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经过完了,从春节前一周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我基本上一直处于休息状态,没有怎么工作,也没有读严谨的书;基本上一直处于看电影、看小说、吃喝和旅游之中。经过二十多天的休息,感觉自己状态又恢复到了比较好的状态,年前烦躁、焦虑、萎靡的状态基本上已经消除。 上学时有同学将春节回家称之为“充电”,原因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加上离家较久,身体和心理上都比较疲乏,而春节回家团聚则会让他恢复学习的最佳状态。对于他的说法我那时比较认同,现在又有了新的理解,原因是现在我更容易疲劳,就像用旧的电池一样,需要更频繁的充电。 但提到“充电”这个词,似乎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工作后,经常听有人说自己需要...
2024年春节游记
春节后按耐不住的想出游,这一点和很多人相同。看来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会做相同的选择,尽管每个人都觉得是独立的选择,但只要控制了外部环境,其实个人能够做出的选择其实很有限。 原本计划四川深度游,结果中间有事,行程提前结束,只去了剑门关和四姑娘山两个景点。 剑门关 剑门关是一个不错的景点,历史故事就不用多说了,自然景观也很独特。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摘自百度)。这次旅游印象最深刻的是剑门关的猿揉道,也就是一条悬崖挂壁栈道,全长500米,带安全绳爬上去,孩子很喜欢。因为是全家出...
情绪管理
最近情绪欠佳,准确的来说是消沉。而消沉是指高兴不起来、缺乏活力和兴趣,并非指悲痛。因为最近没有任何让我情绪变差的事情发生,特别是较重大的,但情绪却莫名其妙的就消沉了。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什么都无所谓,对家人的态度明显变差,甚至有时控制不住的发火。就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是近期阅读哲学、社会学和宗教的书有点多,持续时间有点长,情绪可能受到了影响。因为这些学问大多都是悲观的,即使表面上看是乐观的,也会让人产生偷窥终极奥义后的空虚感。除了这个原因外,可能是最近考虑哪些离我们较远,“有的没得”的事情较多。 大致明白原因后,决定自我调节下,停止阅读两天,感觉略有好转。今天试图玩下文明6这个游戏,结果玩了...
家族
家族的观念越来越模糊,以前仅有的春节集体祭祖这一维系家族的活动也越来越简化,近于消亡。 为什么家族观念会走向消亡,我常思考,但却一直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是因为大家更独立?是因为大家离家更远?是因为大家更忙?是因为大家平日共处的时间太少?还是因为家族已经不能给成员带来任何保护和利益? 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无论说起那一条都能想出反例,但无论怎么想答案似乎都在这些原因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很难探索,但结果却显而易见,家族观念正在消亡,而家族也面临沙散。 家族中绝大多数人在外地扎根,在老家没有了房子,就没有了小家,因此和家族相连的那条根慢慢就断了。刚出去的第一代或许还会偶尔思...
群体与群众
读冯文光译的卡内蒂《群众与权力》,总觉得应该叫做《群体与权力》。没有接触过德文原版,也没有查过英文译本的书名叫什么,纯粹是根据读社会学书籍形成的经验认为这本书应该译作“群体”,而非“群众”。 群体和群众两个词含义有什么不同,我问了百度的文心一言,答案如下。 群众和群体都有表示“许多人”的含义,但它们在使用和语境上存在一些区别。 定义: “群众”通常用来表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之外的所有人。它也可以用来表示缺乏组织或政治觉悟的人群。 “群体”则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或利益而行动或思考。 特点: “群众”是相对于精英、领导层而言的,他们通常是被动地接受领导或指示。 “群体”则...
如何找到一本好书
昨天写了《读<逻辑学导论>小记》,阿伦留言“请问作者一般如何找寻某领域内比较优质的书目”?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为了回答他,也是为了整理下我的思路,所以有了此文。 一、什么样的书才是一本好书? 读书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阅历不同,所以对每个人而言对某本书的好坏评判标准不同,这就很难由别人界定出那本是好书。最好的书我认为是最适合自己诉求的那本书,但这又基于对自己的诉求本身清晰了解;和对诉求所处的知识体系框架及目标书的大致内容了解的基础之上。后者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难达到,因为这本身需要基于一定的阅读基础之上,而如果有了这种基础很...
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
跟朋友边散步边人工智能,当然我们说的是人工智能,而非GPT或文心一言。就像我们聊的是人,而非张三或李四。 目前人工智能能干什么 无论名字叫什么,人工只能现阶段似乎只应用于文案方面,最常见的是文案写作、修饰润色、大纲提取等。但这些都依赖于自然语言的规律性,机器通过投喂和学习,掌握了语言的规律,从而能够输出近似于人类的自然语言。但这仅限于规律性之上,从而不能产生超越规律或规则的洞见,或者说创见。鉴于这个原因,目前的人工智能应用中可以根据你罗列的大纲输出文章,或者根据你提供的文章提炼大纲,最多能根据关键词来输出文章。但无论那种应用,都无法超越投喂给它的规则限制。比如它无法回答上帝是否存...
逻辑学入门书目
谨以此文致谢博友pathos page。文中的逻辑学入门书单归他所有,我只是借花献佛。 这段时间想系统学习下逻辑学,原因有三个,一个是阅读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作品时,牵扯到一些哲学问题,这些哲学问题又引导出逻辑学知识,由此产生需求;二是阅读社会学作品时,尤其是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社会学作品,里面都有严谨的逻辑推论,这让我从现实需求方面有了学习逻辑学的诉求;三是将逻辑学作为一个工具,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有了需求就行动起来,于是在知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确定了一个书单,如下: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皮尔士(在读) 《逻辑学导论》 第15版 《符号逻辑讲义》徐明 《简明数理逻辑》赵...
纪录片
前文说了“双十二”时为了父母少看手机,和儿子的教育问题,终于入手了一台电视机。电视有了,但内容要跟上,要不一切都是白搭。 父亲喜欢看动物世界,尤其是大型食肉动物的;母亲喜欢看电视剧;儿子的教育需要关于太空、地理、物理、以及名人故事类的。三个需求中只有母亲喜欢的电视剧能够用爱奇艺搞定,其他的只能自己动手找资源。当然如果降低要求,那么什么资源爱奇艺都有,但如果将标准定到BBC纪录片的水准,那爱奇艺上能看的资源就太少了。不理解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视频平台,爱奇艺为什么不引入全套的高清BBC等纪录片。 虽然我是版权保护的拥护者,但在没有正常渠道获取,或正常渠道是我高攀不起的时候,我也为国内...
人之快乐
我们把知足或满足定义为某人置身其中,而无需或懒得采取任何行动的状态。相反,行动人则急欲以一个更满意的状况取代一个较不满意的状态。他幻想着一个更适合于他的生存条件,并以实现此条件为其行动之目的。诱使一个人去行动的,通常是某些不安逸。一个完全满足其生存状况的人,不会有改变事物的动机。他既不会有希望,也不会有欲求,他会充分快乐。他不会采取行动,只是了无挂碍地生活着。 但要使一个人行动起来,单凭不适之感继而幻想舒适生活还不够。第三个必备的条件是:他预计其有目的的行为有能力消除或起码能减轻不适之感。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可能有行动。对无法改变的事情,人不得不屈服。人必须顺从于命运。 这三者是人的行动的一般...
因材施教
儿子上小学六年级,这个年龄的学生已经开始调皮捣蛋,甚至到了老师都无法管束的地步。 儿子班刚好有一位这样的同学。据他描述,从四年级开始这位小朋友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讲课,比较好动,且很爱找周围的同学说话。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老师不断的给他调整座位,目的是周围是不那么熟悉的同学他可能会收敛一点,但收效甚微。到了五年级,老师在多次和家长沟通也无法管束的情况下把这位同学调到了黑板墙面靠窗的角落,从此他一个人独占这个角落,离其他同学远远的。到了这个角落后这位同学无法和其他同学说话,因为离得实在太远,所以开始时不时在上课时“嗷”的叫一嗓子,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刚开始只要他叫其他同学就哄堂大笑,到这个学期大家已经...
放松的一周
上周是休闲的一周,基本上没有读书,也没有发生其他费脑的事。 周一老麦通知我阿里云有便宜云服务器,下午薅了一台,然后网站搬家。但搬家并不顺利,服务器配置降低后照搬了原来的配置参数,所以问题不断;顺便优化了下wordpress静态化及CDN配置,一直到周四才彻底搞好。 周四、五的时候看双十一促销,今年京东促销简单粗暴,直接满299减50,没有烧脑的各种优惠策略。京东偷懒后消费者也跟着偷懒,眼看双十一快结束了这个促销季还是不温不火,连媒体都为之着急。尽管京东和消费者都不上心,但到了这个时间我看下促销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就像春节没有看春晚一样,尽管可能是边看边骂。 本来计划着趁促销买一台TCL 85Q...
wordpress程序应用经验与心得
上文说了刚入手了阿里云2H2G3M小鸡,就立马把博客和另一个只有框架的站搬了过来。但搬过来后发现CPU经常飙红,且内存经常处于60%左右,这让我很不踏实,因为网站随时会403。水管小只能想办法节流,于是从服务器的缓存和wordpress的优化着手。折腾了两天,速度上终于有了点进步,服务器运行也较稳定,所以把这两天的经验和心得记录下,方便自己也方便博友。 为了提高性能最大可能的缓存和静态化,但着导致了一个明显的不良后果,那就是评论可能失败,且失败时可能导致CPU高负载。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没有找到,后面再慢慢琢磨。如果网站不需要评论功能的话,那目前的方案应该比较完美。 服务器 1、...
包厢可吸烟
路过一菜馆,服务员在门口招呼,“欢迎就餐,包厢可吸烟”。 包厢允许吸烟,已经成了招揽生意的口号。 曾经餐馆无论大堂还是包厢都可以吸烟,随着禁烟令的发布大堂和包厢都不能吸烟;后来逐渐“人性化”,包厢内只要同桌的人没有意见,那么就可以吸烟。但把“包厢可吸烟”作为招揽生意的口号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尽管以前服务员一直用“看不见”的暧昧态度。 为什么要撤掉那层朦胧的纱,让暧昧变成赤裸裸的招揽?我猜测可能是因为生意的惨淡,放低底线进网的人自然就会多一些。但这种策略并不是什么高门槛,你用了左右邻居马上都会跟进,大家又会处于同一优势。如果要持续保持优势,那么就要不断突破新底线。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不景气下,...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