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总在迷雾中前行,但拨开面纱,就能发现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究其原因,可能经济形态,宗教文化,地理环境等都有共性。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只具有事后之明,而缺乏对未来的洞见?
美国的东风
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1914 年),并在战争中向交战双方大量出口军需物资(军火、钢铁、粮食等)。1914-1916 年,美国对欧洲出口额从 17 亿美元激增至 57 亿美元,其中 75% 以上流向协约国(英、法等)。同时,欧洲国家因战争消耗黄金储备,被迫向美国借款以支付物资费用。到 1917 年美国参战时,协约国已欠下美国银行 22 亿美元贷款。
战前美国是负债累累的债务国(欠欧洲约 40 亿美元),但战争期间通过贸易顺差和放贷,欧洲国家累计欠美国约 103.4亿美元①。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占全球 40% 以上,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巴黎和会上,美国以 “协约国债主” 身份主导战后秩序,进一步巩固其经济霸权。
欧洲战后重建,美国再一次为其提供资金和物资,由此美国通过资本输出控制欧洲经济。1924 年《道威斯计划》进一步将德国赔款与美国贷款绑定,强化了美国对欧洲的经济影响力②。
借助一战的东风,美国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GDP由1914年的137亿美元发展到1928年的1039亿美元,15年间翻到了7.6倍。战后 “咆哮的二十年代”(1920-1929),技术创新(如汽车工业、电气化)和消费革命进一步推动经济扩张,这段时期美国GDP占全球的比例一直在40%—46%。
潜藏的危机
经济繁荣推动了金融发展,由此也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的繁荣。比如汽车进入百姓家、收音机等电器成为生活必需品,用电量增加三倍等。对外经济的繁荣催生了美国自由放任的对外经济政策,削减关税及国内税,降低利率鼓励企业扩张,提供消费贷刺激消费等。
但蓬勃的发展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比如过度信贷导致的消费能力透支、生产投资过热、股市泡沫、贫富差距拉大等。具体表现如下:
居民信贷:1920-1929 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增长超 2 倍。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依赖分期付款,1925 年汽车分期付款占总销售额的 60%。1920 年代美国个人储蓄率从一战后的约 10% 降至 1929 年的约 3.5%;
投资过热:1929 年美国总投资额 105 亿美元中,新投资额达 92 亿美元,占比 87.6%,远超正常水平。1928-1929 年道琼斯指数涨幅超 40%,大量资金涌入股市,股票市值与 GDP 之比从 1920 年的 30% 升至 1929 年的 80%。1929 年非金融企业债务占 GDP 比重达 160%,远超 1920 年的 100%。
生产过剩:一战后美国工业技术革新导致商品供应远超需求,1920-1929 年工业生产指数增长 50%,但消费需求增速仅 20%,导致汽车、钢铁、铜等行业严重过剩。
贫富差距:1929 年美国前 0.1% 的家庭掌握了 25% 的财富、前 1% 人口掌握 38% 财富,这抑制了大众的消费能力;
股市泡沫:1920 年代美国股市投机盛行,投资者通过杠杆大量借贷炒股。1929 年 10 月 “黑色星期四” 股市崩盘,引发连锁性债务违约。
农业危机:农产品价格指数从1920年的160降至1929年的100,农民收入下降 30%,债务违约率攀升。
工人收入降低:1920-1929 年工业生产指数增长 50%,但工业就业人数却没有增加,且实际工资还在负增长;
不平衡的世界
与美国蓬勃发展相比,欧洲国家却在这一阶段经济却相对停滞。从1919-1929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 4.3%,英国为1.7%,法国为2.3%,德国则在负增长③。美国的商品输出也导致了欧洲的产能利用不足,比如1929年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0%,而欧洲仅为65%。美国1929年的失业率为3%,而欧洲则为8%。同时战后赔款摧毁了德国的货币体系,爆发了恶行通胀,比如1922年通胀率为3442%;1923年更是通胀了几万倍,民众用纸币烧火取暖,纳粹党借机发动 “啤酒馆暴动”。
因为恶性通胀,德国货币崩溃,于是从1923年起德国就停止了对战胜国的赔款。1924年为了让德国继续赔款,协约国和美国一起商量稳定德国央行,让德国尽快恢复生产,以此来保证德国的赔偿能力,这就是道威斯计划。1924~1929年,德国共得到外国贷款及投资326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占70%。因为经济衰退,1928年9月起德国拒绝支付一战赔偿,随后连道威斯计划的贷款也拒绝偿还了,至此欧美给德国的贷款才偿还了一半。
危机的爆发
1929年,美国经济异常繁荣。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在1921年时平均仅为67(1923年至1925年为100),但到1928年7月时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时则上升到126。繁荣的经济给股市无限信心,企业家、经济学家、政客都满怀信心的认为股市不会下跌。然而,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1929年10月29日,股票继续被抛售,股指从之前的363最高点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股市的崩盘引发了连锁债务违约,并最终传递到欧洲及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至此,股市崩盘拉开了未来四年大萧条的帷幕,1929 - 1933 年,美国 GDP 缩水约 43%④,工业产值暴跌,失业率高达 25%,个人和企业破产,银行接连倒闭。
失当的应对
为了应对危机,保护本国生产和市场,美国率先推出了贸易保护政策,这就是于1930 年推出的《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美国将 2 万多种进口商品关税平均提高至 53%(原为 38%)。紧接着全球 34 个国家采取报复性关税(如加拿大提高 16%、意大利提高 25%),全球贸易开时萎缩。1929-1933 年:全球工业生产下降 40%(德国下降 47%),失业率飙升(美国达 25%,德国达 30%),银行大量倒闭(美国 1930-1933 年倒闭超 9000 家)。全球贸易额从 1929 年的 360 亿美元降至 1932 年的 120 亿美元,美国出口额从 1929 年的 52 亿美元暴跌至 1932 年的 12 亿美元。
由美国发起的贸易保护运动,导致全球贸易体系崩溃、全球产业链断裂⑤、国内消费市场萎缩、国际性组织及协议破坏。
除了贸易保护外,美联储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也是大萧条发生的原因重要原因。1928-1929为抑制股市投机,美联储将贴现率从 3.5% 提高至 6%,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激增⑥,工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都衰减。1930-1931 年危机下美联储仍固守金本位制,拒绝大规模注资,甚至在 1931 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后将利率提高至 3.5%,进一步抽走市场流动性。这导致1930-1933 年间货币供应量(M1)从 265 亿美元骤降至 195 亿美元,降幅 26%。而这又进一步导致了1930-1933 年间的银行大破产,美国银行倒闭数量达 9755 家,占总数 40%。
物价水平在 1929-1933 年间下降 27%,实际债务负担加重,导致企业破产和失业率急速增加,经济危机愈发严重。
第三个错误的应对政策是财政紧缩,胡佛政府为了应对危机采用了削减政府开支的方式,1932 年联邦预算赤字从 46 亿美元降至 27 亿美元;而这和企业投资意愿降低,居民消费萎缩相叠加,导致了社会支出的减少,让经济螺旋式下降。
错误的应对让危机进一步加深,1929-1933 年美国 GDP 从 1044 亿美元降至 596 亿美元,降幅 43%;1933 年失业率达 25%,1400 万人失业,制造业产出下降 54%;全球贸易额从 1929 年的 360 亿美元降至 1932 年的 120 亿美元,降幅 66%。
严重的后果
大萧条导致欧洲工业生产暴跌,中产阶级大量破产,社会信任崩塌,社会矛盾激化。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主义抬头,欧洲民族国家体系重构,并最终在部分国家发展出民粹主义。比如,德国魏玛共和国因无力应对经济危机,被纳粹党指责为 “十一月罪人”,传统政党(如社民党)的妥协政策丧失民心,纳粹党借机上台。纳粹党通过 “雅利安优越论” 重构民族认同,将犹太人作为经济危机的替罪羊,由此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犹太人的迫害。
法西斯主义本身是集权主义,而希特勒是“独裁者”⑦。其实法西斯当时不仅只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诞生,欧洲国家有普遍的法西斯主义思潮⑧。法西斯思想诞生的原因就是想通过集权来消灭自由资本主义所导致的贫富分化,及由此导致的不平等。而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则是实现国际平等,甚至是国际优越的途径。简单来说,法西斯思想是在试图消除国内的不平等,而民粹思想则是在试图消除国家间的不平等。
大萧条催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让6000万人丧生,同时也发生了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事件。尽管基督教世界排斥犹太人是由来已久的宗教矛盾,但经济危机让犹太人的财富成了他们的原罪,而种族优化仅是借口而已。
被遗忘的另一面
现在一说大萧条,所有人都喜欢说席卷全世界,但这是不正确的说法,可能是来源于美式叙事的误导。比如共产主义国家苏联,在这段时期实行了“五年计划”,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德国在纳粹上台后推行的“四年计划” 备战计划也取得了成功。
苏联的成功得益于共产制,而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体制,由此导致了大萧条及二战后全世界学者及政客的激辩,到底是自由资本主义好,还是共产主义好?这也为冷战奠定了思想土壤。尽管冷战的最终结果是苏联及华约组织失败,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共产主义模式的合理性。就像法国大革命后的短暂复辟不能说明民主制有缺陷一样,也可能是当时的外部环境有缺陷。
外部环境变化以后,共产主义是否能够重新席卷世界?这是当前除了贸易冲突外,另一个关注的问题。除了这两个外,宗教和文化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也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鉴古思今
仔细对比,当前的世界和大萧条前的国际环境很相似,那么不久的将来世界有没有重复1929年大萧条的可能?似乎是危言耸听,但我觉得能思考的大脑都该考虑下这个问题。下面我简单对比下现在和大萧条时的环境。
1、GDP 下滑
1929 - 1933 年,美国 GDP 缩水约 30%;近年美国GDP增速一路放缓,2023年2.9%,2024年2.8,2025年2.3%(世界银行预测),2026年2%(世界银行预测);
2、就业形势恶化
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率高达 25%;目前美国的失业率约为4.1%,但据预测2025年美国失业率或升至4.3%-4.5%,如果贸易战升温,价格因素会继续推高失业率。同时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率增加现在也成了全球面临的显著性问题,人工智能替代人已经来临;
3、债务危机凸显
1929 年企业和个人债务高筑,信贷消费过度;如今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突破 36 万亿美元,人均负债超 10 万美元,债务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挤压了公共投资空间。同时去年美国个人信用消费贷违约创新高,过高的家庭负债也将影响后续的消费潜力。
4、股市泡沫
1929 年,美国股市投机盛行,大量资金涌入股市,股票市值虚高;当下美国股市同样存在估值过高的问题,科技股泡沫尤为突出,全球风险资金跟风炒美股,推动股价非理性上涨。
5、贸易壁垒
1930 年,美国通过《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引发各国的报复性关税举措,全球贸易额缩减三分之二;2025 年,特朗普政府对钢铝产品加征 25% 关税,还威胁对欧盟、加拿大等盟友采取更严厉的关税措施,导致美欧贸易战升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6、产业链受冲击
大萧条时期,高关税政策使美国出口额大幅下降,国内企业因原材料成本上升而陷入困境;如今,美国的关税政策同样对国内制造业造成冲击,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因钢铝成本增加而面临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7、财富差距拉大
1929 年,美国前 0.1% 的家庭掌握了 25% 的财富,基尼系数高达 0.589;当前,美国的贫富差距依然巨大,前 1% 的人群拥有全国约 40% 的财富,基尼系数超过 0.49,接近大萧条前的水平。
8、消费能力不足
1929 年,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广大民众的消费能力有限,导致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尖锐;如今,美国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受限,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高收入群体和资产价格上涨。
9、银行危机
1929 年后,美国大量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崩溃;2023 年,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相继倒闭,引发市场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担忧,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银行系统展望下调为负面。
10、货币政策两难
1929 年后,美联储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加剧了经济衰退;如今,美联储为应对通胀而加息,导致借贷成本上升,企业和个人债务压力增大,同时也面临着稳定金融市场和抑制通胀的双重挑战。
11、以邻为壑
大萧条时期,各国以邻为壑,加剧了全球经济危机;如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同样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和抵制,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12、极右翼抬头
大萧条时期,一战后欧洲民族国家体系重构,战败国(如德国)面临领土丧失和民族屈辱,纳粹党通过 “雅利安优越论” 重构民族认同,将犹太人作为经济危机的替罪羊;如今,难民危机(2015 年欧盟接收 120 万难民)引发文化冲突,极右翼政党(如法国国民阵线)将移民污名化为 “福利掠夺者”,利用本土主义诉求吸引选民。数据显示,移民占比低的东欧国家(如匈牙利)极右翼支持率更高,反映出对文化同质化的焦虑。
13、国际秩序崩溃
大萧条时期,日德等选择了纳粹主义,国际秩序崩坏;如今,俄乌等地区冲突不断,美国主动脱离各种国际组织,国际秩序同样面临挑战。
14、虚构的标靶
一战后及大萧条时期,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被视为意识形态威胁,纳粹党将 “反布尔什维克” 作为动员口号。如今,中国崛起被部分极右翼视为 “经济威胁”,很多国家将对华贸易逆差塑造成新时代的矛盾核心,并将“中国崛起”塑造成全球威胁。但这两者性质完全不同,共产国际的目标就是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⑨,但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以不干涉他国内政为前提的。
结语
GDP增长乏力、股市等资产泡沫严重、过度信贷、财富差距拉大、投资和消费增速放缓、CPI居高不下、技术进步导致的潜在失业率上升、贸易壁垒重启、民粹思想抬头,这些都似曾在大萧条中相识。尤其是特朗普第二次任期后,美国为了应对自我的经济衰退对全球设置贸易壁垒,这和大萧条时高度相似,而更相似的是各国已经开始了反制。欧洲目前的经济已经很脆弱,连续多年GDP增速,PMI都很差(荣枯线以下),而失业率却一直居高不下(6%以上),同时工业产能利用率也一直在下降。在此环境下,美国对欧洲发起贸易制裁,欧盟必然要反击。同时,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的情况也和欧盟差不多。而美国远方的盟友,比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其面临的经济环境也和欧盟类同。
特朗普政府已经向全球发起了关税壁垒邀约,其他国家会不会响应?从目前以获知的新闻来看,同态制裁是必然的。那么在这种贸易战下,世界经济会不会像1929年之后的那样,国际贸易急速萎缩,然后引发大萧条?我觉得程度上应该不会有那么剧烈,但形式上可能高度雷同。而经济的大萧条会不会助长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甚至是纳粹主义思想?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且部分已经是事实了。那么,在思想的割裂下,会不会催生更多的政治冲突及战争?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且这两年局部冲突显著的增多。那么,局部的冲突及经济的下行压力,会不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
对于如此不稳定的年代,我们该如何应对?历史值得借鉴。
①其中英国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
②德国欠协约国的赔偿款,但要偿还这些赔款德国就得先恢复经济,所以协约国计划给德国贷款以稳定其央行,而这笔钱最终由美国的摩根公司提供,贷款的偿还以德国铁路、工业及税收等做抵押;
③1929 年 GDP 仅恢复至 1913 年的 95%;
④1929-1933 年美国 GDP 从 1044 亿美元降至 596 亿美元,降幅 43%
⑤高关税切断了欧洲对美农产品出口,加剧了欧洲债务危机(如德国无法通过出口偿还战争赔款),形成 “美国保护主义→欧洲经济恶化→全球需求萎缩” 的恶性循环;
⑥1929-1932 年私人投资下降 80%;
⑦独裁者一词来源于古罗马,是执政官被元老院临时赋予“独裁”权,以临时应对危机事件的一种措施,其本质还是民选。而“法西斯”一词仅指古罗马最高统治者的权杖,和暴虐、反人类等无关;
⑧比如如西班牙、奥地利也有这种倾向;
⑨1919 年 3 月 2 日,在列宁的领导下,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来自 21 个国家的 35 个政党和团体代表参会,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成立。会议通过《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正式宣告第三国际成立,明确其任务是 “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7F
人的生存,大概需要food和shelter,食物和住所。
若真的秩序崩溃,
则需要自给自足的话,
那就是:
土地,水源,种子,子弹。
B1
@ conge 现代社会应该不会回到自己耕织的状态,但秩序崩坏了,以物易物,甚至是以己易物的事可能会出现。
6F
比烂的时代,唯一能做的是过好当下每天,认知内的投资、储蓄、买黄金都是慰藉内心的好方式,但却未必能真正有效渡过大萧条,大萧条本质上秩序难以维持需要重塑的前兆,打烂重分,覆巢之下无完卵。
B1
@ 拾风 还是你认识深刻,我也觉得是老规则适应不了新形式,要打破重来了。大动荡下个人很难保全,只求平稳度过就行,风险分散只是一种保底手段。
5F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20年后变成什么鸟样都不奇怪。
B1
@ 大致 现在变化速度太快,确实说不准能变成什么样。
4F
和和平平做生意也能让经济突飞崛起,这一点才让西方惧怕的。
B1
@ 粽叶加米 这是抢了西方的饭碗,中国工业发展,对欧洲和日韩的冲击很大。
3F
这么一罗列,很有说服力。
黄金似乎可以继续买买买。
军工可以预备着
不过如果打崩了,买啥都没用。
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B1
@ ACEVS 军工股我还真没有关注过,如果没有明显涨过的话,我觉得也可以买了。
2F
无解。
1F
不知道对农资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冲击,目前感觉农资不太好做。
B1
@ 紫慕 现在除了有核心壁垒,竞争者短时间难以进入的领域,其他所有行业都不好做,供给过剩和创新瓶颈可能长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