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目标与娱乐至死

91字数 1763阅读模式

昨晚十一点上床睡觉,到了十二点多还无法入眠,因为这个卧室临街,夏天楼下饭馆在门口露天放置餐桌,有人饮酒高谈。这也是临街房子的坏处,噪音在所难免,但昨晚这桌人让我印象更深刻,其中一个男的时不时要哈哈大笑,笑声总是把我从刚要进入梦乡的迷糊中唤醒。

早上我跟堂弟聊天,提起这件事,说人家喝个酒为什么会这么开心,生活的如心已经按耐不住的向外喷发了。弟弟说人分三种,第一种有目标,所以一直学习和工作;第二种没有新目标,所以娱乐至死的放纵自己;第三种彻底失去希望,则会控制不住自己发生各种不理智的行为,包括彻底的放纵。而以上第二种和第三种人都会在有酒喝,有肉吃事得意忘形,肆无忌惮的纵声大笑。

对于这一观点初听我也以为是对的,但稍作思考后觉得不够完全,因为我认识很多人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很有上进心,但上进的目的或结果却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然后随心所欲的消费和娱乐。所以说不是没有了人生目标才放纵的消费和娱乐,而是消费和娱乐本身就是人生目标。而造成我堂弟错觉的原因就是他认为放纵的消费和娱乐不应该成为人生目标,这是他和那些以此为目标的人的思想分歧。

现在是一个泛娱乐的时代,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种思潮,而相对于美国等中国的泛娱乐倾向只是后来者。同样相比与美国,中国对于泛娱乐的反思较少,很大一部分人正在陶醉其中,由此网上出现了一波美国阴谋论,认为这是美国对中国文化的有意侵蚀。

娱乐致死到底好不好?我认为不存在好和坏的区别,每个人娱乐和放纵的都是自己,只要他自己开心他人无权干涉他的选择。但问题在于娱乐至死成为一种思潮时,身处这个社会的人不可避免的要受其裹挟,因此从抵制变成了反抗。

据我观察90后大概是这种思潮的年龄分界线,更年轻的拥护自由选择的泛娱乐文化,而更年长的则支持有更强社会归属的集体意识及文化。两种思想现在已经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在各种论坛和网页中对于放纵式娱乐的评论已经形成了两个明显的阵营,而年龄标签在这两个阵营中显得特别突出。

娱乐到底有没有错,能不能将极度娱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我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而娱乐是最容易获得快乐的途径,因此娱乐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娱乐是一种浅层次的精神追求,而作为“社会人”和整个社会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这是个人和整体社会保持进步的精神动力。现在的情况是浅层次的娱乐只满足了作为自然人的精神需求,而没有满足社会人和整个社会的精神需求,同时这种倾向在国内正在进一步加剧,这是矛盾的本质。

但是作为个人很难区分自己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具体精神诉求,这时就需要社会文化和其他价值观的引导。我个人认为当前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引导并不足够成功,其原因是引导的方式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这一现象很容易被归纳,即高知人群和年龄较大的人群普遍具有更强的社会诉求,这来源于他们较强的理解力和接受水平,而这只源生于知识和阅历。

对于凌晨还在楼下纵声大笑的人,仅靠报警其扰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能增强两种人群的对立。广场舞大妈,楼下的震楼器,为止喧高空扔下的啤酒瓶等现象都是两种行为和思想的对立,处理的结果要么是全武行,要么是抹稀泥。怎么从根本上影响一部分人的精神诉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娱乐至死并不是一种罪,只是自然性的选择,把一个人由自然人教育成社会人是一件难事,也是国家价值的一种体现。

因此我不认为娱乐至上的人就是没有人生目标的人,而仅是缺乏社会精神诉求的人。同样有目标,因此他们并不是丧失了追求和目标的“迷失人群”,而仅是陷入迷梦不自知的无助者。

人生的快乐和金钱无关,和知识无关,由此也和有无远大目标无关。作为自然人只要进食就能产生愉悦感,只要靠近温暖就能产生愉悦感,只要受到美好的视觉或听觉刺激就会产生愉悦感。个体自然属性的愉悦来的很容易,因此根本就不需要远大目标来支撑,而需要远大目标支撑的仅是社会属性的愉悦。这或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源所在,到底是满足人的自然性精神诉求更重要,还是满足社会性精神诉求更重要?

一群快乐的人是否等于一个快乐的社会?无论是追求个体精神快乐的人,还是追求社会属性精神快乐的人,作为个体他们都是快乐的,但组成一个社会他们可能就是对立的。要不要把所有人都教育成具有高尚社会情操的人,怎么教育,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关上阳台窗、关上通向阳台的卧室门,我便很快入眠,梦中月光依然皎洁。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9  访客  5  作者  4
    • Gitia
      Gitia 1

      喝酒也不一定是开心或者不开心,就像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爸爸只是把酒当成某种时刻情感的寄托,开心也会喝点,不开心也会喝点,有的人恰好是酒,有的人就会超出道德防线

        • 水拍石
          水拍石

          @ Gitia 听见饮酒者爽朗的笑声我才认为他开心,而不是饮酒本身。酒确实是好东西,开心时要喝,不开心时也要喝。

        • 青山
          青山 4

          凌晨喝着酒吃着东西开怀大笑和朋友讲话的,不一定就是“随心所欲的娱乐和消费”,酒精能麻痹人的神经,有人愿意与朋友喝酒畅聊,酒能帮他们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人们需要一种方式来排解自己的忧虑和烦躁。在大排档,有人喝酒吃饭仅仅就是消费,有人喝酒吃饭就的确是郁闷有烦心事。

            • 水拍石
              水拍石

              @ 青山 我认为能开怀大笑的必然是好心情,而排遣忧虑和烦躁的喝酒大多是沉默的。

            • 叶开楗
              叶开楗 4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快乐了,更多的是虚假应付随波逐流的快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我已经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了,就像小学应付老师那样,笑笑就好了,应付自己?

                • 水拍石
                  水拍石

                  @ 叶开楗 快乐其实很简单,小时候单纯所以快乐;饮酒麻痹神经,减缓对烦恼的反应,也会快乐;所以我认为成年人不是快乐少了,而是烦恼多了。要想快乐就要学会训练大脑对烦恼反应迟钝,或者快速遗忘,宗教、幸福课等大多如此。
                  如果你感觉自己不快乐,那应该多和快乐的人接触,多感悟下他们的快乐源泉。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周末带儿子去爬山,爬一次能快乐一周,下周末又可以接着去爬。爬山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欣赏不同的风景,观察不同的路人;这一切完全和整齐划一的城市建筑及勉强的笑容不同。你的经历这么丰富应该有很多快乐才对,如果真的不快乐,那很可能是你刻意的保持了和他人的距离,封闭了自己。
                  这两年除了懂得怎么体会快乐外,我同时学会了如何敞开心扉的待人。处处设防的人生很累,坦诚待人也不代表总是吃亏,而心知肚明的吃亏也不是真的吃亏。
                  不快乐的时候多走、多看、多想、多交流就会找到快乐,这是我的经验。

                    • 叶开楗
                      叶开楗 4

                      @ 水拍石 其实主要还是我个人的心性吧,想要打太多,自己又不想去行动,自我矛盾。

                      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周末带儿子去爬山,爬一次能快乐一周,下周末又可以接着去爬。

                      哈哈 确实了,沿途的风景,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能放开自己的心神,祝愿你合家欢乐,天天开开心的哈~

                  • 老麦
                    老麦 6

                    仿佛看到了教育的意义,可感觉又好像变得模糊起来。
                    细读很久,待在这个页面应该有一个小时,输入了很多次评论,删了一次又一次。哈哈哈~
                    作为自然人只要进食就能产生愉悦感,只要靠近温暖就能产生愉悦感,只要受到美好的视觉或听觉刺激就会产生愉悦感。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人刚出生时就只是一个有生命的动物,因为这就是天性,所以不需要与物质、知识挂钩。当我们受到了教育才能做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人。
                    因此让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这时我又在问自己,是接受了教育才让我成为社会人还是我为了适应社会才去接受的教育与知识的洗礼。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麦 看来昨晚没有睡好,今天的逻辑过于混乱,让老麦困惑了。很感谢老麦的支持,输了删,删了输,还是留了这么长一段评论。
                        教育的意义就是让生而各异的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从而有共同社会属性,以便于社会发展。我认为个人受教育是被动的,各种社会规则迫使个体受教育,从而更好的适应群体社会。这也是我们经常感到苦恼或困惑的原因,很多知识并不是作为个体所需要的,而是群体所需要的,比如礼仪和秩序。
                        每个人既是自然人,同时又是社会人。所以仅追求自然属性的人我们会认为他粗鄙或自私,而张嘴闭嘴都是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人我们会觉得他遥不可及。绝大多数人处在中间,俯视前者,仰视后者,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但我认为这正是作为普通人的悲哀,易受或然因素的诱导从崇拜转向蔑视或诋毁,或反之;弄不清为什么要诋毁就如同弄不明白为什么要崇拜一样。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但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场合只有前者。大概是仅知其然就能从社会获得对应的收益,而知其所以然学习成本高,收益有限。礼仪培训师、情感咨询师等职业大多能侃侃而谈,但在我看来他们大多和路边饮酒阔谈的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生存这一自然属性而最低限度的接受知其然教育或学习。
                        社会人所接受的教育与知识应该是为了超越自我,为了知其所以然而进行的,而不是为了解决生存这一自然诉求进行的技能性学习和教育。简单的说应该是超越性的,而非功利性的,这就是你最后一句所说的“洗礼”。
                        又写了一段绕口令,突然发现练习练习我或许有当神棍的潜质。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