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

反内卷是现在的热词,新闻和各种会议、报告中随处可见。

这两天关于反内卷看到两条新闻,一条是有经济学家建议将CPI拉高到5-6%,以解决内卷问题;另一个是一篇研究报告,认为内卷和行业太分散有关,玩家数量多且规模小就容易内卷,所以治理内卷就应该提高行业集中度。对于这两个反内卷的建议,我个人都是持反对的态度,而且我认为他们都没有抓住内卷的本质。

认为内卷是因为物价太低,大家都没有钱赚,所以应该推高物价消除内卷,这是将结果当成了原因。正确的逻辑应该是消费小于供给,所以形成了价格竞争,进一步导致物价降低,而不是反之。但不能简单通过提高CPI的方式阻止内卷,比如说通过货币超发,用货币的贬值来提高名义价格,进而想消除内卷。我认为内卷的本质是产能过剩引起的供需失衡,是价格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利润率过低的表现,而不是价格过低的表现。

比如北京宫门口食品店一个馒头一元钱,其利润率绝对比一台售价一万元的85寸电视机要高;这时卖馒头不卷,但卖电视机的很卷,可见和价格关系并不大。要消除内卷,是要提高企业利润率,而非价格,所以我认为用助推通胀的手段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去产能才是有效手段,因为这才能解决供给过剩问题。

和去产能相关的便是上面我说的第二条消息,想要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逻辑是这样的,之所以产能过剩,是因为各地基于本地就业、税收等利益考虑;而忽略了区域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盲目的鼓励热门行业发展,造成了产能过剩;所以要提高行业集中度,从而更好地协调产能。这个逻辑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实行起来却很有问题,原因是这个逻辑的核心在于,认为行业集中后便能协调产能,协商价格,从而消除内卷,但现实却可能恰好相反。

比如外卖行业原来基本上只有美团和饿了么,现在加入了京东,只有三个玩家,但其竞争的惨烈已经达到了惊动监管部门的程度。再比如有一个阶段,短视频领域头部基本上只有抖音和快手两个玩家、电商领域只有京东和淘宝;他们各自的竞争都是白热的,一点协商定价的意思都没有。

所以,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进而来避免内卷这个逻辑,我是完全不认可的。或许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那就是国企垄断的领域,只有几个巨型企业听指挥行动,或许能取得一致性。但这个逻辑其实也不那么牢靠,比如现在通信领域,只有三巨头,但也竞争的头破血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毛利率都小于10%。作为参考,欧美市场电信运营商的平均利润率约为50%左右,且基本上都是私营企业,也没有实质垄断。

那么内卷的原因到底在那里?我认为可能是国人喜欢卷的性格,这不是某个人的性格,而是一种国民性格;而供给过剩只是这种性格的结果,并不是这种性格的原因。无论是在营利性行业,还是非营利性领域,国人都很难低头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喜欢抬头看着别人,然后默默的相互较劲。眼里和心里都缺少自我,而全是他人;这种性格怎么改变,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或社会哲学问题。

国人为什么性格里喜欢卷,他们卷的内在或外在驱动力是什么?这是另一个问题,但我不懂。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 acevs
      acevs 6

      最近看朱镕基的书发现,之前就有过“反内卷”,不过叫做打破铁饭碗,

      https://chatgpt.com/s/t_68d1115c594081919eec311ac606a94a

        • 水拍石
          水拍石

          @ acevs 我怎么觉得打破铁饭碗是鼓励大家卷起来呢?和现在的反内卷刚好是反着的,那时体制内人躺的太平,才需要赶起来以提高效率。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