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时吴华先生的《金融国策论》,深受启发,在此向同样对金融和社会管理有兴趣的朋友推荐这本书。
我读的是京东读书的电子版,免费可读,觉得很有深度,就搜索了下纸质版,结果京东仅售出两百余本。这么有深度的一本书,为什么销量会如此惨淡?是因为太“干”看不懂吗?显然不是,这本书很大篇幅是叙事式的,即使没有金融或经济学背景也能读个大概,且很热闹。是不是因为太政治化,像政策的解读,缺乏趣味性?起码前半部分不是这样。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猜测可能是下面几个原因:
- 作者时吴华缺乏知名度,因此缺乏粉丝;
- 出版社推广(造势)不够;
- 前后内容重复较多,有啰嗦的嫌疑。但其实作者是在说不同的问题,只是论据相同而已;
- 作者视角比较独特,将金融和政治、国家战略和世界格局结合分析,增加了理解难度,因为这需要经济学、社会学、历史等相关知识支持;
- 作者在书中一直以现在世界的主导者美国为利益假想敌,这可能不符合很多人已经接受的“普世价值观”;
其实我推荐这本书,正是因为上面的后两条,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案例,且对案例的分析严谨准确。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社会运转的关键产业,其基础性作用是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即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就可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本、其他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的流向与相互结合,继而对于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和实体经济的效率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
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战争。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战争的概念有所不同。时至今日,战争已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内涵和丰富的释义。但究其本质,都是进行秩序的重建,从而实现根本目的——重新分配资源。
……
资源毕竟有限,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则战争不可避免。因此,国家之要务,是必须争取在交战中占据主导或优势地位,从而获得资源的绝对分配或优先分配权力。
……
第一个例子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这也是最常被聚焦的“阴谋论”。中国用辛苦挣来的外汇去买美国债券,同时吸引外资,大量美元通过投资返回来投入中国实体经济,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变成世界生产工厂,支撑发达国家消费,但长期债券只有2%~3%的回报,股本回报率长期则一般是13%~15%,差不多等于把钱存成了定期存折,存折管理员拿去放高利贷。储户则基本没什么赚头,而且能不能拿回钱,还要看管理员的脸色。这种情况早已有之。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亚洲四小龙”都经过这个阶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把这个叫作“斯蒂格利茨怪圈”。华尔街则把这归功于智力资本,解释是“我更聪明”,所以挣取更高回报,叫作智力资本的回报差价。这种解释显然不公,造成这种怪象的根本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失衡的根本则是美元霸权。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发展中国家学到需要持有外汇,也就是大量的美元及美元资产。但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有了新的问题。美国人需要刺激经济,货币宽松,债券持有国家受害,结果美元资产贬值。更可怕的是,反向操作,持有者仍然受害。美国人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印度股票跌30%,印尼跌百分之十几,因为资本撤出,流向美国,而这些国家则几乎要垮塌。
……
美国煞费苦心确立金融霸权,是为了在全球博弈中获得更多的战略收益。客观来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初期,美国金融霸权确实对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促进了欧洲重建和日本、德国经济的恢复。当时,美国金融霸权正如“霸权稳定论”所论述的那样,是为世界经济提供公共品的最后贷款人。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金融霸权已逐渐偏离其良性的一面,转而滥用权力谋求私利,其消极影响已远远超出正面作用。美国政府之所以仍不遗余力地维护其金融霸权,是为了谋求四种战略收益:一是国际铸币税收益;二是负债消费收益;三是超额投资收益;四是极大的政策自由度。
……
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可暂时延缓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目标,而转向进行逐步推进,步骤为:先放开长期资本项目,后放开短期项目;先放开直接投资,后放开资本市场投资;先债券,后股票,再衍生产品;先放开QDII、QFII,再放开居民对外直接投资。
……
比如说目前实施的新资本管理办法,基本照搬甚至甚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中的规定,对商业银行实施了极为严格的资本限制。但事实上,“巴Ⅲ”是专门针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杠杆率过高,金融衍生过度,从而为抑制资本过度逐利影响金融安全而制定的管理办法。这一剂针对欧美银行病症所开的药方,给中国商业银行服下去,很不对症。一方面,中国银行基本没有过高的资本杠杆率操作,因为我国金融衍生业务其实还很不发达。把抑制过度衍生的管理办法用在金融衍生发展严重不足的中国银行身上,不仅不管用,还会自我束缚,加重病情
上面这些是我随手摘抄的内容,可见内容节奏明快,言简意赅,但又能寻幽入微,这正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视角很高远,叙事很宏大,框架很健全,预测很准确,建言很合理,这是这本书的优点,但这本书同样有缺点(我个人观点)。
简单的可以把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看病”和“开药”,我个人感觉“看病”部分很精彩,“开药”部分则比较流俗,甚至像是政策的解读和注解。之所以对开药部分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这本书成书的2014到2015年书中的很多建言和预测其实都已经有了定论,书中内容多迎合了定论(或者说主流观点),并没有提出振聋发聩的警示言论。同时对于中所周周的东西作者说的太多,太重复,就有了啰嗦之嫌。当然这部分内容对于金融、经济和国家政治的门外汉来说也很有用,读了这些解说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原来政策的初衷是这样”。当然如果你刚好身在需要对金融政策很了解的岗位,那么这本书有的后半部分绝对是圭臬,因为它会让你知其所以然。
如果对于金融,政策及国际关系比较了解,那么我觉得只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即可,即十六章及以前的内容。下面我贴上这本书的目录,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可先浏览下目录,再决定要不要读。
稳固经济建设——金融战略体系篇 第一章 为何要建立金融战略? 第二章 强大的金融体系战略是怎么建立的? 第三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金融体系战略? 第四章 “六大军事战略”构建中国金融战略体系 坚实价值基础——国家金融安全篇 第五章 金融与政治安全——金融颜色革命 第六章 金融与公共安全——金融反恐 第七章 金融与国防安全——国防建设新驱动 第八章 金融与经济安全——金融狙击 第九章 金融与金融安全——金融制裁 第十章 金融与网络安全——金融捍卫“第四空间”主权 经济外交战略——金融国际经略篇 第十一章 “先予后取”——金融战略智慧 第十二章 多样性金融经略——金融战略布局 第十三章 金融软实力输出——金融战略主动 第十四章 金融与香港——金融战略定位 第十五章 企业“走出去”——金融战略载体 第十六章 商业银行国际化——金融战略先行 体制改革创新——发展与稳定并重篇 第十七章 秩序与自由的平衡——金融监管 第十八章 体制与机制的平衡——市场主导 第十九章 效率与风险的平衡——驾驭风险 第二十章 开放与稳定的平衡——人民币国际化 第二十一章 坚实与活用的平衡——外汇储备 第二十二章 负债与发展的平衡——地方债融资转型 社会公平正义——金融误区解读篇 第二十三章 摆正所有制的位置 第二十四章 摆正法治化的位置 第二十五章 摆正认识观的位置 第二十六章 摆正服务目标的位置 第二十七章 摆正新力量的位置 第二十八章 摆正生态概念的位置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1F
不知道吴先生的高论,
有没有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一二,
又有没有政府去请去做政策指导或智囊……
我个人对则这样的书没有什么兴趣。
B1
@ conge 他的观点和出书后到目前的政策比较吻合,至于他有没有参与到后面的决策中去,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