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爬山

2025年好像没有爬过山,记不太清楚,要是爬过的话也只能是一月份春节前那几天。

周五一大早五点多就醒来,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六点半起床,吃早餐,出发。本来不想这么早出发,因为现在还处于防火季,野山都有人看守,不让爬,只能去景区,而景区大多8点才开门,去的早了还要等。再说这段时间温差还比较大,穿的少早上冷,穿的多中午又热,懒不想背多余衣服,所以9点到景区最好。

本以为卡着8点半到景区,买票等完了,9点刚好到山脚下。结果路上走错了路口,于是想走一条新路,后果是多绕了半小时路,到景区大门口已经9点了。这就是随心的代价,有规划的路线都是最省时的;而随便选的路,如果带不来新鲜感,那就是浪费。

山比较变态,单程总共约6.2公里,但刚开始的约400米爬升太快,很多人在这一段就放弃了。紧接着又是约800米的稍平缓一些的坡,完了是1300米栈道。上完栈道大概再上约300米的较平缓的台阶,再下约300米台阶,然后又攀上另一个山头,这就是主峰,也就是目的地。全程基本上都是台阶,很少有平路,也不知总共走了多少台阶。但从早上出门,到下午回家,总共走了2.5万步,按景区所走的距离计算,返回时加上非景区的里程,最多13公里。如果是平地上,13公里应该对应1.4万步左右,简单折算下,爬山的平均步幅也就是平路的一半多点。

我到的早,本以为前路就我自己了,结果爬最初的300米阧台阶时就遇到了两位女生,一胖一瘦,在起点约200米处休息。我打了声招呼,“你们来的好早啊”。结果瘦女生站起来又开始爬了,我问她为什么不等她同学了,说她同学体力不好,爬不动,让在后面慢慢爬吧。接着说,前面还有她们几位同学,她要赶大部队去。爬了四五十米,果然看见四位男生坐在台阶上聊天,瘦女生也加入他们了。我穿过四位男生分列坐的中间空隙,继续向上爬,二三十米后遇到一对父子,儿子才11岁,爬的很轻松。我和这对父子边聊边爬,后面的四位男生中的三位起身也开始爬,留一位男生陪瘦女生聊天。

三位男生很快超过我们,其中一位背一把大宝剑,我和那位父亲感叹,年轻就是好啊,这精力!再走不到400米我们就超越了那三位大学生,他们又开始休息了。此后和那对父子一起边走边聊,很快到了栈道上,登高望远,那三个大学生已经不在视野内,估计还在休息。那位父亲感叹,年轻人耐力差了点。

上完栈道,小朋友也不行了,休息的频率明显增加,于是我先走一步。此后只遇到一对夫妇,到山顶前再也没有遇到其他人,看来真是早鸟。

清明节爬山-图片1

山顶路的尽头是一个观景台,中间有颗大树,大树分叉刚好像个凳子,于是我坐在这里边休息,边听喜马拉雅上西陌听书主播的《佛教哲学》。微风吹拂着松林沙沙作响,刚好衬做佛教故事的背景音,不知不觉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这么久还没有人上来,于是我起身准备下山。

下山途中人逐渐多起来,不时遇到上山的人,当然更多的是半途折返的。

以前都是上行徒步,下行坐索道,因为要保护脆弱的膝盖。但这次感觉状态还好,且索道的70块票钱也是钱,能省则省,于是决定原路步行下山。周五爬山,到了周日小腿还酸爽,下山不止费膝盖,还费腿。下山途中,同样遇见一对对学生,有些跑跳着下台阶,再次感叹年轻真好。

清明节爬山-图片2

上山时低头看路,下山时精神放松,有闲情多欣赏下景色。才发现山体居然是层状岩石构成的,各层间似乎是完全分离的,仅靠摩擦力保持稳定。不由的担心,会不会哪天山体从部分滑落到整体垮塌?赶紧走,距离栈道底层还有一两百米高,距离山底有大几百米,滑落下去就什么心都不用操了。当然,稍理智的想,这种可能性基本上不会发生,修栈道前肯定做过地质评估。专业的人只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大多数结论还都是比较靠谱的。

爬山,一步一个台阶;每一步都汗流浃背,但挺过每一步就会到达顶峰。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 雅余
      雅余 5

      爬山是累,但看到喜欢的景色,或者登顶那刻,还是挺满足的。

        • 水拍石
          水拍石

          @ 雅余 一路爬上去,登顶的那一刻感觉还是有点小成就感的,再加上途中的风景,整体来说还是收获感满满。

        • keyle
          keyle 1

          现在很多景区都有缆车,走路的部分不多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keyle 就是为了爬山去的,坐缆车就失去意义了。

            • Andy烧麦
              Andy烧麦 5

              清明适合踏青

              • 粽叶加米
                粽叶加米 5

                感受到那种累并快乐着的节奏,一步一景。

                  • 水拍石
                    水拍石

                    @ 粽叶加米 爬山确实是累并快乐,爬多了也会上瘾。

                  • Mr.He
                    Mr.He 4

                    纯体力活,平常锻炼少的人就扛不住这样的大运动量。

                      • 水拍石
                        水拍石

                        @ Mr.He 嗯,平时不运动的人确实很难坚持住,过程太痛苦了。

                      • acevs
                        acevs 5

                        你的体力也不错哈,超过不少学生。
                        好久没爬山了。估计再爬也是我自己一个人爬了,我得寻找个时间自己爬个山。

                          • 水拍石
                            水拍石

                            @ acevs 现在大学生喜欢运动的少,普遍虚的很,且对“累”的容忍程度较低,所以高强度爬山不是他们的优势。我遇到过一些体力劳动者爬山,什么装备都没有,也爬的很快,除了体力比较好外,精神的坚毅也很重要。
                            一个人爬山感觉还是不好,尤其是野山,但要找到体力相当,时间自由的稳定搭子也不容易。

                          • S
                            S 6

                            没写什么山

                              • 水拍石
                                水拍石

                                @ S 红河谷,去年发过一篇帖子,照片比较多,这篇就没有贴照片。

                              • XIGE
                                XIGE 6

                                你们那边防火管那么严,我们这边也是,但是本地人收身没带火源登记后就可以入山了,稍微人性化些

                                  • 水拍石
                                    水拍石

                                    @ XIGE 这样挺好,就怕一刀切。防火重要,接触大自然及健身也同样重要,人性化是必须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