的那种透明罩电烤炉烘烤烧鸡,一炉大概十几只鸡,一个小时左右烤熟,一只熟鸡25元,估计一两斤净肉。和商贩闲聊几句,居然可以从上午九点多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以后,一直持续的制作,一天差不多卖百只鸡,生意明显好于往年。

再说一个相关的故事,我自己已经客居北京十几年,父母也随我居京,母亲保留了年轻时在老家养成的消费习惯,对价格总是异常敏感。去年开始猪肉价格上涨,母亲总是抱怨猪肉价格上涨过快,今年猪肉价格一度超过了牛羊肉,母亲更是不快。于是我奉劝她如果觉得猪肉贵可以多买点牛羊肉,这两种肉不但价格较猪肉低,同时含的脂肪也少,对老年人身体更好,但母亲却告诉我她不习惯吃牛羊肉,也不怎么会做。于是我们一家肉食依然以猪肉为主,牛肉只做酱牛肉凉菜,羊肉则更少食用。

上面的三则故事都和猪肉价格上涨有关,都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下面我归纳下。

1、猪肉价格上涨家乡人减少食用量,是价格曲线规律

从猪肉价格上涨小故事看经济规律

价格曲线

价格曲线的含义很简单,但对经济学来说却是支柱性理论,其含义是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比,价格上涨需求量降低。

2、猪肉价格上涨家乡养猪人变多,是供应曲线规律

供应曲线同样重要,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涨必然鼓励更多的厂商进行生产,供应上升。

3、家乡猪肉产量增加,但消费却在减少,是市场在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从猪肉价格上涨小故事看经济规律

本地供需曲线

家乡的猪肉差不多30元左右每斤,和北京价格相当,略微的差异可能来自于运输、店铺租金和人工的差异,但北京的消费能力明显好于家乡,因此在猪肉全国供不应求时必然导致家乡的猪肉流向大城市以弥补消费。市场会在全国范围内调节猪肉价格,而不是迁就家乡,当全国猪肉价格处于供需均衡点时的价格就明显高于家乡人民所能接受的均衡点,导致的结果就是家乡人半年吃两次猪肉,而大城市的人则基本上不受影响。

这一现象揭露了一个残酷的本质,即在资源配置通道畅通的条件下,产品是为整个市场服务,而不是为产地服务,古代农民饿肚子是一个正常现象。农民之所以饿肚子是因为粮食作为一种商品是由市场进行分配的,而市场分配的唯一依据是价格,分配的原则是“价高者得”,农民收入微薄,所以出不起高价,因此获得不了粮食这种资源。很多人可能会想农民自己种粮,不会多留点给自己吃吗?作为财富粮食和布匹、房子等是无差异的,农民不能不穿衣,不住房;而织户也需要粮食充饥、房屋避寒;表象背后的本质只有财富,而没有形态的差异。

4、家乡猪肉消费降低、鸡肉消费明显上升,使消费的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鸡肉是猪肉的替代品,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大家就会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鸡肉,或者价格较为稳定的牛羊肉。

5、母亲宁可吃价格较高的猪肉而不吃牛羊肉是消费习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消费习惯是指消费者在长期消费实践中形成的对一定消费事物具有稳定性偏好的心理表现,并影响其消费行为。

其实国人普遍偏爱猪肉,这也是自去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虽然供应量急剧减少是主因,但消费习惯的顽强则是主要推手。关于这一点请看我的另一篇博客《2020年6月猪肉价格突涨 年内可能一直处于高位》

6、价格上涨三倍需求依然坚挺、说明我国消费能力强劲

两年前猪肉价格徘徊在十元左右,现在三十多元,粗略的可以看作为价格上涨三倍。在前两年猪肉价格10元时我国猪肉消费约为年5200万吨,而今年猪肉价格达到了30多元,我国的猪肉消费依然会达到3300万吨左右,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比较强劲。猪肉这种商品并不具备价格刚性,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消费很“刚”,这只能说明消费能力的增强影响了价格曲线的变动。

其实再进一步看,农村消费能力较差的市场猪肉消费明显下降,而城市猪肉消费变动不大,这说明城市和农村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曲线不同,城市的较平缓,而农村的更陡峭。结合全国市场来看,准确的说猪肉价格上涨后在市场的调节下猪肉配置更倾向于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或者说城市较强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保证了高价格下猪肉的正常消费。


思考:

1、猪肉价格上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养鸡户

猪肉价格上涨,但牛羊肉价格并没有跟着飞涨,反倒是鸡肉价格上涨,这说明鸡肉对猪肉的替代效应比牛羊肉更强。

从猪肉价格上涨小故事看经济规律

2019年我国肉类消费占比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国内肉类消费中禽肉比重更大,说明国人更倾向于禽肉。当然这一现象和以往的各肉类价格有关,禽肉最便宜,猪肉居中,牛羊肉最贵,因此牛羊肉消费量较低就比较好理解。

从猪肉价格上涨小故事看经济规律

2、如果猪肉高价持续到明年年中,我国消费者肉食习惯会不会改?

如果猪肉高价一直持续到明年年中,我国消费者会不会逐渐适应鸡肉和牛羊肉,从而降低猪肉在我国消费市场的占比?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并且一旦形成在没有其他意外影响下将会持续这一新习惯。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