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耕读传家到家和万事兴

评论2字数 1950阅读模式

儿时生活在北方农村,很多人家的院门都有一块“耕读传家”门匾,儿时不甚理解,仅做农村人也要读书解。但随着时光变迁,再回故乡已经不见耕读传家,取而代之的是家和万事兴、吉星高照等。从木门楼配“耕读传家”到水泥门楼配瓷砖“家和万事兴”,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

从耕读传家到家和万事兴

我一直认为砖木建筑更富中国建筑之美,而水泥建筑则失去了这种神韵。除了造型外材料才是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我心目中砖木代表了农耕文化,而水泥则代表了现代工业文明,两者属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而耕读传家则代表了中国小农经济思想,搭配砖木结构的门楼是对小农经济的完美诠释,这才是印象中的中国农村。

耕读传家四字中耕居首位,而读居次位,说明耕更重要。这是因为小农经济中耕读传家者多为普通富有人家,每代仅能够供得起一两位家族优秀人才读书,只要能考的上秀才就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而举人不是普通耕读家庭所奢望的,如果每代都有举人那就是书香门第,而不是耕读人家了。这样看古代的耕读人家和九十年代的小康家庭很像,通过勤劳致富,然后举全家之力供一位大学生,希望后代终有光耀门楣的一天。

古人为什么热衷于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相比现代,古代读书更是改变阶层的唯一出路,所以读书也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唯一希望。在古代如果中了秀才本人可以免徭役,有些朝代可以连同数量不等的家人免徭役,而且还享有见县官不跪,一般案件不受刑等特权。考中秀才可以给官员当吏,随着官员升迁吏的身份也水涨船高,所以吏是仅次于官的权力阶层。如果有秀才功名而不从吏,那么也可以做乡绅,也代表着一种高于普通民众的阶层。

如果能够中举,那是可以为官的,并且举人的家人及家奴也可以免徭役及税赋,所以古代如果考中举人的话就会有大量小农拖家带口依附,献上财产将自己降低到佃户,举人于是便能一举从小康之家变成有产阶层的地主。但是普通的小康之家并不具有培养举人的财力,因为古代上学成本很高,一家能够让一个人全脱产读书已经不易,更别提选择有名气的书院。和现在读书一样,家庭富有能够竞争到名校学区房,孩子上好大学的概率就比上普通中小学的孩子高。当然无论何时都有偶然事件,但不能拿偶然事件当通例来讲。

鉴于这个原因,古代普通人家都想耕读传家,因为这是最接近现实的目标。由此可见古人对未来的预估比现代人保守,如果现在问一个孩子他长大想干什么,一大半都会说想当宇航员,而很多家长也会支持孩子的这一梦想。

之所以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是因为在古代对社会地位的界定有两个衡量标准,一个是财富,另一个是身份。财富可以靠积累获得,但身份却只能靠读书。虽然每个朝代经济拮据时也可能卖官身,从而也可以通过金钱获得这种身份。但这种捐官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有限制的,比如四品以上官员子女能捐什么官,五品以上官员子女能捐什么官,而白身基本上是不可能捐官的。所以绝大多数时期读书依然是转变身份的唯一途径。

那么古代人为什么要有官身呢?其原因是附着在官身上的资源和权力配置。古代社会资源配置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市场决定的财富配置,而另一种是由身份决定的地位及特权,而后者只能通过官身来实现。除了上面说的免税和徭役、见官不跪、一般案件不受刑等特权外,还有众多的特权,比如骑马、穿绸缎、穿特定颜色和款式的服装、修大门、特定用度的器物等。正是这些特权将人们分成两类,有些大商人虽然家资巨万,但没有特权出门连马车都不敢坐,只能坐牛车或骡车,锦衣也只能晚上偷偷在家穿。

正是因为这些,才使得古代人都热衷于读书,将延续读书作为家族最重要的使命。“耕读传家”,耕是生产,解决生存问题;而“读”则是寻求改变的希望。

现代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耕”对于家庭收入已经微乎其微,而“工”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来源。同时读书也成了全民必然经历的事情,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全民教育,“读”不再稀有,所以耕读传家的社会基础已经消失。

所以“家和万事兴”、“吉星高照”等门匾取而代之,反映现代生活的家训。古代读书重要,所以门匾上写明“耕读传家”,现在“家和万事兴”则说明和睦更重要,也说明很多家庭并不和睦。我在很多文章里说过这个话题,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所以在物质上越来越独立,社会组织形式由家族逐渐转变为家庭,甚至是独立的个人。同时在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独立,逐渐的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和古代的家族观念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矛盾必然增多,因此“家和”成了第一诉求。

我不禁想,假如有一天人类社会因为环境恶化而健康问题不断,那时会不会将门匾换成“无病是福”等。

略思量,对故乡门楼建筑形式和门匾变化的不适应,很可能是对家乡从小农经济转变为工业化村镇的不适应。记忆中故乡总是恬适、宁静的、逐日而做的田园生活,但再回故乡已经成了缩小版的市郊,那份思忆已经不再。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