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大学教材要比国外教材内容少

评论3字数 1528阅读模式

这几年比较喜欢阅读经济学类的书籍,但大多集中于名家经典著作,而很少阅读教科书,原因是教科书虽然系统,但大多比较浅显,讲的不够透彻。这也许和大学的学时安排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如过太过深入的学习可能会导致大学期间学不完应有的课目。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毕业其实只是专业学习的开始,大学教育只是让学生系统的了解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而没有做深入研究。

这一结论可能会让在校大学生备受打击,作为天之骄之他们经常以为只要大学上完就会是该领域的专家,很多学生大学还没有上完就开始指点江山,但工作后现实会让他们倍感挫折。中国古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很有哲理,绝大多数人一生可能一直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浑噩状态中。当然这句话也不含贬义,因为学习太过不见得会增加生活幸福感,人的很多苦恼来源于欲望的不能满足,对知识的欲望也一样,所以简单的活着其实就是快乐的生活。

接着说我阅读经济读物的事,因为一直阅读名家经典著作,所以对国外的教科书不是很了解。但去年到今年我接触了两本国外教科书,这两本教科书却让我对国内外教科书的差异有了深刻认识,那就是很明显国内教科书要比国外的内容更为简练。

去年想全面的了解下经济学的结构,从而补上自己未涉猎的部分,因此买了本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当然买这本书是误入正途了,原因是本来想买一本较全面的经济学框架书,如果是这个目的的话应该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或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相比于教科书来说可能有点深,而且成书年代较早(1890年出版),虽然是经典但相比于现在的教科书来说内容不够全面。

很明显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并不适合作为教科书来用,因为初入大学的本科生根本啃不动这本书,而且知识也不够新(尽管曼昆和萨缪尔森其实和马歇尔用同一个框架)。接着我又浏览了曼昆版《经济学原理》,这本书被哈佛、耶鲁、斯坦福等600所美国大学作为教科书使用,是标准的教科书。这套书分宏观和微观部分,16K两本书加起来差不多1000页。作为对比可以看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两本16K的书,加起来700页。

为什么国内大学教材要比国外教材内容少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下行,所以国家刺激计划接踵而出,为了加强对货币政策的理解,我买了一本弗雷德里克的《货币金融学》。这本书是一本教科书,16K本,560页厚。而目前国内大学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货币银行学》教材,16K本,429页厚。有些大学可能将货币金融学分成金融学和银行学两门课程来教,这样的话没门课程的内容就会更少。

为什么国内大学教材要比国外教材内容少

有一个事情必须说明下,目前国内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用美国相关书籍编著的,因此教科书目录看起来都很像。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相同的教科书国内的内容要少一些,为什么要精简内容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得而解,肯定不能说中国大学生不如美国大学生接受能力强,事实证明中国大学生入学时都很能学习,很聪明。除了接受能力的差异外,我觉得只有两个国家开设的课目差异了,可能国内大学开设的课目较多,所以相应的每个课目内容就被压缩。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有在美国读经济学或金融学本科的人可以留言讨论这个问题。

与教材删减相关的另一个话题就是中国大学毕业的同专业学生和美国大学毕业的是否有能力差异?这个问题我依然没有答案。但是我国大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学习西方经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还没有出现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大师,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当然这可能和我国在经济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体制有关,导致很难出现国际公认的经济学大师。

说到这里,我可能犯了好为人师的毛病,我认为大学生还是应该多阅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大师经典作品,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大学教科书实在太浅显了,考试分数再高也不能让你比别人强多少。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