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某5A级景区,还没有进停车场就有热心导游跟随车子介绍景区情况,并引导我们停车。出于对过度热心的天然警惕,我们婉拒了她的讲解,随后找了一位景区服务中心的导游。
和导游攀谈,她告诉我们,在景区门口跟车介绍的都是黑导游,会把游客带到景区外相邻的其他景点,这些景点会给黑导游高额回扣,当然也有购物。据她说,黑导游通过这种回扣每天可以收入两千元以上。
其实正规导游也引导我们去消费,比如看5D电影,购买纪念品等。
购物环节及带鄙视语气的其他消费项目推荐让我们游览体验很差,但我估计正规导游也会从这些项目中抽成,且这些项目都是景区认可的,为了收入她们也就不在乎职业道德了。
其实不止是导游缺少职业道德,景区同样如此。这个景区原来我去过,规模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前只有核心的参观,并没有其他的附加项目,现在这些附加只是为了提高景区的整体收入而已。景区门票本身已经一百多块,但这还不能满足景区对收益的诉求,所以他们想出了各种名目来增加消费项目。而景区原本的核心参观项目似乎变成了流量入口,一百多元的门票成了景区的保底收入。
为什么一百多元的门票和日接待能力10万人次还满足不了景区对收益的诉求?按日平均3万游客计算,景区全年共接待超千万人次,门票按100元平均价计算,门票总收入超过了10亿元。圈起一片历史遗迹,然后再投入一部分资金扩建,年门票收入达到10亿以上还不满足。
同样的逻辑,景区的正规导游每波游客参观时间大约两个半小时,收费约100元,直接付给导游,景区不抽成。假如每个导游每天工作八小时,平均可接待两拨游客,那日收入约为200元。假如按法定每月工作22天,月收入合计4400元,虽然高于当地人均工资,但如果扣除五险一金实际收入其实比较低了。考虑到导游大多是周边人,学历,经验等都和公司文员差不多,如果用公司文员做对比的话,其实这一收入也差不多。但是正规导游对收入的预期是向黑导游看齐的,而不是公司文员,所以她们一路忽悠加鄙视,让游客尽量多消费就很容易理解了。
据停车场的工作人员说,景区内消费导游或黑导游抽成可以到一半左右,玉器等甚至可以赚取差价。而介绍附近的酒店,餐饮等也可以抽成。于是正规导游的导游费和景区门票一样都成了保底收入,而真正的收入都在明面之外。
景区的门票定价一百多元,但大多数游客的实际消费在四五百元。一百多元的门票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会感觉比较贵,而实际多消费的那三百多元对游客来说效用更低。之所以会消费效用更低的三百多元,纯粹是导游的忽悠提高了游客的预期,另外为鄙视下的自信心买单也是一大原因。
本身在景区泛滥下真正值得一玩景区就很少,再加上现在普遍存在的“购物游”,让原本景区的价值再打折扣。如果再有暴力强制消费,那就会像国内某些自然风景区一样,让游客闻名丧胆。
高端酒店的服务是让宾客尽量看不到服务人员,但服务却无处不在,只要合理需要基本上都能满足;但旅游区似乎反其道而行之,服务人员追着屁股推销,但游客真正想要的服务却经常缺位,比如干净的卫生间。
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景区入口来了一辆警车,据工作人员说是旅游警察,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警种。警察是来处理游客报警的,原因是报警人遇到了黑导游。据工作人员说如果查处,黑导游最高将被罚款两万元。但是黑导游现象却一直存在,原因是相对于每天可能的几千元收入,小概率被处罚的成本并不高。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有地下市场存在的地方就说明市场本身不够健全,地下市场本身是市场的一种补充。而市场不健全的一个原因是市场进入有壁垒,竞争不够充分。按照这一理论,对于黑导游问题其实应该从健全旅游市场和服务方面着手,而不是仅靠执法部门的打击。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4F
从未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总是以管理者的角色高高在上,干预越多,反噬越大,蛋糕不能做大时越来越明显。当缺钱时,从上而下的压力导致基层苛捐杂税,进一步压榨社会底层个人和经济组织,经济活力进一步下降~
B1
@ 拾风 国家的功能更多的体现为管理者,这一点全球都差不多,但当权力不受约束时对权力的使用可能更为随心。目前的经济我很不看好,后面会越来越难,至少未来一年是看不到会有明显的好转趋势。
3F
真的存在没有地下市场的地方?市场的秩序需要每个人去遵守、约束,可贪婪不是人的本性吗?那么市场的健全是否只是相对某一部分的人?另一个市场则正好没有被这一部分的人发现而已。对你最后说地下市场是市场的一种补充表示认同,毕竟「存在即合理」。
可能是我愚昧了,
B1
@ 老麦 存在即合理是个真理,只是很多人想不明白存在后面的道理,仅以表象说某某事不合理。
2F
对的。现在去哪里玩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避坑、避雷。而让游客忘记了旅游的真正目的在于玩,放松的玩,开心的玩。至于消费,可以多方面拉动。而不是仅仅盯着明面上的三瓜两枣, 但是大盘子的收益只是机构或政府有益,如何转化为对实际参与人员也能够有显性的直接收益,是个问题。
B1
@ 小陈故事 海员上岸了会晕陆地,每天想着避坑,如果去了没有坑的地方可能也会晕。
1F
现在旅游景点大多同质化严重,就像所谓的古镇一样,里面卖的什么纪念品可能都是从义务批发的。
旅游行业由于疫情这几年应该是比较惨淡一些,所以导游等相关人员只能更加无下限的捞钱,有点形成恶性循环了。
B1
@ 威言威语 现在所有人都想着捞钱,且都不知道满足。期望获得远超自己能力的意外之财,所以很容易无底线。
B2
@ 水拍石 再往深层挖一挖,要晓得为什么各地景区要疯狂捞钱,难道不是地方的城投要搞钱;为什么要搞钱,这……呵呵。
近日,李总亲临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为中国经济总量前六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45%,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大沿海经济大省在地方对中央财经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李总强调,四省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B3
@ S̆̈ 纳税光荣,不仅是个人,省份也是一样,谁纳税多谁光荣。同样是人,有钱的永远比没钱的腰板挺得直。
B3
@ S̆̈ 确实如此,国内地方政府更像个公司,不仅承担作为政府的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的职能,而且由于政治晋升制度,地方政府必须不遗余力的提高当地GDP才能在政治锦标赛中胜出,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要投资、要基建、要搞PPP,都需要钱,同时地产长期下行的预期加剧了财政紧张,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少,只能依赖别的渠道,比如非税收入,我媳妇是老师,现在考核奖金、上课补贴啥的全部取消了,景区作为政府平台下重要的国有资产,必然要承担一部分非税收入,但成本承担者永远是我们百姓,要想解决这个困境,需要时间和变革
B4
@ Tim 每只羊从诞生那刻起注定就是一只肥羊
B4
@ Tim 你讲得比我到位,我没好意思再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