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着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讲了一大段道理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坐车的时候给别人让座了吗?”,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个声音说让了。老师很失望,再问了一次,还是只有几个声音回答。
老师有点愤怒了,点名问道,“小明,你今天给别人让座了吗?”。
“没有”,小明答道。
老师觉得太不像话了,居然没有几个人让座,便开始教导小明:“小明,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必须有礼貌,有爱心,给别人让座是一中美德,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格。古人曾说不以善小而不为,古人尚且知道向善,在今天这样一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你们居然连让座这样一件小事都不会做……”。
听了老师一大段道理之后,小明觉得有点委屈,便说道“老师,我……”。
小明还没有说完,老师便声色俱厉的说道:“小明,你连让座的自觉性都没有,还有什么好狡辩的,罚你站着听课”,老师边怒叱小明边扫视着下面的学生,学生居然没有一个面有愧色,都一脸天真的看着她。老师越看越生气,又酝酿着该如何教导这一群没有爱心的学生。
这时小明又说“老师,我……”,“你有什么说的赶紧说,连让座的自觉性都没有还这么多狡辩”,老师愤愤的说。
小明小心翼翼的说,“老师,今天我来的时候是站着的,没有座位能让给别人”。
“怎么不早说……”,老师一脸……
最近老在街头看见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八字北京精神的标语,标语随处可见,但怎么践行却始终没有见到过政府的表率及相关的详细说明。按照官方的说明,八字精神中“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
这八字标语看初起来气势磅礴,内蕴丰厚,含义充实,但是仔细推敲,却觉得八字如同悬挂于风中的四片叶子,虽然美丽,但却不具有任何特别之处,其意义也可有可无。
首先对于这个北京精神所指代的“北京”这个主体应该是北京这座城市还是生活在北京的人没有明确的说明,按照思维习惯应该是生活在北京的人才对,因为一个城市作为物质的存在并不具备任何精神。如果这个主体真的是生活在北京的人,那么又有问题出来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北京人。世代生活在北京的原居民,拥有北京户籍的人,还是一定时间内在北京生活的人?在这三类人中,一定时间内生活在北京的人显然不能算作北京人,因为这群人除了承担纳税义务之外是被排除在北京之外的,没有任何的权利和享受任何的福利。拥有北京户籍的人是否就算作北京人也值得商榷,因为很多有北京户籍的人一直生活在外地,而不是北京。世代生活在北京,且现在仍生活在北京的原居民应该确切的算作北京人。
2012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据说已经突破3000万,拥有户籍的的人口官方公布的数字为1246万。民国时期1948年北京人口为203万,假设那时的北京人以后都世代生活在北京,从1948年到现在全国人口增加了3倍,按照这一比例,从1948年开始就生活在北京的原居民应该为610万左右。610万原居民只占3000万生活在北京的人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的人是否能够代表整个北京,这便是北京精神的第一个症结所在。
其次,爱国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品格,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国重于家、重于个人利益,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品格,而非只有北京人才具备。既然整个中国人都具备,那么就没有单独拿出来作为北京精神,中国人共同拥有的品格,不应该被北京所独占。
再次,北京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也值得商榷,600万原居民是否都有创新精神不好做评论,但北京大多数的包租公都是原居民,大多数的居委会大妈等岗位也是原居民,穷其一生来遛鸟斗狗的也大多为原居民,至于剩余的在某些岗位兢兢业业工作的原居民是否有创新精神就更不好确定了。以如此不确定的一个概念来作为北京精神显然很唐突,字面虽然好看,但显然没有经过慎密思考。这时如果将主体换一个概念,将所有生活在北京的3000万人作为北京人来看,也许创新这个精神便可以和北京占上边了,因为全国最多的大学和最多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因此在国内可以说北京具有创新精神。但是用外地人的精神来说明北京具有创新精神,似乎有点讽刺。
最后,北京是否真的包容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政策层面其实北京是一个封闭的城市,很清晰的划清了北京人和外地人的界线,将外地人彻底的挡在北京之外。北京原居民作为个体是否具有包容精神也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曾经有人说北京人的排外甚于上海人,而上海人的排外以前则是国人尽知的。生活在北京不用问,只要用眼睛看就能从行为模式将生活在北京的人分成两类,一类为原居民,一类为外来人。外来人无论来自那个省份都有相同的行为模式,而北京原居民则保持着他们的行为习惯。这个现象就如同油滴于水中,虽然同处一个容器,但层次分明。因此分开来看,北京这个城市具有“包”的精神,可以接纳全世界的各国人,但处于城中的人却并没有融为一体。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公交车,如果坐车的人都具有爱护车上的卫生及设备,且具有谦让的精神,同时又善于思考,那么就可以说这辆车具有“爱车、创新、包容、厚德”的精神。但是当这辆车只有十个座位,但是车上却有五十人,且车上规定只能北京人坐座位时,这辆车便失去了包容厚德的精神。因为有座位的北京人不可能把座位让给外地人,因为这不仅是利益问题,同时也是身份的问题,而外地人也不会让座,因为他们无座可让。久而久之,车上的人便失去了相互礼让的习惯,进而形成鲜明的两种人,一种永远坐着的,一种永远站着的。
花同样的钱乘车,一部分人永远站着,一部分人永远坐着。车上贴一张告示,说大家应该具有谦和礼让的品德,相互包容,且站着更利于思考,更利于创新。这便是北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八字精神。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