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习惯

前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闲聊,问我在干什么,告诉他我在看书。他很惊讶,都这年龄了还有兴趣看书?这么高雅的兴趣是怎么培养的?

挂了电话后我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答案是我保持了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培养了读书的兴趣。而他则放弃了读书的兴趣,因为我知道高中时他也是喜欢读书的。

关于读书兴趣的事我想明白了,但对于他最后问的另一个问题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看的这些书能帮你赚钱吗?看完了给我讲讲”。我现在看的书基本上都是社会学的,只能帮助我理解这个社会,但却很难帮我赚钱,因为这些知识很难形成一种工作技能,除非我以后有做老师的想法。而他最后说的“你看完了给我讲讲”却真的难住了我,他问这个问题时我正在读的是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我不知道这本书该如何对他讲。这就是我目前读书的状态,即不能用来赚钱,又不能简单的给别人讲清楚这些书到底讲了什么。

讲不明白的事就先不说了,接着说读书兴趣的事。

关于读书最早的记忆大概是小学后读小人书,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幼儿园,学前识字实在有限,根本无法正常阅读,而那时也没有现在针对幼儿的绘本。识字后就对各种小人书很痴迷,《三国演义》、《西游记》、《平原枪声》等。虽然很喜欢小人书,但能借到的却极少,因为大家都很穷,都舍不得买这些无用的书。有小孩极幸运的得到一两本必视之为瑰宝,借不借还两说,即使借了可能还附带其他条件,也就是有代价的交换。费了一番周折书是借到了,但可能已经破烂不堪、皱巴、缺角、缺页、沾满口水及鼻涕,这些都是常态。尽管书很破旧,但依然会迫不及待的看起来,树下、房檐下、院子里、甚至是田埂上都随意坐,然后把食指放在嘴里沾满口水开始翻书。

稍大,到了小学高年级时认识的字比较多了,就能看一些比较复杂的书,有印象的最早的大部头是《红楼梦》,因为这是我家里唯一能找到的小说。至今印象深刻,这部书是父亲珍藏的,三册简装,繁体竖排版,出版社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当时虽然读了,但却是囫囵吞枣,读到哪里放弃的也记不清了。有印象的是到初中后第一次把这套书完整的阅读,并被书里的氛围影响了很久,当然这都是后话。

除了唯一部小说外,家里另一套成套的书就是红色塑料皮的《毛泽东选集》,很色很新,当时我并没有兴趣读它。记忆深刻的是每当奶奶牙疼时就把它垫在枕头上枕着,因为红色塑料皮比较凉快,奶奶说可以缓解牙疼。这套书什么时间遗失的我已经没有丝毫印象,无声无息的就消失了。

上初中后能读的书极大的丰富了起来,一方面是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是书的来源丰富了起来。我的初中是初中和高中在一起的中学,学校有一个读书馆,藏书量未知,但有一百来平米,以现在的经验来估算应该有大几千册书。这个图书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图书是《海底两万里》,因为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大概是初二读的。而儿子读这本书则是小学三年级,可见物质极大满足对阅读也是有极大促进的。

学校的读书馆大多以教科书相关、中国文学及苏俄文学为主,因此那时阅读最多的就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小说,比如高尔基三部曲。

作为学校图书馆最好的补充,学校周边的私人书店是同学们的最爱,武侠言情全覆盖,租借每册每日价格五毛钱。五毛钱现在看来不多,但对那时的学生来说却很贵,因为大多数同学周零花钱仅在10元左右。租金贵所以看书得有效率,课间看,放学看,但有时难免被情节吸引或者被还书时间所迫,很多人就在课堂上偷看。课堂上偷看小说在初中和高中方法也不一样,初中时同学们多把书放在桌框里一个手托着偷看,而高中时大多数胆大的同学都把小说压在课本下面,或者把课本封皮撕下来套在小说上明目张胆的看。

虽然学生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胆量也在成长,但老师对学生偷看课外书的镇压也在随之升级。初中时老师发现学生偷看课外书会收书,一两周后做检查再领回来,同时挨顿批评或轻微的敲打。高中时因学习压力大,老师对学生的管教也更严格,发现看课外书的大概率会当场撕了书,如果是男生还会暴揍一顿。挨揍是无所谓的,但撕了书对学生来说则是极大的损失,因为租书有押金,每本约20元,如果书被撕押金铁定要不回来。所以为了保住书有些学生会和老师对抗,用肉体做护盾来抵挡老师的怒火,老师打累了自然会停手,然后马上逃离先把书还了。

高中时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抗击打能力很强的武侠爱好者,每当被老师暴揍之后总要在课间高歌一曲“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连开头的“咿呀”也模仿的惟妙惟肖。高中没有毕业他就辍学了,据说真闯了九州的很多地方,在不同的工地上为祖国建设做贡献。而初中我们班最帅,也是最有钱的一位武侠爱好者初中毕业后就子承父业当了厨师。

儿子现在小学五年级,已经开始读《水浒》了,我也准备让他读金庸,因为这曾是我的最爱。仅过了二十多年,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同时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深度明显要比我们那代人强。为什么现在小孩在光明正大阅读这么多课外书时学习成绩还能保持?说明课外书并不是学习不好的罪魁祸首。当年老师全力镇压偷看课外书的行为我可以理解,当年被揍的同学也大多表示认同,或许错的只是时代,那个对教育认知过于偏狭的时代。

我是幸运的,虽然在初高中时读完了全部的金庸、绝大多数的卧龙生,部分古龙、部分柳残阳、部分梁羽生,以及一些署名“金庸著”、“吉龙”、“卧龙”等水货的书,但最终还是考上了一个比较一般的本科。当然这种阅读也是有代价的,除了考大学这个结果外,过程中也没少被老师骂。从初中时我们就开始住校,两间房的大通铺,靠里是上下两层,靠门只有一层。白天看书,熄灯后开始互相交流及争执,于是白天上课时经常打盹被老师教育。

周末一天半是难得的自由时间,但经常因看小说而不回家,多年后才明白这才是我最大的损失。中学时父母在外地工作,我在老家读高中,家中只有奶奶。每个周末奶奶都会盼我回家,但我却经常因看小说而忘记回去,于是奶奶就一直等着。直到周日下午我骑车赶回去,在家吃一顿饭然后又赶到学校去上晚自习。那时没有电话,不回家只能托同学给奶奶捎话,有时能捎到,有时不能,捎不到时奶奶就一直坐在院门口等着。我上完高三的那个暑假,奶奶身体突然不行了,三天后离世,这成了很多年我无法忘却的痛。

奶奶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于是父亲收藏的那套红楼梦也遗失了。

大学真是一个黄金时代,不仅住宿和学习条件显著提高,同时也有读不完的书和更多更自由的时间。大学时对于武侠我已经基本上无书可读,唯一的新秀黄易的作品我一点都不喜欢,因此把注意力转向了图书馆的名著。那时有各种鸡汤式的阅读指导书籍,比如“青年最应该读的一百本世界名著”等,对于这种书本身我不感兴趣,但它作为一个阅读清单却是不错的。大学四年我刷完了这种清单上罗列的大多数必读名著,以及那个时代流行的很多国内畅销小说。

现在看来,这种名著清单纯粹是误人子弟,推荐的全是小说等文学作品,而没有自然、科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等学科的经典作品,让读者的精神一直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中。可悲的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推荐给学生或工作人群的必读书目依然全是文学作品,我认为这是比上一代人禁止小孩读课外书更大的错误。

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更没有人管,更自由,于是更容易迷失自己。我被《征途》所征服,每天下班时间基本上都在玩这个游戏,而上班时有空就偷看网络小说。那时公司还在用14寸的1024*768分辨率CRT球面显示器,网络小说则是通过度娘搜索,给出的是什么就读什么,有复制的文字,也有截屏的图片。就这样随着电脑和网络的不断升级,在随后的十年中我逐渐读完了所有我能找到的公认的优秀网络小说,但却很少再读名著。

这十年是迷失的十年,阅读水平和思考水平是在倒退,从现实、丰满、优美的名著到充满意淫的网络小说,品味和思想都越来越快餐化。好在我缺少玩游戏天赋,因此虽然喜欢《征途》但迷的不够深,在热情退却后就换到了《魔兽世界》。同时也很庆幸因家庭的拮据,在高中时妈妈没有为我买“脑黄金”;以及在此后的时间里身体健康,从而没有服用脑白金;要不我也成了大师成功路上的黄金垫脚石。

生活总在前进,不曾为任何人停下脚步,回头看无数风流人物都成了过往。我最帅的同学,想闯九州的同学,以及教育了中国三代人的大师都如此。曾经在院子里那棵非菩提的树下读小人书,后来那棵树被砍了,院子的宅基地被推平;充满武侠梦想的中学被重建,再次重游成了陌生地;大学一起指点江山的同学在为生计而忙碌,眼里只有柴米油盐,忘却了那些激扬的文字;工作后一起逛论坛、一起刷网文、一起忧国的同事已经有人去了极乐世界。

岁月催人,除了老之外还有明悟。儿子的诞生带给我无限乐趣,从未出生时的胎教,到摇奶瓶时的心理学,再到幼儿园的绘本,最后到小学的教育;一路陪伴,一路学习,让我重拾学习的乐趣。

儿子的童年已经没有屋檐、没有院子、没有田埂、没有小人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阅读的欲望。我们为他准备了房间,为他准备了书架,为他购买了他感兴趣及我们认为他有必要阅读的书籍,也为他办理了图书借阅卡,因此他有更好的条件来阅读。

但只有这些并不够,我有朋友就对我抱怨,他家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买再多的书都不读。我给他说,你家孩子缺少一个爱读书的爸爸,你自己玩游戏刷剧,凭什么要你的儿子只喜欢读书?

我的儿子是幸运的,在他的童年就有一直陪伴他阅读的爸爸,能够为他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我也是幸运的,在中年有激励我继续学习的儿子,支持我阅读的妻子,以及帮我处理家务及带来温暖的父母。

读书是简单的事情,但也是困难的事情。童年时在树下、院子、田埂上随时可以阅读,而现在却需要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环境,一本符合要求的书,以及一些其他帮助集中注意力及保持兴趣的工具。

好书很多,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智慧及经验在一个人短暂的生命里是不可能学完的,而且价格足够便宜,所以书是最容易获得的。舒适的环境相对而言有点困难,舒适且安静的环境并不容易获得,需要营造。而帮助集中注意力的工具则需要寻觅,因人而异。

年轻时我读书不喜欢在书上写画,把书当作一件神圣的事物,生怕亵渎了。随着书的积累,发觉除了自己外这些书大概率会被当作废品处理,即使保管的再新。而边阅读边记录更有利于理解,这才是对书的最大尊重,于是我开始习惯一手捧书,一手拿铅笔头,边读边记。两只手都被占着,从而不能触碰别的东西,以保持注意力集中,这是铅笔头的作用。但铅笔很容易用秃,这时就需要削,这又会中断阅读;且同样的铅笔握几年会比左手握右手更熟悉,太习惯就会忽略它的存在。于是我就需要一个新的装备来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很快就被物色到,这就是得力牌金属自动铅笔。金属笔在手里冰凉,时刻提醒着它的存在;重量又比较大,时刻提醒着我要把它握紧,以防掉落;时用时新,三四年了,铅笔依然如故,常伴手边。

但再好的东西时间久了都会视觉疲劳,自动铅笔单调的线条无法让我快速重新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无法刺激我疲劳的双眼,于是开始寻找新装备。很快得力荧光笔进入我的视野,十元六支,量大好用。现在左手捧书,右手握铅笔或荧光笔,另一支放在随手可摸到的地方,新装备或又可以帮助我好几年。

除了书和笔外,还有其他的装备帮助我阅读。电纸书等于一座随身携带的图书馆,电磁笔等于荧光笔加铅笔,在需要快速阅读或大量摘录时给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大尺寸的4K显示器会给我阅读各种报表、报告提供动力,锐利的字体及鲜艳的色彩会极大增加阅读兴趣及视觉感官。手机则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刷知乎等平台。

工具的极大丰富增加了阅读的乐趣,这有助于保持阅读的激情,但阅读依然离不开其本质,那就是书籍。这些工具只是为了弥补身体退化所造成的阅读效率下降,虽然很重要,但只是辅助而已。因此读书的本质还是书和阅读的习惯,书易得,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的唯有习惯。

说了一大堆,只说了我为什么保持了自己阅读的习惯,但依然无法回答他为什么丢失了自己的这种习惯,或许这个问题他也无法回答。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 明月登楼
      明月登楼 2

      我现在都是听书了!

      • 拾风
        拾风 6

        说武侠小说,那就容我侃一侃了,从小学4年级开始看武侠小说,到高中三年成功把学校门口的借小说的书店里所有武侠小说看完,大学4年其中2年的上课时间都是在看武侠小说,成功把学校图书馆里所有没看过的武侠小说补齐,自此后,再也没看过武侠小说。之后转战网络玄幻小说,看过遮天、斗破苍穹等所有热门小说,但基本上自从看完星辰变后,就感觉玄幻小说的天花板已经看完,就没毅力再追更小说了。
        我看小说讲究“不求甚解”,看小说速度常年在高中内宿保持领先,就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小说也讲究快,一天看1-2本是正常速度,就跟刷短视频一样,享受那种疯狂代入到男主角色,升级打怪开bug的爽感。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我看武侠由金庸启蒙,阅读的态度也更像是一个学生。到玄幻以后基本上都是跳着页看,有些甚至跳几十页都不影响理解剧情,更有甚者看了前百分之三十就可以看目录然后直接看结尾了。再读着读着就发现没有什么好读的小说了,所以现在我很少看小说,除非偶尔想找一种玄幻刷怪的快感以舒缓情绪。
            我发现越是不能从玄幻等小说的意淫中获得快感,自己就会越孤独(或者说独立),因为这说明自己已经脱离了大众趣味,也就是说自己已经开始离群。或许有时会自恋的想,现在这种小众的兴趣就是品味,但在别人看来这或许和喝苦咖啡找虐一样。
            我观察过一些老人,无论年轻时多么成功,多么高贵,但到老来都会重回庸俗,甚至会为了让你多陪他聊会天而百般讨好你。既然人生必然会从庸俗到庸俗,那么还有没有必要追求中间的高雅?人生如此,读书亦如此,我有时想,当自己老了时会不会重拾一招秒天下的爽文。

              • 拾风
                拾风 6

                @ 水拍石 现实中有尊严地老去真的很难。我看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长辈,感觉人只要觉得自己老了,心态就会变化,没有那么多欲望和形象包袱,只想怎么舒服怎么过,对待一些低级趣味的事物态度也会过往不同,也许我们老了后,也终将卸下包袱,选择接地气的庸俗地老去。我有时想,自己以后老了可以庸俗但必须有尊严,甚至愿意为此少活几年,老而不死是为贼,为老不尊则晚节不保。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老了尊严或许并不容易保住,吃喝拉撒都不由自己的时候还有什么尊严。只希望自己能做主的时候过的充实一些,老了多点回忆,这或许就是精神的反刍。

              • Conge
                Conge 6

                在书里找到乐趣的,自然就能持续不断地读
                反正我是这样…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不喜欢读书的人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其中的乐趣,这个兴趣培养需要极大的耐心。

                  • 云心怀鹤
                    云心怀鹤 0

                    越是好东西越是难读,需要有耐心阅读。

                      • 水拍石
                        水拍石

                        @ 云心怀鹤 说的很对,越深澳,越抽象,越难学习,但也越需要学习。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