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三部著作读后小记

8字数 1534阅读模式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一个我原本不熟悉的名字,但最近连续读了他的三部作品后对他的经济观点却有了大致了解,一个从信仰到学术都打着“社会正义”铭牌的人。

  • 1967年,获麻省理工哲学博士学位(24岁);
  • 1970年,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正教授(26岁);
  • 1979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 1993至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 1997至1999年,世界银行资深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 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2011至2014年,国际经济学协会主席;

这就是他的简历,每一条都散发着光晕。按理他应该是处在社会最上层的优雅阶层,但他却一直致力于研究全世界最贫穷的阶层,以及造成这种贫穷的原因。最终他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当前建立在美国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框架存在缺陷。而缺陷的根源在于这一结构的设计是以美国的利益为目的,以发达国家的“1%”上层人群利益为目的,以损害全球最需要救助的贫穷国家及人民的利益而为美国营利为目的。

在这种经济格局下,不仅贫穷国家不满意,美国的穷人也不满意,这就是当前美国社会割裂和全球经济动荡的原因之一。斯蒂格利茨预言,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影响力都必然下降。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突飞猛进,总量越来越大,由此这些国家必然寻求与其经济总量相对成的国际经济话语权;二是世界各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当前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框架存在缺陷,都在努力修复。

由于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并逐渐抱团寻求话语权,这给美国在全球经济的主导权提出了严重挑战。由此特朗普将美国的逆全球化思维端上了桌面,即一切以美国优先,凡是不利于美国的国际协约美国都可以不遵守。如果其他国家不妥协,美国就威胁“退团”。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思维是,在全球化组织框架内美国面对的是抱团的贫穷国家,谈判对美国不利。但退团后美国就可以和这些国家逐一谈判,巨大的经济体量和长期形成的积威会对单一的贫穷国家形成强大的压力,这样更有利于美国的利益。

斯蒂格利茨不仅揭露美国社会底层人贫穷的原因,也揭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华盛顿共识”的错误及伪善,由此他虽然身处权力中心但却与权贵阶层格格不入。这种品格让他在学者身份之外又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斗士”,坚持维护社会正义的斗士。

我读的斯蒂格利茨三本著作分别是《自由市场的坠落》、《不平等的代价》和《全球化逆潮》,这个顺序也是我对这三本书的喜欢程度排序(递增)。如果你也想尝试着读斯蒂格利茨的著作,在这三部著作中我做如下推荐。如果你有一定经济学基础,且对全球经济及政治格局感兴趣,那么就读《全球化逆潮》;如果缺乏经济学知识,且对个人收入的分配不公感兴趣,那么你就读《不平等的代价》。

下面我对这三本书做简要的描述,以方便感兴趣的人选择,详细介绍可以去豆瓣等网站查找。

《自由市场的坠落》,通过分析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反思自由市场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内在困境,并给出了对这一经济模型框架修改的建议。对这本书我的看法是分析的比较透彻,但给出的建议却过于薄弱,通俗的说就是“只看病,不开药”。

《不平等的代价》,通过研究美国经济历史,分析美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及本质,以及这种不平等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伤害,并预言了未来不平等的加剧及执政者的无奈。这种无奈来源于美国政府权力产生的过程,权力的分配及赋予的本源,也就是说当前美国的不平等经济模式已经深深的嵌合进美国的社会结构中,因此要变更经济结构必然要先变更社会结构。

《全球化逆潮》,这本书的着眼点在全球经济格局,而非美国内。通过对二战后美国自由市场理论对世界经济模式的影响,以及美国主导建立并运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而控制世界经济走向及结构的分析,抽丝剥茧式的分析了自由市场理论及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的缺陷及瓶颈。并基于此分析了美国逆全球化和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可能的结果。最终预言了新的世界经济格局,那就是美国衰落后的多极世界。

读大师作品领悟的更多是思想而非方法,这就是中国文化里所说的道和术的区别。斯蒂格利茨恰好就是一个能够在经济学及社会学领域传道的人,如果这一说法比较勉强,那也只是因为他的理论和思想目前并不够系统。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8  访客  4  作者  4
    • conge
      conge 6

      “1%”上层人群利益为目的是不是一个原罪呢?
      是否要看看这1%是不是固化的,还是有进有出的呢

      就像是一个国家总是有个领导人。固定下来就会变成独裁,不是固定的,有更新机制就不是……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中产阶级正在萎缩,底层人群收入正在缩水(扣除通胀后),最富有人群资产占比正在不断提高,社会正在由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这就是美国近三四十年的经济及社会现状。资本利税趋近于零,遗产税越来越低,由此导致最富有阶层可以不断继承,而富有阶层和中产的距离越来越大,致使阶层跃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如果对这个感兴趣,你可以看下我文中提及的《不平等的代价》一书,其实美国经济学家做的这种研究很多,结论应该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 飞牛
          飞牛 4

          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柴米油盐”的标准也提高了,比如各种电子品,汽车,舒适的住房等都成了新的柴米油盐。当原来的可选品,甚至是奢侈品变成现在的必需品时,绝大多数人就会被这些物质需求所驱动,奔波于新温饱,而没有空闲思考和享受即得的安逸。极简主义,低物质生活等新理念就是试图把人从新温饱的刚性物质需求中解脱出来,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但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对于新温饱的理解并不深刻,而只是一种追时髦的形式模仿,所以他们依然受困于柴米油盐。
          是的,这段总结得很对,受教了。在理解和总结方面,还需向您学习。

            • 水拍石
              水拍石

              @ 飞牛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 飞牛
              飞牛 4

              领悟的更多是思想而非方法,这就是中国文化里所说的道和术的区别。
              就像大学有些学科,老师教的只是如何思考,而不是告诉你怎么做。但往往到了工作以后,大部分却是怎么去做,而忽略了思考。

                • 水拍石
                  水拍石

                  @ 飞牛 绝大多数人都为了生活的苟且而放弃了思考,早日从柴米油盐中解脱出来,才能早日思考自我和世界。

                    • 飞牛
                      飞牛 4

                      @ 水拍石 柴米油盐这个是怎么说呢,以前可以说是生存,迫于条件,在为了一日三餐奔波中,已经没有更多精力去思考。
                      现在条件慢慢好了,柴米油盐就渐渐变成了生活,在物质得到充分满足后,就有更多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思考也开始活跃。只是思考的方向不同罢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飞牛 这点上我和你的看法有点差异,我说的柴米油盐是指日常生活,而不是最低的温饱问题。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柴米油盐”的标准也提高了,比如各种电子品,汽车,舒适的住房等都成了新的柴米油盐。当原来的可选品,甚至是奢侈品变成现在的必需品时,绝大多数人就会被这些物质需求所驱动,奔波于新温饱,而没有空闲思考和享受即得的安逸。极简主义,低物质生活等新理念就是试图把人从新温饱的刚性物质需求中解脱出来,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但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对于新温饱的理解并不深刻,而只是一种追时髦的形式模仿,所以他们依然受困于柴米油盐。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