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更能准确反映经济水平

评论2字数 3250阅读模式

近日网上流传很多关于中国14地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新闻,而人均GDP 2万美元通常被视为发达经济体的标志,所以由此产生了“中国已经有14地市进入了发达经济体序列”的言论。2019年发达国家整体人均GDP大概为4.8万美元左右,其中人均最低的拉脱维亚人均GDP约为1.8万亿美元。而不是发达国家,或处于发达国家临界的立陶宛人均GDP约为1.9万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的14个地市人均GDP确实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临界值。

但是是否是发达经济体主要指标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DI)”,2018年中国的HDI值也仅有0.758,发达国家挪威0.954、瑞士0.946、德国0.939、香港0.939、加拿大0.922、英国0.920、美国0.920、日本0.915,而拉脱维亚也有0.854、立陶宛为0.869。

用整个国家的HDI来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有失偏颇,下面我们用我国各省市的HDI数据来比较。因为目前网上找不到更新的资料,所以只能用2017年的各省市HDI资料。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更能准确反映经济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更能准确反映经济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更能准确反映经济水平

其他城市HDI分数更低,就不全部列举,感兴趣的话从注释③下载原报告查看。

从上面数据看,我国HDI14个人均GDP超2万亿美元城市基本上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最低水平,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这些城市就成了发达经济体呢?我个人认为不是,因为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标准很多非发达经济体的HDI得分比垫底的发达经济体还高。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成熟度、可持续发展性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也是我国所欠缺的。

不考虑评判标准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发育成熟度、男女社会地位是否平等、可持续发展等可能受感性影响的因素,仅以经济数据来衡量,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超过2万亿美元城市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别。因为人均GDP或人均国民收入和真实的发达与否关系不大,而更能反映这一指标的数据应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具体原因后面说,这样可以保证文章的连贯性。

2019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的城市为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北京为67756元、广州为65052元、厦门为为59018元、鄂尔多斯仅为49768元。以上都为人民币数值,折合成美元后只有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美元。2019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77万美元,2018年德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7万美元,2018年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7万美元。在看一些处在发达国家门槛上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2019年韩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0万人民币,2018年捷克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人民币,脱拉维亚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人民币,波兰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7万人民币。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40%;

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45%;

德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57%;

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63%;

再看看2018年国内数据:

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48%;

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44%;

中山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42%;

武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31%;

鄂尔多斯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约为27%;

下面再说说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同,从而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反应经济水平的最佳指标。

什么是GDP

GDP全名叫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举个通俗的例子,假如有一个公司年营业额为10亿人民币,就可以认为他的“GDP”是10亿人民币。

人均GDP就是总GDP的人均值。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人均工资,假如一个五口之家,夫妻双方每月各到手5000元工资,养两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假设孩子和老人不用交保险,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0元。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同

先说下一般规律: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GDP的一部分,所以数值上肯定小于人均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是反应经济水平的指示器,数值越大越说明“GDP含金量高”;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大则GDP对人均收入的贡献越大,“含金量”越高;

采矿、伐木等资源依赖性行业GDP对人均收入的贡献较低;

经济越发达的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的结果越大;

举例:

发展中国家,一个工人一天时间生产了10张桌子,总价值2000元,他当天领了税后500元工资,那么他的“GDP”是3000元,而“可支配收入”是600元。可支配收入/GDP=20%

发达国家,一个程序员写了一个小程序,总价值5000元,他当天领了税后3000元工资,那么他的“GDP”是5000元,而“可支配收入”是6000元。可支配收入/GDP=60%

所以说用GDP总量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其意义并不大,因为人口数量因素很重要,而加入人口数量因素后的人均GDP虽然比GDP总量好,但依然不能反应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不同经济体间产生同样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消耗的自然资源,所造成的污染、生产的增加值都是不同的,而这些在人均GDP参数上都体现不出来。

当然一个经济体和自己不同时期纵向比较的话这两个指标都是有很大意义的,但在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发达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和同时期其他经济体横向比较,因此这两个指标就意义不大。如果要进一步深化这个指标,其实考虑物价水平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说以购买力计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更有意义,但是在多国间统一统计标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现在网上有大量的文章将人均GDP,人均GNP,人均GNI统称为人均收入,这是错误的说法,当然这和当前自媒体文章泛滥有关。很多自媒体搬运工只是将其他数据改个名字就发出来,至于数据本身的含义他们根本不在乎。但阅读者长期读这样的文章就会导致对各种概念理解混乱,从而失去对数据的敏感性,进而失去判断能力。对很多经济现象大家总喜欢人云亦云,总觉得自己经常看自媒体文章应该是半个专家了,殊不知自己看的都是嫁接文章,其本身就没有自己观点,内容准确性都值得怀疑。

3月16日美联储宣布降息至接近零水平,并启动一项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国内自媒体马上兴奋了,认为是美联储技穷,美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要不美国怎么会一次打光所有子弹。这一轮调被大肆转发,所有人群都在讨论这一消息,甚至连小学生都在交流。但是到了今天美国又进行了多次刺激计划,看样子后面经济如果还是不振美联储还将有后续刺激计划,美联储弹药还很充足。

经济学是通过经济现象研究经济规律的,所以数据很重要,要想关注经济就要关注经济数据,尽管数据有时比较枯燥。


①2019年中国内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达14个,依次是深圳、无锡、苏州、珠海、鄂尔多斯、南京、北京、上海、广州、常州、杭州、武汉、宁波、厦门。

②关于发达经济体的界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严格地来说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才是用人均人均国民收入(GNI)界定的;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标准。当然对于发达国家的划定标准还有IMF标准、美国中央情报军等标准。而在人类发展指数这一标准中并没有人均GDP指标,而是包括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国民收入(GNI)、经济结构、经济可持续发展性等指标。因为GNI和人均GDP在大多数情况下比较接近,因此用人均GDP代替GNI也没有多大问题。点此可以下载《2019人类发展报告》

③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历史转型中的中国人类发展 40 年:迈向可持续未来》,点击文章名称可直接下载。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