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同学找我聊天,因为平时联系较少,生活和工作的交集都少,所以话题只能围绕生活。聊着聊着就到了赚钱难这个频道,他直言“赚钱比吃屎都难”。
我问他一年能赚多少钱,他说就二三十万。这位同学高考后上了民办大学,大三觉得继续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辍学创业去了。这些年折腾了很多行业,一直小打小闹,近几年拥抱了互联网,一直在做小视频业务。前几年一直从国外网站搬视频到国内网站,经过自动化程序抽帧、插帧、改比例、拼接等方式规避平台原创检测,好的时候据说一年也能赚大几十万。这两年国内视频平台过了野蛮生长期,小平台被逐渐淘汰,大平台越来越注重质量,所以伪原创越来越难以生存,他的赚钱之路就越来越难走。
除了视频二次加工外,他还做无人带货,这个业务给我解释了半天我也没有听明白是怎么操作的。因为我这几年不看短视频,从来没有在视频网站上买过东西,所以对这一流程很陌生。在我想来,看短视频购物就已经够傻了,如果看货不对板的无人带货视频,岂不是更傻?但他说前几年这也能转到钱。大致流程就是视频本身也是盗的,只是加了自己的带货渠道。
钱难赚是这几年的主流论点,所以经常听到。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也直言钱难赚,但我知道她年收入在40万以上,仅读了民办大专,现在做销售。
另一位,年收入六七十万,也在骂钱难赚。
尽管都是亲朋或同学,但当听到他们的钱难赚结论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你们都没有评估过你们的能力和价值吗?先不考虑对人类,对国家的贡献这种宏大命题,就仅以对所在公司或自己的服务人群而言,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自己的价值到底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收入?
关于自己收入和价值的思考,我仅听一位朋友讲过,他认为他自己对国家和社会创造的价值对不起他的工资。但我认为他的工作是能对得起他的工资的;勤奋、敬业、执着、聪敏、简单,作为一位大学教授,他一个人发高质量文章的量抵得上其他一个学院的量。
是不是大家都不愿意思考自己对社会的价值,而仅勤于思考自己的所得,才导致了赚钱不及预期的结论?
钱是否真的难赚?这一事实很难厘清。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现在是一个高度分化的时代,容易赚钱的人更容易赚钱,而赚不到钱的人将越来越难赚到钱,大趋势是智能化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技能差异被放大。比如农业社会,再好的农民也很难创造出普遍水平两倍的亩产,因此其价值也就局限于平均水平的两倍;但智能化之下,一个人可能创造出上千人手工劳动的价值。这一趋势导致了很多高端人才的身价逐年上升,现在年薪几百万的技术人才已经不是新闻了,我估计再过几年,至多十年,年薪上千万的高端技术人才就会逐渐涌现。
与此并行的是原来很多高薪的职业现在收入越来越低,且工作越来越难找,比如建筑类项目经理、普通程序员等。
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无论人均工资,还是可支配收入,都是逐年增长的。对于这一结果,很多人说“被平均”,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为什么不多想下自己是被那些人拉上去的。除了被平均论外,注水论也很流行,这一点我不懂,不做评价。
关于钱难赚,我认为是部分事实。关于钱难赚的原因,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大致分类下:
1、行业处于衰退期,比如建筑类;
2、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者被机器替代,比如银行柜员,超市收银员等;
3、劳动力供大于求,比如程序员,会计等;
4、消费习惯引起的需求转变,比如西装生产及销售人员;
5、消费不足引起的收入衰退;
关于第4点,我今天刚好遇到个新案例。今天去理发,理发师直言疫情后钱不好赚了,现在全是剪发的,没有以前的染烫大活了。理发师的意思是疫情后大家都穷了,所以不染发和烫发了。但我想,有没有可能是疫情后大家的审美观点变了,就像更习惯舒适的穿着而不追求正装一样,是否更注重天然美而不喜欢折腾了。记得2000年初,很多染黄发、绿发、红发的,甚至还有一缕一缕染各种彩色的女生,从后面看和大鸟的尾巴差不多,但即使疫情前染发也已经回归了比较素雅的颜色,这是明显的审美变化。对于女性染发和烫发的心理需求我不懂,所以对于现在不染发和不烫发的行为变化我也就不懂了,只是随便猜测。
“赚钱比吃屎都难”当然只是一个比喻,或者说一句揶揄。但认真思考,赚钱真的比吃屎难吗?除去直觉的恶心感外,客观的分析,但凡能赚钱的事都是对别人有价值的,但吃屎这件事对别人没有丝毫价值,所以他人和社会不会鼓励某个人去吃屎;因此持续的吃屎是缺乏驱动力的,很难坚持。所以,认真思考下,这个比喻并不好。我不知道这句话从什么时间,什么人最先说,但现在这句话似乎很流行,尤其在自认为社会回报亏欠了他们的能力的那群人中几乎成了口头禅。
没有官方统计数据,也没有民间调查数据,所以我不知道这两年绝对收入下降的人到底占所有工作年龄人群的比例有多大。如果10%的人下降,那可能是自己劳动力价值下降问题;如果是20%人下降,那可能是经济结构引起的工种价值下降问题;如果是40%以上人下降,那就可能是一个经济衰退问题;如果80%的人收入下降,那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有人,包括一直抱怨钱难赚的人群,到底有多少人绝对收入在下降?每个人都可以对身边的人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尽管会因为社交圈子不同,每个人所处的收入分层会不同,但从收入增加的比例来看,这一影响会小很多,所以不用担心身边走访的结果没有代表性这个结论。
★以上,并不代表我反对钱难赚这个结论,因为我自己就觉得钱赚的很辛苦,但我清楚这是竞争加剧、自我技能退化、赚钱欲望降低等综合导致的。以上,也并不代表我对抱怨钱难赚的人有偏见,因为我就是此类人;也不代表我只会唱红,因为对自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我也会偶尔发牢骚。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9F
人难做,钱难赚,屎难吃
8F
能赚10万的说难赚到20万,能赚100万的说赚200万,都是赚钱难,但两人的物质或精神享受也不在一个档次。
B1
@ 粽叶加米 是的,相对于期望来书钱都是难赚的。
7F
当下大部分人的收入同比之前未必真的下滑得很严重,但预期确实很差~难赚体现在语气上。
B1
@ 拾风 同意你的看法,仅从绝对值来看下降的人可能很少,但预期下降的情绪应该比较严重;我对宏观经济是比较乐观的,一直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悲观情绪会这么浓,让所有人白添焦虑。
6F
社会为什么会传递出这样的悲观情绪,大概是什么的同事被优化,奖金被一扣再扣。
B1
@ 紫慕 估计是有些人认为这句话比较酷吧,想表达赚钱不容易时就套用这句话。
5F
当你发现一个赚钱门路的时候,可以不睡觉的去赚钱,绝对是快乐的
吃屎能有这么快乐吗
B1
@ Andy烧麦 这事非心理强大者不能做,如果能持续的做,那必然有超人的意志。
4F
赚钱比吃屎都难,话糙理不糙呀!干什么都难。
B1
@ 老张博客 你是铁饭碗,不用担这心,但很多行业确实找工作比较难,或者说想找理想的工作比较难。
B2
@ 水拍石 话虽这样说,但是我们的收入低呀!我和老婆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是一万三四,各种开支,所剩不多。。。生活质量也就被收入所控制了。
B3
@ 老张博客 你们那边消费太高了,我老丈人家是扬州的,那边随礼都是1000,办酒等都太奢侈了,在吃上花的钱太多了。
B4
@ 水拍石 就是的,朋友同事小聚连酒加菜都要得两千大几。。真的消费高。
3F
那个做视频的朋友收徒吗?哈哈!
B1
@ Dr. Drunker 你这个想法晚了。你可以搜下矩阵号。据说先注册一个公司,然后收近千个实名认证过的个人账号挂在公司下,再用自动化程序跑视频,总共投资近百万,主要是号值钱,占了80%以上成本。要公司的原因是个人号集中起来后没有办法提现,挂在公司下的号都是直接提现到公司。再具体的操作我就不知道了,不感兴趣,也没有怎么问。但这个操作从23年开始就不行了,新平台不缺内容后就开始大力封这种号,封了就等于投资打水漂了。现在思路是精品号,但结果就是人工投入大,卷、不赚钱。
2F
都是高端局哈。高端朋友。
B1
@ acevs 圈子里都是打工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老板。
1F
写得好
每个人都需要反思
当然国家也要反思
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卖点货弄到全世界都憎恨我们
我觉得 要提高人均收入的话
只能炮舰外交让对方门户开放(绝对讽刺)
把我们多余的商品卖出去
现在似乎没有第三条路走了…
B1
@ S 你这个建议是列强敲开清政府大门的翻版,没有想到不到两百年就易位了。
我觉得我国应该给具有绝对优势的出口商品加征出口税,这样既能充实国库、提高国人福利,又能避免被反倾销调查。
B2
@ 水拍石 给具有绝对优势的出口商品加征出口税岂不是更加有利于对方口实,到时候对方万一说中国你自己都加税,我加更多……
另外你说的绝对优势出口商品,我想了一下,岂不就是光伏、钢铁、造船、新能源汽车、纺织、玩具、消费类电子元器件、白色家电?现在地方政府还在给补贴呢,海关自己征税岂不是无数企业要破产。
B3
@ S 这些行业全球玩家基本上都集中在国内,把国家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中国具有绝对的定价权。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球,进行价格战的都是这些玩家,省和市的补贴只是想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但如果国家对中国所有此类企业都征出口税,那对全球竞争格局影响不大,肉烂了都在锅里,这和企业破产没有关系。很多制造业在越南,墨西哥等转一圈,这些地方赚了20%以上,再出口到美国等地方依然有丰厚的利润,所以我们加征出口税后并不会失去全球竞争力。
B4
@ 水拍石 就是要甲方乙方进行价格战,死的才能是丙方。所以我觉得不能加税,应该减税,继续卷死世界,然后才能进行炮舰+商品的大国外交。
B5
@ S 你这思路好,和当前国内的互联网竞争套路一样,先玩死小玩家再收割用户。但真玩到那种境界,估计就成孤独求败了。
B6
@ 水拍石 现在就是这个思路
1、廉价商品充斥全世界,全世界没有能力反抗任何中国商品,毕竟便宜谁不贪
2、廉价商品技术含量不断升级,价格微微涨,世界仍旧喜欢中国商品
3、对方货币贬值无购买力,以主权和矿产抵押给我们,商品对方随便买
4、人民币一统世界
目前最大的绊脚石就是美国,竟然祭出闭关锁国这一招。所以现在就差把美国军工行业打扒了。打完军工出口这一仗,后面就顺了。
B7
@ S 现在在商品制造这块确实已经实现了你说的123,但在服务(文化、金融等软实力)方面还有欠缺,但把时间线拉长点看,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和美国的进退关系还是很明显的。对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其实已经完成了商品和服务的全面追赶。这或许也是世界紧张的原因,人口基数这么大,又这么卷。
B8
@ 水拍石 说得对。回到最开始的那句话。国家目前要反思,有没有坚定不移的把我们多余的商品卖出去。(在卖,但还不够坚定
B9
@ S 现在全球堵点就那几个,要想更坚决的卖给全球,就真的需要开船去了,但问题是现在船不够多。曾经的世界工厂大英帝国就这么干过,英联邦国家只能买英国的产品;联邦国家之间不能互相买卖,只能通过英国中介买;其他国家不能直接和英联邦国家进行贸易,必须通过英国;但能完成这种壮举,关键还在于当时人家船多。时代一去不返,现在我们只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