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

16字数 1539阅读模式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高知饭局,几个博导,其中还有两位是国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了活跃聚会的气氛,中间大家惯例八卦,说起了最热门的中国领土面积增加到1045平方公里的新闻,振奋的情绪瞬间弥漫在餐桌上。但每个人分享的内容都基本上来源于自媒体,听了一圈也没有什么新料,所以我一直没有对此发表意见。

其实在这个新闻刚出来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新闻是援引自然资源部发布2023版地图的新闻,但截图中并没有丝毫和国土面积增加相关的内容,而增加部分全凭自媒体编造。为此我专门查询了自然资源部的官网相关新闻,结果确实没有提及国土面积变更。不死心,我又查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首页上依然写着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顺着自媒体的思路,说是新版地图相比于旧版更改了国界线,所以国土面积增加。刚好我以前在自然资源部承办的标准地图网站上下载了2016版的中国地图,再次访问该网站,下载了2023版的,结果对比后发现分界线并没有改变。在能确认的资料证实下,我国新版地图将国土面积更新为1045平方公里是个假新闻。

说完国土面积的新闻,接着又聊日本排放和污水问题,但依然是一股自媒体味。声讨完日本后,有人问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这条新闻突然就不热了?怪完美国后,有人说了一句,中国出口海产品的量远远大于日本,核废水事件对中国经济的伤害远比日本大。于是话题又转到了以后两三年海鲜到底能不能吃的问题上,依然是自媒体味,核污染的半衰期因元素不同周期从十几年到上亿年不等,两三年过后对我们的影响其实和现在差不多。但很有可能,两三年后对核废水事件的记忆和关注已经衰减的趋近于零了,因此海鲜又能吃了。最后又为新疆养海鲜的先见之明自豪了一把,但我认为这刚好是核污染事件中抢购食盐的“反版”。

 

每个人都有知识局限,在自己认知范围之外和常人无异,因此即使高知人群也不可能无所不知。但让我惊讶的是一桌人居然在差不多时间接收了近似的自媒体信息,即使该信息有严重的局限性和漏洞,但当大家都接受并输出后在此刻这个小圈子里就基本成了真理。饭桌上的人来自不同的省份,但却从不同渠道接收了近似的信息(每个人不可能有相同的信息获取渠道),这让我对信息茧房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

信息时代信息泛滥,原本应该对应的是信息丰富,每个人接收到的是差异化更大的信息才对。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信息严重趋同,互联网上充斥的只是对热点信息的简单编造,而热点通常生命很短暂,这就注定很难有人去深入钻研。

 

在这样一个时代,个人能不能完全避免被垃圾信息绑架?我觉得很难,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分辨信息的真实性,也很少有人愿意花精力去分辨。那么能不能减少获取垃圾信息的总量,从而减少伤害?我觉得同样很难,自问下,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几个人能自控不去看自媒体?无论看自媒体的初衷是娱乐、解压、博闻、或学习。

自媒体不可靠,书籍是不是更可靠一些?但书籍也有和网络媒体同样的问题,现在书籍也是在泛滥,到底那本书是好书,如何寻找到好书?在网上查找,或看好评率是唯二选择。但网上推荐多的很可能是自媒体小编转发多的,而好评多的很可能是最好喝的鸡汤文。推荐多和好评多只代表被关注的多,并不能代表内容质量高。我也是这两年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很多评价很高的书有一大堆替代品,读两本后同类的书只看目录就知道大概在讲什么。高深的话术反复看几遍后和白开水差不多,但却被初接触的人奉为圭臬,时不时喷出两个以自豪。撒播的人多了,其他人就以为是好的。

儒家的典籍,宗教的圣书其实是最大的茧房,隔绝了浩瀚的新知。

 

信息茧房的形成到底是不是因为信息过于泛滥?完全不是。信息茧房的形成只是因为别人把持了你的信息筛选权,无论这种把持是来源于算法、专家、意见领袖、大众、还是权力。因此,迷信一切权威都会让人更无知。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16  访客  9  作者  7
    • 威言威语
      威言威语 5

      我觉得摆脱信息茧房还是在于提升自己独立思考和对信息判断的能力。在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还是在学习中获得的。主动出击,拒绝信息投喂,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沉浸于算法推荐日复一日的同质化内容当中。

        • 水拍石
          水拍石

          @ 威言威语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自认为自己一直在学习中,但他们却被茧房困得越来越深。比如从自媒体小视频关注世界新闻的人,看的全是符合自己立场的内容,这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立场;而空巢老人看到的很可能永远都是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新闻。

        • 紫慕爱摸鱼
          紫慕爱摸鱼 0

          所以我觉得逛博客比看热榜有意思,博客的差异化内容能引起多方面的思考。

            • 水拍石
              水拍石

              @ 紫慕爱摸鱼 赞同你的观点,除了内容差异化外,博客没有被利益驱动,内容更真实。

            • 小陈故事
              小陈故事 3

              从自己的感觉来说,大数据精准推送是很可怕。一直推断你的G点,让你一直停留在舒适区里。以今日头条为例,以前我是网易新闻的用户,我还是能收到一些相对公允观点各异的资讯,自从转用今日头条后,收到都是一些一边倒的信息,起初我还以为很多人的观点一致的原因。经过分析后,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成了蛛网里的昆虫。这很可怕。如果是从小被这样包围的话。

                • 水拍石
                  水拍石

                  @ 小陈故事 这是被互联网定制的用户,用的越久粘性越高。

                  • wu先生
                    wu先生 4

                    @ 小陈故事 有些人想打倒今日头条们,但从统治阶级出发,他们还真的需要这些工具。

                      • 水拍石
                        水拍石

                        @ wu先生 其实在我看来国家也不需要今日头条们,他们坏不了什么事,也干不成什么事。体量很大,但却无足轻重。

                    • 拾风
                      拾风 5

                      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化,是信息传播效率极致化的必然结果,跟追求行政效率最大化必然是集权一样。有利有弊,从信息获取和治理效果而言,是非常高效方便的,但带来的弊端必然是趋同,没有百花齐放的观点,也就失去创新和孕育新思想的土壤。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我感觉主要还是商业模式原因。自从信息能够卖钱以后,就有了对信息筛选和传播的动力,信息越值钱这种动力越强,最终只留下了对赚钱有用的筛选模式及结果。按照这个逻辑,可以将信息茧房问题完美的归咎于万恶的资本主义。

                        • sagrre
                          sagrre 5

                          其实无论是读书还是说自媒体信息,关键在于个人,提升个人的识别能力,不轻信即可,个人即爱阅读,且是纸书深度阅读者,但我也爱自媒体。现在纸书的信息宽度以及及时性太差了,有不少书还是把网络信息收集整理成的书,有的国内太简单就去收集国外的。选择到合适的自媒体事半功倍,有很多优质的他们知识储备丰富,已经帮你做了筛选能给你多个可选方案。

                          尤其对我们这些做生意的来说,以前行业壁垒很高,但现在就不太一样了,因为网络信息太发达了。比如说2019年我从传统行业切入到短视频传媒行业,之前几乎是没接触过,从零开始。短期内要深度了解看相关的书籍太难了,但看自媒体速度很快,从知乎、小红书、抖音等关注了行业头部账户,集中时间学习了解,远比之前看书、参加培训班成本低、效率高、关键这些人分享的东西都是最新的且是实践过的。

                            • 水拍石
                              水拍石

                              @ sagrre 对于工具书来说互联网还是有优势,特别是IT相关的工具,发展太快,纸质书很可能跟不上节奏。对于长时间积淀,又需要系统深度学习的知识还是书籍更具有优势。

                            • conge
                              conge 6

                              今天读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指出的正是信息茧房的问题。这篇文章写的,跟你指出的问题相似,但是直指自媒体和各平台的“智能”推荐……
                              https://mp.weixin.qq.com/s/hsxLzkIo9RZ3P06tJyE9tg
                              我那篇文章的写了这么几句“你以为你上网能扩大视野,不,相反,你早就被拿捏得死死的了。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僵化死亡的,还以为自己活着呢。”

                              回到你的文章,我还是觉得读书比读自媒体好一点儿。但是要注意不要让你自己读书的那些app给你推书。

                              拿我今年读书来说,从请你推荐,读一些经济学开始,我就开始加入一些不认识的人的读书群,跟着他们读一些我自己是肯定不会自己主动读的书。于是有了读金融,历史,党史,宗教史,民族学,地理学等等我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的书的经历。

                              同时,也不会因为书中有自己不同意的观点就弃书。力图用这样的方法,刺破原有的茧房,到更广阔的茧房中去。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你的阅读积累已经让你有了自己的知识架构,从而能够自己选择和分辨读那些书,吸收哪些内容,这是能打破茧房的前提。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应该读那种学科的书,读综述类的还是读纵深类的,遇到阅读障碍时如何克服等,他们都毫无头绪,再次情况下除了借助搜索和点评,还能有什么好方法?回想我自己在阅读的路上也走了很多弯路,找了很多“青年必读的100本书”,“最好的网络小说”,“最好的经济学入门书”等书单,但读完后认知还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直到这两年才逐渐弄明白各种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找合适的书籍,阅读才有了方向性。但反过来想这件事,如果没有前面那些无用的阅读,我就无法认知“无用书籍”这件事,从而也就无法为了寻找有用的书籍而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在阅读这件事上有一个人或圈子指导,能够让自己少走弯路,但鉴别能力的建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得靠自己,因为人人不同,人和圈子也不同。如果太过依赖别人的指导或圈子的分享,那么就会进入你说的更大的茧房。
                                  “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对于求知的本身是在增进人生的幸福,还是在消磨人生的幸福,我现在比较迷茫,但我却坚定的选择了求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