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计划及理财目标

12字数 2460阅读模式

2020年12月31日写了一篇2020年小记,作为2020年的总结;本来2021年12月31日应该再写一篇的,但却发现相对于2020年似乎没有什么大变化,所以就放弃了小结。虽然过去的一年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但新的一年必须展望,要不年底还是不知道如何总结。

其实每当到了跨年之时内心总是忐忑的,是对岁月匆匆和碌碌无为的悔恨,也是对未来可能还将重复这一平淡的恐惧。这种忐忑在30岁时最强,因为刚好那年结婚,从一个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转变成两个人的家庭,同时又要面临双方的两个家庭及附带的社交,感觉突然成人了,尽管此前已经渡过了30年,但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青少年。这种身份突然的转变给我造成了很大的不适,直到两年后孩子出生,才逐渐适应自己需要承担家庭重任的新身份。

30岁以后的每次跨年似乎都没有特别的感觉,直到38岁以后,中年的来临再次给我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怎么会这么快就到了中年?怎么这么快?在毫无准备中就人生过半,也许这就是中年危机,而每次跨年之时都明确了这种危机,让我的恐惧感更真实一些。但真正的过了40岁之后这种危机感似乎有又开始减轻了,也许这就是从可能变成事实的过程,人们总是放大对未知的恐惧,而又低估自己的承受力。

事实远没有想象的恐怖,这或许就是成熟的标志。但在20岁时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什么是未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知让我对亚洲金融危机无感、对千年虫无感、对911无感,甚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依然觉得这些离我很遥远,尽管那时已经学会了附庸风雅的强说愁。

2022年我将必然迈入42岁,成为实打实的油腻大叔,这是不可阻挡的事实。但在此时我却并没有忐忑感,反而觉得很轻松,自己离60岁退休还有近20年,如果能干到70岁,那么还有近30年,时间还很充裕。无论心态如何变化既然进入中年,就应该有中年的担当,要不生活很容易压垮自己。除了家庭外,在40岁之后我似乎有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思考问题的角度从我们为什么没有得到转变成了为什么我没有做到。思考角度的转变让我看起来更像一个保皇党,但我清楚的知道我并不是保守派,认知能力的提高使我知道什么时刻才该向前迈步,那里才是正确的方向。

从被人流裹挟着前进到能够停下脚步,再到能朝着自己的方向出发,这是我30到40岁之间最大的收获。思想成熟了,但身体也衰老了,这是生命的必然趋势。体能的衰退预示着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内能做的事情将更少,这就需要提高效率,从而保证总产出的平衡。如果要比以前获得的更多,就需要我们拥有超越同龄人效率和活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必须强健身体和提高认知能力,具体的做法就是运动和学习。围绕这一主旨,给自己确定一个2022年的目标。

  • 全年爬山不少于20次;
  • 每周跑步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5公里;
  • 学习并坚持无器械健身;
  • 在不受疫情影响情况下长途旅行两次;
  • 全年读书不少于50册(大部头书按300页每册折算);
  • 学会用EXCEL做数据采集及分析(python似乎短时间学不会);
  • 坚持思考和写作;
  • 股票年收益大于10%;

上述目标中除最后一条外其余都是关于运动和学习,最后一条看起来是理财,但对于我来说也是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精力必然开始衰退,这会导致我工作竞争力的缺乏和收入的下降,为了弥补收入损失,理财成了最好选择,其实这也适合绝大多数人。而理财也是一门学问,同时还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因此需要深入学习。尽管我一直热爱经济学,但经济学对于理财的帮助实在有限,就像研究气候变化的人要为自家挖水井时缺乏经验一样。

作为个人通常能够接触到的理财莫过于股票、债券、期货和外汇,其中期货和外汇波动太大,不但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一点并不适合我,因此只有股票和债券可以选择。对于债券来说虽然基本上没有风险,但收益也太低,并不适合现在的我,因此只有股票可以选择。股票风险较债券高,所以收益也高,这就是风险的溢价,也可以认为是风险的价格。每个年龄应对风险的能力不同,因此对于风险而选择也不同,按照约翰·博格的理论每个人在理财时都应该选择和自己年龄对应的风险,最简单而模型就是配置和自己年龄同比例的债券,其他配置成股票。但我并不想按照他的建议来,原因有三个,第一是我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我自认为会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二是因为国内债券市场并不成熟,而约翰·博格的理论是基于美国金融市场的;第三是随着资本的逐渐丰富债券的收益必然会持续走低,尽管股票的收益也必然走低,但机会总比债券多。尽管不打算配置债券,但在股票中我依然选择了超过半仓的银行股,而对于高成长的小盘股至今还没有碰,从这点看我是最保守的价值型投资者。和理论唯一不同的只是我用稳健的蓝筹股替代了债券而已。

上面关于理财产品的描述中其实缺少了基金,很多人虽然购买基金,但对基金的本质却并不了解,其实基金就是专业的基金经理帮你理财,而购买的产品也局限于股票、债券、期货、外汇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因此基金虽然看起来都叫一个名字,但实质上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差异很大,债券型基金基本上稳赚不赔,货币基金其次,股票型基金又分为指数型,成长型,混合型等,对应着不同的风险。因此在购买基金前一定要研究清楚不同基金的运作本质及风险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另外基金的收费模式也需要弄清楚,否则很有可能基金经理年入几千万,而基民却在亏本。

我想通过学习自己打理自己那点余钱,这不仅可能获得收益,同时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在金钱激励下我想我会更有动力。而将年收益目标确定在大于10%,仅是因为以我目前在股票上的知识积累仅能支撑之一目标。算上目前这次,我曾三次进入股市,前两次都是靠道听途说的消息或亲友们的解说炒股,结果每次都是赔本退场,还好每次损失都在5%以内。这次进场差不多半年多,获利一直在±2%区间内震荡,虽然没有盈利,但也算站稳了。如果能和人生类比,我想下一步就应该朝前迈步了,这也是我确定明年股票获利10%的原因(基于宏观面我觉得明年银行股应该能整体复苏)。

年复一年,我必将老去,惟愿在这个过程中多一些恬适,少一些忐忑。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12  访客  6  作者  6
    • 阿锋
      阿锋 1

      少年不知愁滋味,全文没觉的油腻,爱运动、爱读书还会理财

        • 水拍石
          水拍石

          @ 阿锋 其实你列举的这些都是油腻后才会做的事情,年轻时谁不是躺平的。

        • 邹振忠
          邹振忠 1

          哈哈 计划可执行,可验收吗?不过都认真去执行又挺累的,比如说的每周跑步两次。

            • 水拍石
              水拍石

              @ 邹振忠 都是可量化的,除了理财外其他都很容易年底检验。顺便自夸下,我现在的生活很自律,也很规律,所以除了最后一条其他的应该都能完成。

            • 青山
              青山 4

              phtony似乎短时间学不会
              是“python”吧?

                • 水拍石
                  水拍石

                  @ 青山 你说得对,是我写错了。

                • 拾风
                  拾风 6

                  人到中年,且战且退,不再锋芒毕露,也懂得了爱别离、求不得,终于能坦然与自己和解。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明白的多了,在乎的少了,稳扎稳打保证不翻车。

                    • ChengNan
                      ChengNan 4

                      嗯……差不多的年龄
                      其实,只要保持一个好心态,即便到了80岁也会是一个老不羞的……不对,打错了,是老顽童才对 哈哈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确实是真理;活着,就保持学习吧。

                        • 水拍石
                          水拍石

                          @ ChengNan 心理不老就永远不会老,保持年轻的心态。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