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全民中年焦虑

评论字数 3525阅读模式

中年焦虑已经成了中年人共同的话题,不论是低收入还是中等收入,甚至是高净值人群。焦虑的来源可能很多,对于中低收入的人群来说可能是房贷压力、子女教育压力、老人赡养压力、医疗支出压力等;对于高收入和高净值人群来说可能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性等。

为什么会全民中年焦虑

很多人认为中年焦虑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人群,产生的原因是经济压力大,但这个认识很片面。据统计在我国抑郁症多发于高收入高学历阶层,而中产阶级比穷人更焦虑。至于高净值人群是否焦虑只要看看励志故事就知道了,他们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陪同家人,更没有时间娱乐,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们能不焦虑吗?

除去高净值人群来看,高收入的人群(年收入人民币百万左右,网上流传的年收入17万左右就算高收入的说法不能认同)可能是最焦虑的一个群体。高收入人群之所以收入高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他们的专有特长,即技术或管理能力,但目前社会信息量巨大,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这些高收入群体需要不断的学习,以便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够始终保持优势。但是人过了30岁后精力便开始走下坡路,35随后明显会下降,也就是说到中年后学习能力可能会不如青年人,如果自己的积累被青年人超越,那么意味着高收入的工作就会被青年人所取代。

华为裁掉了部分35岁以上的员工,其他和IT、电子等相关的行业的公司也差不多,中年员工很可能会被裁撤。看起来似乎很不人性,但现实就是这样,随着工龄的增长工资还要增长,但员工的精力和能力都出现了滑坡,已经不值公司给予的报酬,但从个体看公司雇佣这样的员工可能就是亏本生意。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降薪、另一个是裁员,大多数人接受不了降薪,所以企业只能裁员。

高收入人群之所以焦虑原因就是学习压力大、家庭压力大、工作不稳定。而这种情况在中等收入群体(年收入15万左右)中同样存在,中等收入群体在学习压力、工作不稳定性上可能会比高收入群体稍好一些,但经济压力可能更大。

抑郁症看起来似乎是富贵病,得这个病的大多是高收入人群,但我觉得这可能是个统计误区,原因就是群人根本不去看抑郁症这种病,所以显得穷人不抑郁。但是据统计我们自杀率较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的20-35岁女性群体中,为什么要自杀?归根结底还是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改变现状,抑郁到极点才做的最终选择。

目前来看我国可能全民中年焦虑,至于为什么会全民焦虑,我不想再说房价高、子女教育成本高、医疗成本高等表象,而是挖掘下隐藏在这些表象下的社会学本质。

为什么会全民中年焦虑

一、中年人有更强的责任感

焦虑的来源其实是责任和能力的不对称,或者说需求和能力的不对称,这种责任来源于对自己、对家人、对亲友圈、对社会等的责任总和。中年人总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可能是随着年龄逐渐增加的,比如对子女抚养教育的责任,对父辈赡养的责任;也可能是对原有责任的重新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责任。

比如年轻时很多人喜欢啃老,这是将自己的一部分责任转嫁给了父母,当自己进入中年意识到不能再啃老时这部分责任便成了自己的责任。再比如很多年轻人可能对自己的前途、人生很不在乎,一直在挥霍青春、游戏人生,但到中年时可能会突然觉得自己要对自己下半生负责了,于是有了新的责任。有些年轻的夫妻在年轻时一直不要孩子,甚至想丁克一生,但到了中年可能会转变想法,承担人类繁衍的责任,于是有了新的责任。

当人到了老年时生死看淡,这个时期反而对于责任看的不那么重了,不给亲人添乱,不给国家添乱就成了他们最大的责任。

因此从人一生的年龄段看,中年人是责任感最强的年龄段,也是责任最大的年龄段,因此最为焦虑。

二、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依赖过高

现代社会,人们的成就感、荣誉感等都和物质财富挂钩,而目前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到了“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阶段,因此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和有限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突出。简单的说就是大家对物质的欲望太强烈,脱离了自己的收入水品。

青年人和中年人一样对物质财富需求很依赖,为什么青年人不焦虑呢?原因就是青年人对责任的意识比较淡,收入月光是最平常的,负债人生也很常见,甚至是啃老。而中年人因为责任感较强,所以就有了家庭理财的观念,不能一直负债生活,同时因为有了家庭,孩子等,就会产生很多新的物质需求,进而产生新的经济压力。

在我国50-70年代,全国人对于子女的培养基本上是保证无病无残疾的成人就行,但到了现在,子女教育除了正常的上大学外还要从小培养各种兴趣特长。这种全民性的补钙式教育投入拖垮了很多家庭的经济平衡,也让很多家长陷入焦虑。和教育相像的是医疗问题,90年代前我国绝大多数人感冒这种病都是不进医院的,抗一周肯定会好,实在不行吃几片几分钱的感冒药也能好,但是现在人感冒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医院,一次花几百到一千元很正常。

各种玩具、电子产品、服装饰品、家具家电等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这些都需要经济支撑,而跟随这些产品的换代节奏就会使绝大多数人经济窘迫,从而产生焦虑。

三、现代人精神享受太过匮乏

现代社会大家的精神太过匮乏,那种穷开心的人越来越少,剩下的就是因穷而不开心的人。

现代社会人们精神生活匮乏的原因是多样的,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城市化将传统社会的以宗族为单位变成了以家庭为单位,这就减少了绝大多数人社交的范围,让很多人变成了“宅”,从而自闭。

其次、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重,很多人没有时间来娱乐、锻炼甚至是工作之外的社交。

再次、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得一切向钱看,凡是产生不了金钱收入的活动都被视为无用的活动,比如学习历史、哲学和文化。而人们的学习都集中在了专业知识和子女教育等方向,这就使得精神收获被人为的限制了范围。

最后、自我主义的盛行扼杀了大多数人的精神享受。当前社会变得越来越个性,无论什么事情大家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如果对自我没有利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做。而社会是一个群体性的组织,除了自我的个人活动外还有做为社会的集体活动,如果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考虑,那么就会失去社会群体活动的精神享受。

比如义工问题,目前在我国纯粹意义上的义工很少,很多所谓的义工都是做一天或半天工然后发一身衣服或一双鞋这种形式。而很少见纯粹的一分钱报酬都没有,还能坚持定情做义工的人和组织。而义工的好处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帮助别人,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助人也能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

再比如亲友的互助问题,现在社会人一旦陷入经济危机最能度过难关的可能是各种借贷,而不是亲友,反而是处于顺境中的人更容易获得亲友的借贷。面对亲友困境中的借贷大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怎么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而是借出的钱能不能收回来,甚至是借出去的钱也没有利息。而当亲友处于除了金钱之外的其他麻烦之中时,也很少有人主动帮助他度过难关,因为大家第一时间想的都是会不会给自己添麻烦,没有好处的事情自己为什么要去做?

以自我为中心、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导致社会中人人不相帮,当自己面临困难时就容易陷入焦虑甚至是绝望。一份快乐分享给十个人就成了十分快乐,一份痛苦十个人来承担就变成了十分之一的痛苦,但是在自我的社会中,痛苦是一份、快乐也只有一份,所以大家很容易不快乐。

四、财富再分配加速

社会节奏变快,财富再分配的速度也在加快,一步跟不上可能会导致一生跟不上。比如工作,如果评职称一步跟不上后面可能会因为年龄问题永远错过;比如买房,错过那几年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而财富再分配的加速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有阶层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占社会大多数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都有对这种财富再分配的极大恐惧,从而产生焦虑。

为什么会全民中年焦虑

对于全民中年焦虑问题,我觉得提高收入是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而增加自己的精神享受,充实自己的思想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至于专家所说的焦虑是好事,可以让国民更上进、更喜欢学习;焦虑是好事,可以让大家更喜欢投资房产,促进房地产的发展等观点我是不能全部认同。让社会处于焦虑之中,还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展,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

在努力工作,努力多赚钱的同时多读书,拓展自己的视野、建立健全自己的哲学观和历史观,能够宠辱不惊才能够恬然对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才能展现真自我。

余秋雨在书写《文化苦旅》时名望和财富都一般,所以他对生活体验很深刻、感触很细腻,文化《文化苦旅》成了他的巅峰之作。而到了《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作品书写时为名利所束缚,所以有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而到了近期,余秋雨更是热衷于以文化大师的身份参加各种综艺节目,让很多人看不懂,是否会“晚节不保”还真不好说。

余秋雨被名利束缚后离文化大师渐行渐远,而普通大众被物质财富绑架后离健康的精神世界也越来越远,最终个体焦虑演变成全民焦虑。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