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鼠自杀二三事

旅鼠是一种居住于北极的鼠类动物,体形椭圆,四肢短小,尾巴粗短,耳朵很小,和我们日常见的田鼠相似,但体型小很多,体长最大只有十五六厘米。旅鼠有很强的繁育能力,并且在适当的自然条件,如食物丰富、冬天短暂等较适合繁育的时候迎来繁育的“大年”,数量急剧增多。

在繁殖的大年,旅鼠群体数量急剧增多以后,就会表现得焦躁不安、经常不再进食,啼叫不停,并且跑来跑去。直到有一天旅鼠在首领的带领下,成群结队朝着一个方向跑去,无论前面是平地还是大山、直到遇到大海并义无反顾的跳下。谁也不知道旅鼠为什么要跳入大海送死,这成了一个谜一样的存在,以至于生活在西伯利亚的雅皮克人认为旅鼠是来自上天的动物。

于是人们以人类的聪明思维来猜测旅鼠到底为什么要跳入大海,最终得出了两个结论。

第一种结论、旅鼠是一种胆小的动物,一旦受到惊吓就会惊慌失措,这时所有的旅鼠都会跟随头领的脚步逃跑,即使是跳入大海。

股神巴非特以此来形容股市中的散户,在股市处于上升阶段时像旅鼠繁殖速度一样快速的进入股市,而当有风吹草动时又会盲目的跟随消息一起跳入大海。巴菲特先生在股市中一直喜欢看基本面,而很少关注消息面,因为他觉得人应该相信自己,而不是消息。消息通常都会被有目的性的控制,而这种控制通常并不是有利于散户的,但散户们总是喜欢盲从,像旅鼠跳入大海一样葬送自己的利益。

第二种结论、旅鼠是一种伟大的动物,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当种族数量过于庞大时食物等资源就不足以支撑所有成员所需,所以有一部分成员为了种族的存续而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跳海自杀。

以上两种结论其实截然不同,巴菲特先生认为旅鼠跳海是一种盲从,是胆小懦弱的表现;而后一种结论则认为旅鼠是一种大无畏的动物,为了种族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那么到底哪种结论是对的?有社会学家总结了,旅鼠平时是一种胆小懦弱的动物,但一旦遇到种族存亡的时刻就会变得大无畏起来,为了种族利益牺牲个体生命。这似乎是一种完美的解释,即说明了旅鼠为什么懦弱,又说明了旅鼠为什么会大无畏的结队跳入大海。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人们对于旅鼠的认识可能最早来源于一部迪斯尼电影《白色旷野》,该电影于1958年上映,是一部动物纪录片。片中记录了挪威旅鼠在繁殖大年数量过多时,它们就成群结队跳下悬崖集体自杀的场景。这部纪录片最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我猜测能够获得奥斯卡奖或许跟旅鼠大无畏的精神有关。

但后来方舟子揭露该片关于旅鼠跳海的场景是伪造的,下面引用方舟子原文部分内容:

迪斯尼在1958年拍摄的记录片《白色荒野》中,就记录了旅鼠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跳海自杀的场面,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说。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影响深远,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动人传说在西方家喻户晓。不过那部记录片的场面是伪造出来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拍摄的,那个地区并不产旅鼠。摄影组到北极地区向因纽特小孩买了几十只旅鼠,让它们在一个覆盖着雪的转盘上奔跑,从各个角度拍摄,剪辑后就出现了成千上万只旅鼠大迁移的情景。之后,摄影组把这些旅鼠带到悬崖上,希望拍摄它们跳到悬崖下的河中淹死的场面。不料旅鼠却不愿往下跳,在等了两天之后,不耐烦的摄影组把这些旅鼠赶下了悬崖,人为制造了跳海自杀。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尽管旅鼠生活在北极圈附近,但旅鼠生命力很强大,从不冬眠,冬天它们依靠雪地下的草根或预先储备的食物度过。旅鼠繁殖非常快,出生后不到一个月就达到性成熟,而一次可以生产12只幼鼠,每年可以繁育12次。因此每当遇到食物丰富、冬天短暂的大年时,它们的种群会爆发式地增长,成长为原来的几百甚至上千倍。

旅鼠数量急剧增多就会发生食物短缺问题,所以他们焦躁不安,经常不能进食。出于动物的本能,他们会为了争夺食物和配偶会生斗争,斗争异常残酷,经常会出现斗争中旅鼠相互致伤或致死的情况,最后失败的一方不得不迁徙到更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和新家园。这就是西伯利亚的雅皮克人认为旅鼠是来自天空的动物的原因,突然地来又突然的消逝。平时旅鼠因为天敌的原因数量缩减的很快,但当自然条件较适宜繁育时数量又会急剧增多,随之就是大迁移,其他地方就会突然出现大群的旅鼠,使人产生从天而降的错觉。

研究表明旅鼠是会游泳的,在迁移过程中当遇到河流时旅鼠通常会跳入河中游过河水,然后继续迁移。当遇到大海时旅鼠依然出于渡河的习惯,跳入海中想游过去,结果力竭而死。因此旅鼠跳入海中并不是因为懦弱而盲从,也不是因为无私而自杀,只是和其他动物一样的自然迁徙。

《白色旷野》将纪录片拍成文艺片,误导全世界观众半个世纪,将正常的动物迁徙赋予了大量的人性,这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现在已经不得而知,网上也查找不到相关资料。

但据我猜测这可能和当时的美国政治文化环境有关。二战后美国集团为外实行冷战,对内实行高压恐怖政策,在50年代初期,麦卡锡成为反共的极右代表,他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见的人。麦卡锡主义的诞生使得美国人民民主受到严重威胁,进步人士和文化人士受到极大迫害,人们相互监视、相互告密。这种环境使年轻人失去了信仰,大量饮酒,放纵自己,最终产生了“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

但当时美国的上层社会却有很多人支持麦卡锡主义,这里面就包括好莱坞的明星和老板,他们积极参与对共产主义者的清洗。而迪斯尼公司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积极参与并推动麦卡锡主义,不但在报纸上发表公告,公开指责共产主义者发动罢工,还与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密切合作,动用自己的资源在其游乐园和动画片中为联邦调查局服务。

关于旅鼠自杀二三事

怀念家人的旅鼠(The Lemming with the Locket)

而旅鼠结队自杀的形象最早就出现在1955年迪斯尼工作室出品的史高治叔叔的冒险系列漫画中,在《怀念家人的旅鼠(The Lemming with the Locket)》中。《怀念家人的旅鼠》及1958年的《白色旷野》都处于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严格保持“政治正确性”之时,而当时的政治正确就是舍个人为国家的国家意志主导。

旅鼠为了种族的生存而选择部分自杀的故事虽然是个虚构的情节,但这并不妨碍这个故事是一个好故事,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人都喜欢对故事的来源刨根问底,但却忽略了故事本身,如果只将故事当“故事”看,很多被证伪的故事其实都是好故事。这种作伪或许是人们对于美好的一种向往,诸葛亮智近于妖,八贤王正气凛然,陈真扬国威等故事莫不如此。

就如同《故事就是故事》这首歌里唱的,“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关于故事太认真你就输了。


①方舟子:旅鼠集体跳海自杀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北京科技报》)。

②参考《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作者张欲晓。

③参考环球视野《好莱坞的电影意识形态输出及应对》,原作者不详。

④参考果壳网《被人误解很深,旅鼠压力很大》,作者紫鹬。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