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素市场改革政策解读

评论1字数 8965阅读模式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该意见发布标志着我国要素市场改革将进入一个新高度。每一次经济改革都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及组织、每一个县市、最终将关系整个国家此后的经济发展走向,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够读懂中央经济改革文件的内容。

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对于文件性的东西都一知半解,一部分人不关注,而关注的那部分人可能还不知其意。其实我个人认为国家应该对大的政策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比如现在网络上很流行的图解式或漫画式讲解,对于国家政策这样讲解似乎有损严肃性,但我觉得在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民大众了解,因此在政策普及和严肃性方面我个人觉得更应该选择普及性。

我很想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用图解的方式解读出来,但可惜寻找了一晚上也没有找到简单易用的制图软件,所以只能用文字的形式来说明。

一、什么是要素市场改革

要说明什么是要素市场,首先要说明下什么是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社会生产中所必须的资源及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及技术。当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要素越来越重要,而信息作为要素的地位也越来越凸显。

要素市场改革是指对我国生产中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进行改革,让市场在要素配置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进而达到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因此通俗的讲,要素市场改革就是对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生产要素分配方式进行改革,比如土地出让、比如劳动力自由流动等,而这场改革其实牵扯到了生产的方方面面。

二、为什么要进行要素市场改革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议说“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该决议是我国进行生产要素市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此前就有很多场合提及要素市场改革,但都没有这份文件说的系统和详细。

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商品市场发育较充分,也就是说市场在商品的定价、流通、分配等方面发挥了充分作用;但是在要素市场,从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来看,政府对这些市场的干预仍然较多,使要素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体间配置不均衡,从而导致生产要素配置低效和非国有制经济缺乏竞争力。这种情况长期产生的结果就是群众被要素配置“间接征税”,从而使可支配收入减少,降低消费力,这也是我国近年来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

要素市场改革的目的就是让不同所有制经济体有平等适用成产要素的机会、具有公平竞争生产要素的权利、其获得的生产要素同等受法律保护。

三、这次的《意见》要改革什么?

下面是重点部分,也是对这份文件的摘要概括,需要用心看。

【土地】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总结: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摆脱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同时提高农民的权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下放建设用地管理权限,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

【劳动力】

深化户籍改革;④

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

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总结:消除户籍壁垒、打破附着在户籍上的福利界垒,让人才有序、畅通流动;完善职称评定体质、让各种经济体的从业者都有职称获得和提升的公平环境;加强人才吸引。

【资本】

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

加快发展债券市场;

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总结: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增加金融服务供给,让各种经济体都能轻松获得发展资本;同时减少审批环节,消灭权力变现的土壤(分号后面半句是自我解读,文件中没有相关信息)。

【技术】

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

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

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保护知识产权,激发技术创新及转化活力;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让资源配置更公平、更高效(非公有制主体可能会获得资源,而原来多吃多占的“大牛”可能要瘦身);加强技术国际间合作。

【数据】

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总结: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使数据管理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个人认为会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及大数据商业应用的法律底线。

四、这次的《意见》要素市场改革的具体目标及其方法

【五大目标】

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实现方法】

1、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

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

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总结:减少政策法规及行政对要素价格计分配的影响,政府将转变为全职裁判员,国企即使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日子将要过去。

2、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

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

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

增强要素应急配置能力;⑧

五、《意见》内容通俗化解读

1、会提高农民收入;

2、会提高个人收入在国民财富中的分配,通俗的说就是大概率以后几年工资涨幅会比较大;

3、知识产品保护将更严谨,获取知识、信息、服务等可能逐渐付费;同时内容输出者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不是面对抄袭无处申诉;

4、以后除特大型城市外,其他城市落户将不是问题;

5、外来常住人口将更容易获得市民待遇(外来常住6个月以上,但无户籍人群);

6、“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异将越来越小,我个人猜想大概率是体制内进一步打破铁饭碗,推广合同制;

7、“人才”将越来越值钱,人才将越来越受尊重;

8、职务科技成果确权明晰,可以避免自己侵占自己科研收益的犯罪发生;

9、资本市场管理将越来越规范、各种披着“理财”、“私募”外衣的诈骗越来越难存在;

10、上市越来越容易,但上市后“圈钱”越来越难;企业融资越来越方便,但像靠融资不还发家致富越来越不可能;

11、国际合作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开放,中国融入全球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

12、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数据的使用越来越规范、监管越来越严;

13、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我国可能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14、建设用地可能会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预示着房价将会维持平稳(年浮动5%以内就算平稳);

以上解读都是个人之见,受知识和阅历所限,难免有疏漏及错误,如有争议之处请留言。

结语

要素市场改革是我国近20年来最为重要的改革,我认为其重要性完全可以和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相提并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将是深远的。我相信《意见》预示着随后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加速进行,并且长期改革,今后将出台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让经济顺利完成转型。

其实在说要素市场改革之前,我很想说说我过的经济改革史,将以前的经济改革梳理一遍,以通俗的话语或图文形式呈现出来,以增强大家的阅读兴趣,进而增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了历次改革目的、过程及结果才能更好的理解现在进行的要素改革或者说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一改革,也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一改革。

但同样因为个人学识及制作能力所限,今天并没有将其他改革部分一起发出来,但今后我会抽时间学习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将这部分改革史精简呈现出来。对于有经济学爱好的人,在此我推荐吴敬琏先生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一书,对我国的经济改革讲的最为透彻,很值得拜读。

附录:《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以上内容都是我对《意见》的解读,但个人水平有限,解读肯定不全面,也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下面将《意见》全文附录于文尾,有兴趣的可以阅读全文。为了保证大家阅读注释的方便性,《意见》全文被折叠,需要点击展开。

展开收缩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2020年3月30日)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现就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决定,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二是健全制度,创新监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三是问题导向,分类施策。针对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四是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坚持安全可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培育发展新型要素形态,逐步提高要素质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二、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三)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

(四)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五)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以多种方式推进国有企业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六)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供应三年滚动计划。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加强土地供应利用统计监测。实施城乡土地统一调查、统一规划、统一整治、统一登记。推动制定不动产登记法。

三、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八)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优化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选人用人机制,深入推行国有企业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加强就业援助,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加快提升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

(九)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创新评价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职业标准,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加快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完善技术工人评价选拔制度。探索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证书互通衔接。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畅通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通道。在职业资格认定认可、子女教育、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等方面,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四、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十一)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建设。

(十二)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十三)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建立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机制。

(十四)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证券、基金行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推进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

五、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

(十五)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

(十六)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坚持目标引领,强化成果导向,建立健全多元化支持机制。完善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修订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及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和科技创新咨询制度。

(十七)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加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应用技术类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

(十八)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鼓励商业银行采用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益质押等融资方式,为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服务。

(十九)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加大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力度。开展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发展离岸创新创业,探索推动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发展技术贸易,促进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技术出口。

六、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二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

(二十一)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

(二十二)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研究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

七、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二十三)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落实并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提高债券市场定价效率,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十四)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理行使要素定价自主权,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构建要素价格公示和动态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建立要素价格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要素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调节机制。加强要素领域价格反垄断工作,维护要素市场价格秩序。

(二十五)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价值。

八、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二十六)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规范要素交易平台治理,健全要素交易信息披露制度。

(二十七)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研究制定土地、技术市场交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进实物资产证券化。鼓励要素交易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形成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流转交易、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十八)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打破地方保护,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交易行为,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防止发生损害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的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健全交易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二十九)增强要素应急配置能力。把要素的应急管理和配置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适应应急物资生产调配和应急管理需要,建立对相关生产要素的紧急调拨、采购等制度,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九、组织保障

(三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研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本意见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三十一)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获取要素。

(三十二)推动改革稳步实施。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示范。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不符合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按程序抓紧推动调整完善。


①该处及下文中的《意见》都指《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②在土地方面这条应该是对农民最大的利好,以前的土地财政基本上是建立在城乡土地二元化的基础上,城市由农村廉价征收土地,然后高价出让建设用地,以此获得大量的土地出让利润,以后农民应该会受益更多;

③最具代表性的是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给地方;

④3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原则上取消落户限制,推进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推动城市群户籍、入学、医疗等资源整合;

⑤为吸引国外人才准备的,人才要素不但要在国内自由流动,也要保证从国外向国内的畅通流动;

⑥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改革无过于注册制取代发行审核制,2019年末审议通过的《证券法》规定,将于将于2020年3月1日起取消股票发行审核制;

⑦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看到将数据作为一种单独的要素来单独列出,由此可见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法律上被确定了其价值。或许关于数据应用的详细法律将会马上出台,以后个人数据被滥用的行为可能被约束;

⑧将增加在突发公共事件事政府对要素的调配力度,与此相关的可能是要素统计更为准确和储备更为充足;

⑨我一直认为要素市场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是一回事,但网上言论看基本上认为要素市场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对此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其中差异在哪里。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