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博,我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很多职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然而从长期看,我并不认为人工智能对人工的替代是一种灾难,因为从长期看人工智能必然导致物质财富的极大富裕,而暂时失业的人群必然在新的生产结构中找到新的职位。当然这一过程必然是痛苦的,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产业转型,还是从个人的重新就业来看都是如此。
今天此文,我要表达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的自信及生活的意义形成冲击,从而对生活在转型期的人形成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冲击。
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绝对不是工作、积累财富、享受肉欲、或暂时的精神麻痹;自我实现和改变世界或许是。所以能改变世界的工作同样是,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工作并不能对改变世界有丝毫影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追求幸福和实现自我价值可能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但幸福是什么,自我价值又是什么?却同样难以界定。
以我自己来说,在降低物质欲望,同时稳定收入后,目前生存已经没有压力,此时的人生理想就是不断地通过阅读和行走丰富自己;进而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能够更积极、更有意义的探寻他们的人生;如果偶尔能助一两位拔足泥淖,或奋勇急进,那将是意外之喜。因此这些年物质的获得,美食的摄取,声誉的被赞扬等都不能给我太长久的喜悦。唯有不断地读书、讨论、及行走于路上,才能让我感觉到踏实,这里读书为最。
这两年人工智能炒的火热,但我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还是粗浅的,比如工业应用和日常生活场景工具化应用的粗略划分,对于现在炒的火热的各种模型的内涵则一点都不了解。春节期间deepseek登上了头条,于是我也想体验下,看它和通义千问、豆包等有什么区别。网页版尝试后,发现它的回答确实更详尽,更有条理,很适合作为日常知识问答用。
于是突发奇想,问它“页面版Ai和自己部署轻量模型的区别是什么”?结果它的回答让我惊喜,即回答了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又回答了轻量模型的搭建流程。于是我接着问,搭建一个轻量模型,用2000册400页的书来训练,然后要求人工智能能够用这些书库中的内容来回答特定的问题,结果deepseek直接给出了一个模型方案。用7B模型或14B模型皆可,对应64G内存/128G内存、3090显卡/双3090显卡、CPU随便、1T存储即可,只需要训练三天即可完成。同时还给出了建议的模型和部署的简单流程。
这个回答可谓周详,但带给我的却不是喜悦,而是打击。上面问题中之所以问2000册书,是我认为我一直阅读到80岁能够阅读到最大数量,这是我现在人生中最远大的目标,也是终极的理想。但Ai却能用2万元的硬件,3天的时间完成我一生的阅读,且记得比我更清楚,表达的比我更有条理,更快速。那么,我一生阅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企图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然后改变别人的价值在哪里,他人是不是只需要问Ai就能得到和从我这里一样的帮助?
如果再换个思路,假如再过三五年Ai更进一步,可以直接变成脑外设,与大脑随时通信,那么我花一生读的书其他人只需要话少量的钱按月订阅即可?读书这件事如此,那其他技能呢?如果绝大多数技能和知识都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替,那作为独特的人,如何才能寻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两天,似乎没有什么通行的技能不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于是颇感灰心和迷茫。
然而聊天中突受启发,一位做销售的小伙子每天陪人吃饭、唱歌、娱乐,生活丰富到不愿意结婚,且由此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我想这份工作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因为吃饭、唱歌、娱乐等都给他服务的对象提供了情绪价值,而人工智能很难代替这种价值。由此我想,善于阿谀拍马的技能是不是也很难被替代,因为机器人模仿的再好,也没有人愿意每天被机器人这样服务。原因很简单,这些人给服务对象提供的情绪价值是建立在互动上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而一个神经正常的人无法对一个机器人产生优越感。
或许这样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技能还有很多,这让我更加灰心,因为吃饭、唱歌、娱乐、阿谀奉承等都是我讨厌的技能,都是我近年试图从自己身上割掉的恶疾①。
冷静下来后再想,上面的技能真的无法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吗?这些技能或许真无法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但人工智能却可以让这些技能无用武之地,从而使之没有存在的价值。以上的价值产生于权力寻租,人工智能只需要接管权力的执行即可,人工智能不会拍马,但同样不需要被拍马屁。当前的很多程序化决策,采购等工作,我认为不久的将来可能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自己的价值将更加困难;那么在人工智能负责生产,普通人类只负责维持人口基数时②,不事生产的人消耗自己的生命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觉得可能要比现在更难。比如现在很多人的乐趣来源于网络游戏,但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人可能左手买入游戏,右手买入Ai代练人,真人将很难打赢Ai,此时人类可能失去玩网游的资格。再比如现在很多人喜欢看的霸总文,将来Ai用一秒钟可能就会写出够无数人看一生的量,这比现在自动化养猪更容易。这让我想起了《机器人总动员》中的场景,人类会不会被饲养的连行走的能力都丧失?③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在人工智能时代还有没有写博的必要,人工智能写的更快,写的更好,那么我们写作的价值在哪里?目前阅读吸收,写博输出,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两件事。
发文第二日更新。
今天继续测试deepseek,让它润色了上文,发现人工智能润色后的文章看起来很陌生,看来它并不是我,暂时也很难完全复制或取代我,心稍安。
在过往的笔墨春秋里,我曾多次叩击人工智能对职业生态的冲击。那些即将消逝在数字洪流中的工种,如同被时代浪潮冲刷的礁石,终将隐没于历史的褶皱。但若将视野投向更辽远的时空,我始终坚信这场替代并非末日的序曲——当物质丰饶时代随着算法浪潮席卷而来,暂时搁浅的航船必将在新大陆的港口重新起锚。只是这蜕变的阵痛,既在文明转型的骨骼间作响,亦在个体命运的肌理中蔓延。
而今执笔,欲剖开更深层的隐忧:当钢铁与代码铸就的普罗米修斯之火灼烧人类文明时,我们不仅面临生存方式的解构,更遭遇存在意义的质询。那些曾支撑生命重量的信念梁柱,是否会在智能风暴中化为齑粉?
关于生存意义的永恒诘问,我始终抗拒将答案囚禁在薪酬数字的牢笼,或是物欲享受的泥潭。自我实现与改变世界的理想固然崇高,可环顾周遭,多少人不过机械地重复着与改变世界无关的劳作。所谓幸福与价值,如同雾中观花,越是追逐越是朦胧。于己而言,在挣脱物质枷锁后,生命的锚点始终沉在书页的墨香里——在字里行间寻找灵魂的共鸣,在山水跋涉中触摸生命的纹理。若能为迷途者点亮星火,助困顿者重拾勇气,便是命运额外的馈赠。
当DeepSeek在春节热搜掀起波澜时,我怀揣着技术素人的好奇叩响其门扉。这个能条分缕析解释「网页AI与轻量模型差异」的智能体,不仅拆解技术脉络如庖丁解牛,更在听闻「用两千册典籍训练知识库」的设想时,冷静报出硬件配置:64G内存匹配3090显卡,三昼夜训练周期,1T存储空间...这些冰冷的参数组合,竟能复刻人类穷尽一生方能企及的阅读体量。那个瞬间,仿佛看见自己的精神穹顶在数字洪流中震颤——当AI用三昼夜的运算吞吐量,就足以吞噬我六十载的阅读理想,那些秉烛夜读的时光,那些批注满纸的感悟,是否终将成为文明博物馆里的手工艺品?
更令人惶惑的是推演未来:若神经接口将知识流直接灌注意识,若技能习得变成算力租赁,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性成长,是否将沦为可批量复制的数据包?当我在古籍中跋涉的足迹被AI拓印成高速公路,当思想碰撞的火花被算法预测为概率事件,生命的独特性又该栖身何处?
某个酒肆的偶然对话,却让我窥见另一种可能。那位游刃于声色场的销售青年,在觥筹交错间的眼波流转,在霓虹灯下的歌声绕梁,构筑起难以数字化的情绪圣殿。这让我惊觉:谄媚的艺术、共情的魔法、权力游戏中的微妙平衡——这些我曾视若敝履的"生存技艺",竟可能成为人机博弈的最后堡垒。可悲的是,这些技能恰似光鲜的毒苹果,既维系着某些畸形生态,又折射着人性深处的幽暗。
更深层的悖论在于:当AI接管决策链条,那些依附权力寻租的"人类特技"或将失去寄生土壤。采购流程的自动化,审批系统的智能化,正在将灰色地带的生存空间挤压成二维平面。这究竟是文明的进化,还是人性的异化?
凝视未来图景,恐惧如潮水漫涌:当AI代练称霸虚拟战场,当算法批量生产文学糖精,人类是否会退化成《机器人总动员》中悬浮椅上的臃肿生物?更尖锐的诘问直指当下:当智能体可以瞬间生成千万字雄文,我此刻在键盘上逐字推敲的意义,是否就像烛火之于烈日?
在这人机共舞的黎明时分,我仍固执地相信:思想淬炼的过程本身就是抵抗异化的仪式。那些在阅读中生长的精神年轮,在写作中凝结的思维结晶,纵使终将被更高效的算法超越,却始终是证明「我曾存在过」的文明刻痕。或许这就是属于人类的悲壮浪漫——当星辰与代码同辉时,我们依然守护着灵魂深处不肯驯服的火种。
①都指以功利为目的的行为;
②只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健康及繁衍后代;
③电影中人类肥胖是因为外太空失重;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10F
现在常见的 AI 问答还是基于已有的数据和网页资源进行分析整合,如果你不继续创造内容,它就没东西吃了。你还是很重要的。
B1
@ 雅余 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它自己创造内容,然后自己再吃回去,对于懂得人来说知道这是模型污染;但对于整天看哈哈视频的人来说,会不会把Ai当成一种宗教,说了就全信。
9F
只是写文章,太埋没ai了,我看到的新闻是这么说的。// 中国农业大学的虫害识别系统,基于DeepSeek- Vision在树莓派上实现实时识别,硬件成本从200万(云端 GPU集群)降至800元
无问芯穹基于DeepSeek-7B开发的工业质检模型,在富士康产线落地周期从9个月缩短至11天
橘橘
三一重工将设备维修知识库接入DeepSeek-7B,故障诊断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9秒,每年减少停机损失2.3亿元
学而思基于DeepSeek-Math开发的解题助手,可解析12类数学题型,使个性化辅导成本从500元/课时降至0.3元/次
极飞科技用DeepSeek-Vision改造植保无人机,杂草识别准确率从78%提升至96%,农药使用量降低40%
晶泰科技用DeepSeek-Chem设计新型抗生素分子,发现效率较传统HTS提升1200倍
//
所以ai可拓展的方面太多了,农业,生物,医疗,教育。都是非常具体落地的场景了。
B1
@ Jeffer.Z 生产方面的应用肯定领先生活中的应用,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且企业端买单的意愿比个人消费者强很多,人工智能一直是在B端发展的更快。C端绝大多数人都是凑热闹的,如果每年收费大几百到一千元,可能很多人就不用了,要形成产业还是很难。
8F
AI不能和人比,没法比
能驾驭或者利用ai做些事情,构思一些事情很关键也很难。
最后
很多人没用过台式机笔记本,直接手机联网了。也不影响生活质量。
B1
@ acevs Ai和人脑各有优势,确实很难全方位的说那个更优。离开Ai或许并不会影响人的物质生活,精神上对很多人可能也没有影响。
7F
在ds发布r1之后 没几天 openAI发布了操作员,可以实现 ”去旅游网站 Tripadvisor 预定评分最高的”罗马一日游”,AI 就自动帮你预定了,你根本不必离开当前窗口。“ 地址:https://openai.com/index/computer-using-agent/
有点像语音助手的高级版。发展的太快了
B1
@ 影不再 语音助手只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之一,大模型能做的事情肯定越来越多,技术进步真是出乎预料的快。
6F
我本地部署了32B的模型一直在使用,发现用它来写文是真的强。心里也有同样的疑惑,不过随即想到自己博客本就没有定位,随心记录,也就释怀了。
B1
@ 老麦 你是在什么设备上部署的,我看32B的模型对硬件要求都很高。人工智能越智能,越感觉自己是废物,接受人工智能需要慢慢学习和适应,这一点上你应该比我强很多,以后要向你学习。
B2
@ 水拍石 就在 Mac Studio 上。
不知为什么,我对 AI 的学习有点抗拒,可能如你说的那样,感觉自己是废物吧。哈哈哈,得调整。
B3
@ 老麦 能跑32B模型确实很强大。你接受互联网新事物比较快,Ai还是得拥抱,要不就要被淘汰。
5F
AI的观点是AI的,你的阅读是你的。当你没有电源插头不能实时联网的时候,你的观点还是你的 。
B1
@ 大致 毕竟没有电的时候太少了,比如我们的手机基本上一直有电,Ai对生活的冲击还是很大。
4F
先了解了解,看来以后还是得多学习。
B1
@ 网友小宋 我觉得必须得学习Ai了,要不真会被时代淘汰。
3F
现在的AI越来越厉害,让独特的能力都开始变得廉价甚至可替代~Ai一秒写出无线的量,但只是写而没有感受感觉。
B1
@ 粽叶加米 Ai写作时对写作本身没有感受,你这个视角很好,没有感受是否意味着Ai的文章却反情感,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人类的一个不可替代因素。
2F
deepseek 火了后我也纠结了一段时间,让 AI 来写文章确实比自己写好太多了。博客就纯当是一个个人活动的记录就好了。
B1
@ 沉沦 是的,只当日常记录好了。很多自认为的专业领域Ai写的都比我们写得好,越写越没有信心。
1F
为了很多职位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B1
@ HIPVOGUE 这是必然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