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自从工作后就很少看电视,这一习惯坚持了20年。之所以不看电视,是因为年轻时更喜欢上论坛、玩游戏等;而近几年更喜欢阅读文字,认为看电视太浪费时间。

五一期间和堂哥聊天,他向我介绍了他玩游戏的爱好,给我很大触动,因此我写了一篇博文《游戏的正念》。并且一度想找个游戏试下,但看了几款游戏的介绍后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因为看着游戏介绍就直觉自己没有多大兴趣,也缺乏持续玩的动力。

游戏不行,那能不能通过看电视来补充原来单一的阅读获取知识的途径?其实一直想找质量较高的人物访谈来学习,但能在电视频道、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上找到品质较高,内容实在,能够独白心灵,给观众以启示的访谈节目似乎也很难。于是退而求其次,改为纪录片。最近看了爱奇艺制作的《何以中国》,感觉还不错。

最近阅读了两本医学常识书籍,《深度医疗》和《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两本书都很基础,如果读过类似的书我是不建议重复阅读的。《深度医疗》突出深度,即有别于门诊几分钟的表浅诊疗,同时有近一半的篇幅在讲人工智能引入医疗后对医疗现状的影响。《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确实是通识课,基础的不能再基础,但这些基础知识恰好是很多人所缺少的,所以缺乏常识的话还是很值得阅读真本书的。

在阅读《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时,书里提及了一部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于是按图索骥,观看了这部电视剧。总共43集,剧情还算紧凑,剧中确实介绍了很多急诊知识,每集的结尾还有演员专门介绍不同的急救常识。尽管剧中夹杂了过多的感情戏,但依然不影响这部剧对于医疗知识的普及作用。如果剔除掉所有的感情戏,在假设所有剧情中医疗知识都是正确的前提下,那这部剧就很像一部纪录片了。之所以夹杂这么多感情戏,我想这就是电视剧的魅力,昨天我连续看了六七个小时,而如果是纪录片的话,可能只能坚持看一两个小时。

电视剧的知识密度低,所以能坚持看很久,而纪录片的只是密度高,所以只能坚持看一两个小时。阅读专业书籍,专业名词不断出现,知识密度更高,但更费脑,也费情绪支撑,这样可能只能坚持阅读四十分钟就需要休息。由此,我觉得看合适的电视节目,其实也是一种低强度学习,用较长的时间或许能够学习到和阅读书籍同样的知识。

不知道是我得到的信息不全,还是事实就是这样,我发现能找到的纪录片以介绍自然、历史、地理的居多;而介绍社会、人文、哲思、宗教等的较少,但后面这部分恰好是我更感兴趣的。如果喜欢历史,地理等,那么我觉得看纪录片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而写实的电视剧则可能在,风土、人情、职业、命运等方面给我们知识或启发。

再发散下,成人看电视或有收获,那学生呢?禁止他们看电视或许同样是错误的,而正确的是如何引导他们观看知识密度较高的内容。但与其说观看知识密度高的内容是一种习惯,不如说是一种能力;因为知识密度高,所以看的时候就有很多不懂得,这就需要背景知识和耐心,而这两点都需要学习和自控来克服过程中的不适。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 acevs
      acevs 5

      我有时候会看看普通人更新的视频vlog,一般2倍速看完,电视剧也是2倍速看了小时候看了几集的编辑部的故事,还没看完疫情的时候开始。有字幕的就看字幕,没字幕的容易分神玩个手机啥的。不过一个人专心看还不错,一群人看老有人介绍各种信息,但是视频没有中断,这个时候我就不想看了。so我一般也不开弹幕,不过视频确实看的少,可能为了节省流量吧 养成的习惯。

        • 水拍石
          水拍石

          @ acevs 倍速看我是受不了,我最多只能1.5倍速,再快就感觉很不习惯。我也不看弹幕,还是喜欢正常画面也配乐,也是一种享受。

        • 老麦
          老麦 7

          我挺喜欢煲剧的,而且不怎么挑,特别喜欢的剧会一直翻煲,比如说《寻秦记》,看了不下十次。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麦 你心态好,我无论是书还是视频,能二刷的都不多。电视剧看的次数多的好像只有《西游记》,小时候每个假期都有电视台重播,但其他剧基本上都只看一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