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否需要谋而后动

评论字数 2541阅读模式

在成功学中经常会看到谋而后动的论述,讲做一件事情前要充分考虑利弊得失,然后再去做,这样成功的概率会高很多。传统的典籍中也记录了大量的谋而后动的故事,也记录了大量轻率导致失败的例子,因此在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形成了谋而后动的习惯。

谋而后动是一种好习惯吗?对于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事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好习惯,但对于希望生活有大改变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习惯。但生活中绝大多数都习惯于稳定的生活,所以谋而后动成了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

“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中穷和尚和富和尚都想去南海,穷和尚什么准备都没有,只有一瓶一钵;富和尚数年来欲买舟南下,但总觉得准备还不够充分,所以一直没有成行。过了几年穷和尚游南海而回,将所见所闻告之富和尚,富和尚只能面露惭色。

故事中富和尚就是谋而后动的典型代表,要旅游前先准备好各种用度、安排好时间、看好天气、调整好心情再出发,因为面面俱到所以一直很难全部齐备,数年后依然没有成行。穷和尚就是轻率出行的典型代表,有想法就马上实践,实践过程中面临挑战再想办法克服。

人们总想打有把握的胜仗,但殊不知人生遇到的绝大多数都是遭遇战而不是歼灭战,遭遇战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充分准备,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如果要想周全只能遁走避战,如果想要取得胜利只能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取舍。

人生有80%的选择都会是遭遇战式选择,而在遭遇战中能确保胜利的概率可能只有20%,面对如此低的胜利概率我们都要退却吗?如果一直退却也就意味着一直失去胜利的可能性,永远处于“保存实力”的状态。

美国总统林肯少年时家里很贫困,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15岁才开始上学,比同龄人晚了很多。24岁和别人合伙做生意,因为经验不足严重亏损,负债15年。二十六岁时,妻子去世。 二十七岁时,患神经衰弱。后来再次做生意,还是失败了。后来他8次竞选总统,但连续失败了8次,甚至精神崩溃过,在1860年他52岁时终于竞选成功成为美国总统。

当上总统后他就遇到了南北战争,刚开始节节败退,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赢得了战争,统一全美国,并再次当选总统。这时似乎是他享受胜利喜悦的时候了,但不幸再次降临在他身上,在他去福特剧院看戏时遭遇了刺杀,并身亡。

林肯总统一生中劫难不断,而所遭遇的失败也不断,用成功学的观点来看,他一生做出了太多没有把握的决定,如果没有最后的成功他可能成为教科书中失败的典型案例。但他最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总统之一,并且成为了不畏艰难、克服内心挫折感勇于前行,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

生活是否需要谋而后动

离成功最近的其实是失败,因为他们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而且失败总是比成功多,多次失败后才能孕育一次成功,所以失败才是成功之母。

很多人都在谋而后动,因为“谋”得太久,所以错失了很多尝试的机会,最终沦落为平凡。平凡的人总是在仰望成功者的同时嘲笑失败者,以为自己虽然不比成功者,但比失败者总要强一些。但是我觉得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才是同一类人,而平凡的人才是有别于他们的另一类人。

成功者不会取笑失败者,因为那是他们的对手,拳王最终必然被新的拳王所击败;球王最终必然被新的球王所击败;善战的士兵最终必然被其他善战的士兵所杀死,除非他们退出战场,否则他们注定最终也是失败者。平凡者永远坐在观众席,为别人的比赛喝彩,为成功者欢呼。

面对比赛每个观众都会评头论足,说的头头是道,但如果让他下场参赛他就会马上蔫掉。这时他肯能说比赛是专业人士的事,他怎么行,但关键问题在于在人生的赛道上他一直处于观众席,从来没有出现在赛场上。如果说他们也有赛场,那么可能是全民健身走,重在参与的项目。

文章写到这里,我并没有贬低普通人的想法,因为绝大多数人生来注定平凡,而我自己更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用一句电影台词来描述,“我生来最适合当特工,因为别人怎么看都不会觉得我是特工”。

其实人生本来就如此,成功与否可能取决于你选择当选手还是当观众,而不是取决于你准备有多充分,即使因为准备充分而取得胜利,那么也只是偶然的胜利,因为不可能每次面临选择时都准备充分。

我们常常会遇到在工作、生活、投资等方面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的人,这种人可能是因为准备充足而获得了胜利,所以他们经常看不起其他人。但在后面的选择中他们很容易遭遇失败,最终会出现“经过岁月的磨炼他成熟了很多”的结果,为什么会成熟?就是因为他在做其他选择时遭遇了失败。

在人生抉择中风险精神将人们分成两类,一类喜欢冒风险的,一类避免冒风险的,而成功者多出于喜欢冒风险者。风险就如同轮盘游戏,或许有规律,但运气成分更多,即使做了再多的准备大多数人注定属于失败者。

如果有人要问我怎么解释稳健的成功者,我只能说生活中确是有这样的人,比如娴熟的技术大拿、比如稳健的投资客,但他们在我的定义中只属于坐在前排的观众,而不是选手。一旦他们做出重大选择同样会面临变成失败者的风险,技术大拿可能因为路线选择错误而浪费大量时间,进而跟不上发展步伐;稳健投资客可能因高风险投资而亏掉资本。

谋而后动适合绝大多数人,但对于风险偏好者却是一剂慢性毒药,会使他们丧失进取心。

“年轻的时候还喜欢闯一闯,年龄大了就变得稳重了”,这是大多数人的写照,也是绝大多数成功人士为什么喜欢“折腾”的原因。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有高风险偏好,他们冒风险不仅是因为喜欢胜利果实,而是他们喜欢风险本身。

很多人都很纳闷那些首付们那么大年龄了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生活,钱多的几辈子都花不完了还折腾什么?要是自己有那么多钱肯定要好好享受人生了。王石说他很同情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发愁一年几十亿美金怎么花出去,导致这几年衰老的非常迅速,头发都掉了很多,挺同情他现在的处境。”

比尔·盖茨的痛苦我们一般人是感受不到,这并不是王石在矫情,而是因为对比尔·盖茨来说花钱也是一种高风险的事。将钱投入慈善事业,是投在对非洲贫困人口的救济上、还是投在对全球重大疾病患者的资助上、或者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上?到底哪种需求更迫切,投资后如果监管执行情况和效果反馈,善款怎么分配、会不会因为分配问题引起冲突,最终会不会社会效益适得其反?这些都是他要考虑的花钱问题。

人生要成功必然面对选择,而要想成功尽量趁年轻,否则可能会岁月如歌空蹉跎。

世界很多彩,但绝大多数人注定只是观众。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