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赵四婶是楼里的废品义务回收员,废纸箱、空瓶子等总会被她打扫干净。
于是你经常将网购的纸箱捆整齐,然后放到赵四婶方便拿的地方。由此赵四婶对你赞不绝口,你也获得了心理的满足。
一天你购买了五年的大冰箱坏了,售后维修需要一千多元,于是你觉定换个新的。旧冰箱扔到了院子,赵四叔问你,这么好的冰箱你真不要了?你确定的说,不要了。于是赵四叔现场开始捣鼓,用了半天时间居然修好了。后来你听说赵四叔把原本属于你的那台旧冰箱给卖了,居然还卖了一千元。
从此你对赵四婶一家好感大打折扣,网购的纸箱子,空瓶子等你分散了丢弃在小区不同的垃圾桶,再也没有便宜赵四婶。
除了在废物回收上你曾经乐意帮助赵四婶外,在其他方面你也乐于帮助别人。
你手头有点闲钱,又懂点金融知识,所以你将这些钱投在股市里,并且能够持续获得正收益。为此你很满足,但你又不想将这种收益独享,于是你把你的投资组合告诉了你的好友小强。小强果然是你的好友,尽管他对股市一窍不通,但他还是照搬了你的全部投资策略。
两三年后,小强特意感谢你对他毫无保留的分享,让他在股市上也赚了一笔钱。你大度的挥挥手,说朋友之间就应该分享,且你只是分享了投资策略,最终的决策还是小强自己做的。但小强还是对你百般感谢,一顿饭吃完,你才知道原来这两年多小强把他们家的拆迁款一千多万都投入了股市,他赚的是你的几十倍。于是你瞬间感觉不好了。
后来你告诉小强,因为工作太忙,你已经不炒股了。
虽然你性格和善,乐于助人,但生活对你却并不和善。
你的前女友小丽温婉聪敏,但却和你相处不来,经常为琐事吵架,在维持了三四年后你们终于和平分手。分手后你还是对她照顾有加,给她生活和心理上的双重帮助,希望她在离开你后依然过的快乐。
一天小丽告诉你她有新男友了,你顿时大发雷霆,质问小丽凭什么先找另一半?
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之时,你不禁在想,我这么善良的人,为什么总因为瞬间的冲动失去朋友。
赵四婶捡的是废品,无论她捡不捡自己都要丢,只不过区别可能是被王五婶或李六婶,又或者是其他不认识的人捡去,对自己来说谁捡有区别吗?
自己炒股,将心得分享给好友小强,小强也赚了钱,但这丝毫不影响自己赚钱,为什么要对他赚的比自己多很多而感到不平呢?
小丽是个好姑娘,自己一直希望她尽早找到幸福,但当这一刻来临时,为什么自己抑制不住的暴怒呢?
思绪良久,你才发现这一切都来源于妒。你不开心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获得了远比你想要他们获得的快乐,甚至他们可能比你更快乐。
你性格里有与生俱来的善,这点你很确信,因为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礼物。但你性格里也隐藏着与生俱来的妒,你却很少注意他们的存在。你想弘扬你的善,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生活的都更美好,但妒却事实上支配着你的大多数行为。于是你在别人眼中成了一个不够大度的人。
知道了问题所在,你更想改变自己,于是你决定把以往的扬善改成抑妒。
抑制了妒,你更加理性。尽管善并没有被刻意发扬,但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更多的善。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6F
的确有点嫉妒过头了
5F
事了拂衣去,不再探究对方的结果是不是能平和一些。不然可能还有其二结果,赵四叔卖完后还不时闲扯隔壁败家自己NB,亦或小强中了深坑一直说是你拉他下的水。 会否由妒生恨~
B1
@ 小陈故事 这时另一个视角,可以写个续集。
4F
除了善和妒的关系,文中的“你”变得不再行善,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自己行善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回报。你平时对赵四婶一家这么照顾,为什么他们会修冰箱不帮我修?你给小强投资策略,为什么他赚了这么多钱不分一点给你?你对小丽这么照顾,为什么她不照顾一下你的情绪?你的行善,不过是在期待利益交换。
B1
@ 老达 其实大多数人表现出的绝大多数善意并没有期望得到回报,是单方面给予的,这种情况跟施舍很接近。但施舍这个词本身在现代语境中似乎带有贬义,而单向善的输出则不应该具有这种贬义。
你说的很对,偶尔的善可以不求回报的输出,但持续的、全社会善的道德还是得靠有体系的正反馈体制来约束和强化。子路和子贡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个人的道德情操和社会的良序有时确实会相互冲突。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靠德治理的国家,既要求个人具备超脱价值体系的德,又要求整个国家在以“德”为骨架的价值体系下高效运行,这本身是一个冲突的诉求。这一冲突导致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既诞生了少部分名垂千古的道德模范,但同时又伴随着更多的被世俗化的伪道德标兵。
对于这一问题,我现在的看法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具备超越世俗的善;但站在社会立场上,我希望法律、道德、习俗依次成为约束我们行为的规则,大家按规则行事,而是不是超越规则。简单的说就是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可以很高,但不能用这种超越社会价值体系的水准去要求其他人。
B2
@ 水拍石 社会规则只是约束人不能去做什么,却不能鼓励人去行善。
所以中国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告诉你多行善,会有善的回报。所以对普罗大众来说,一般是期待有回报的,对于有高尚道德的人,那也只是少数。
B3
@ 老达 你对社会规则有误解,分配和奖惩本身是社会规则的一部分。科举前的举贤良,就是对道德模范的奖励;科举时代就是围绕礼和仁在进行,这两点其实就是秩序和德;现代社会先进能够获得精神、物质和升迁等奖励;这些规则都是社会的正向激励,是明确的鼓励人们应该去做什么。
社会规则从来不会,也不能和分配及奖惩脱钩,否则社会规则就起不到它本身所期望的作用,而被社会所淘汰。
B4
@ 水拍石 是的,我理解片面了。谢谢
B5
@ 老达 不好意思,我似乎把这个话题聊死了,太较真是我的性格缺陷。客三顾而入,败兴而归。
B6
@ 水拍石 没有没有,我很喜欢你的所有回复。只是我对此没有什么深入的认知,只好主动结束话题了。。见谅见谅
3F
写得真好,生活是最伟大的作者。人性都有正面和阴暗面,记得以前李健说过一句“只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伟大的人”,正视自身的阴暗面,我们究极一生反抗的那上天施加在身上的枷锁,那枷锁却就是自己人性的阴暗面。
B1
@ 拾风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善的,一个恶的,鼓励善的和扼制恶的都能使自己人格更健全。社会道德会使每个人扬善抑恶,但这种外部强加的规则却经常会引发人们内心不自觉地反抗,恶趁机而入,以它特有的魅惑诱导人们去犯错。所以对于人性的恶我认为更多的需要学会克服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简单的遵循道德。
B2
@ 水拍石 认同,正面自己的阴暗面,学习更好地引导和抑制,尽量减少对外的负面输出,包容不完美的自己。
2F
反而是对身边的人容易产生妒,没有关联的人不管他是赚了钱 还赔了钱好像都不会太在意。更多的时候人都是喜欢和自己身边的人进行比较,怎么说呢,有时候就是人比人气死人。
B1
@ 威言威语 一个充满恶意和悲观的想法,绝大多数人的幸福都来源于相对亲朋的优越感,如果这种优越感不存在,那么只剩下妒。要打破这一庸俗的怪圈,就要将幸福定位在自己内生的愉悦,而不是和他人比较的相对优越。
1F
我发现你永远总能用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让我明白一些很深层次的问题,每次看你的博客,更新的内容我感觉都能有收获的感觉。很多时候我都选择沉默不语,但我都是很认真的去阅读你文中每一个字,只是我不善于表达。说实在的,这次我重新开始写博客记录生活,我最庆幸的就是认识了你。哈哈哈,好像有点煽情了。
感谢。
B1
@ 老麦 年龄大了思考总会比以前细腻,对日常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从不同视角和不同的理解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这是我博客目前最大的作用。
你说对你有启发,很可能是我们差不多同龄,且有近似的生活。
对你的认可表示很荣幸,希望这块净土能够持久成为我们精神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