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乡——庙会

评论字数 4067阅读模式

故乡地处陕甘交界处,泾河、马连河(渭河支流)两河流经之地,古代称为之宁州,现在呼之为宁县。

也许是因为地域及历史的原因(宁县古代属陕西管辖),故乡的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秦腔的味道。小时候村里人春节唱秦腔,红白喜事唱秦腔,心情好唱秦腔,心情不好唱秦腔,劳动唱秦腔,休息唱秦腔,就连喝醉酒时唱的都是秦腔。对于秦腔如此热爱,当然不能只满足于自己唱,欣赏专业演员演唱便成了家乡的一种盛事。

家乡地处农村,没有专业的剧场,因此能够欣赏到专业秦腔演出的机会便只有庙会,庙会对于所在地的人来说就显得分外隆重。我小时候村子便有庙会,因此对于庙会的记忆特别深刻。

所谓庙会必然是先有庙,然后才有会,故乡的庙会也如此。家乡的庙是几个村子共用一个,也许是为了减少供养的费用,也许以前那几个村子原本就是一个村子,因为庙的历史太过久远,对于这一点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因为庙的存在,家乡人除了用村的名字来区分人群外,还多了其他的称呼,比如某某庙,某某社(不知什么原因,家乡人习惯称呼一些有庙会的地方为社)。

家乡的庙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庙但是都没有和尚,也没有道士,因为这些庙不是佛教的庙,也不是道教的观,而是供奉一些各自尊崇的神,这些神只有供奉的那几个村子才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神并不沾亲带故。每个庙里被供奉的神都有故事可循,而故事的源头都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被供奉的原因都是那个普通人最后坐化了,成了神。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家乡的神更接近道教的神,他们成神的历程有更多的共同点。

我们村的庙叫“八腊(读za)庙”,所供的神叫“八腊(读za)爷”,从这个称谓可以看出他也属于道教,或者说把他奉为神的我们先祖是道教徒。对于八腊爷的故事我知之甚少,村里的老人也知之甚少,但大家都相信八腊爷很“灵”,能够保平安、能够袪灾病、能够降甘霖。这种来源于世代相传的信仰,使大家对于八腊爷的神通都深信不疑。

那时我和大人一样坚定信仰着八腊爷,但却不知其相貌如何。原因是我们虽然有神,但却没有庙,更没有神像,没有神像就无法形成直观的认识。据上辈人讲,我们村原来是有庙的,而且规模还不小,两进院子,十几间房屋,规模在方圆二十里还算比较大。

庙是破四旧的时候拆毁的,从解放后到拆毁之前一直被用作村里的小学校舍。据说当时没有人愿意拆除庙,也没有人敢拆除庙。最后一个胆大的队长主动请缨他们生产队的人负责拆庙。拆庙的第二天中午,大家吃完午饭在拆除现场休息,队长老婆在路过一堵墙时墙倒了下来,把她压在了下面。几分钟后人们就把队长老婆从倒墙下面挖了出来,可是就这几分钟却要了她的命。后来队长的儿子精神异常,得了精神病,再后来夭亡。这件事情被乡亲理解为八腊爷对队长不敬的惩罚。

对于重新供奉八腊爷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并不清楚,但从记事起村里便有庙会。拜祭的地方是在村学的一个小房子里,并没有神像,只有一个类似于牌位的木牌。

每逢大的节日都要拜祭八腊爷,但是最隆重的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的拜祭,传说这天是八腊爷的生日,也是我们村庙会开始的日子。拜祭当天会打彩旗,并且敲锣打鼓,由于那时村里人口较多,且大家并不进城务工,因此这些神差并不缺人手。

祭祀当天村里的男性基本上都会参加,而女性是被排除在外的。祭祀的过程和其他的祭祀没有多少区别,也许中国传统祭祀的流程都是相同的。

每次祭祀完了便会有很多人去请愿,也有很多人去还愿。请愿的多半是袪病、求子、求平安的,或者是无所求而真心信奉八腊爷的。而还愿的则是以往请愿得到完满结局而酬谢八腊爷的。

农村人较朴实,请愿带一把香,几张表纸,其他随意,如果家庭富足则出点香火钱,一毛两毛均可,或者提几两油用作庙里点长明灯,如果家庭窘迫除了香及表纸之外什么都不用带。八腊爷并不因为香火的多少而将信民分作三六九等。

还愿稍为复杂,除了必须带香火表纸之外还要带一块红布,布上书写什么时候请愿,所求何事,什么时间所求应验等,这块布大小不限,质地不限,但必须为新布,以示对八腊爷尊敬。

上初中时曾帮奶奶去庙里讨过一次药,奶奶因为眼睛时常红肿苦恼。讨药过程很简单,带着表纸和香火,及一元人民币。去了之后先焚香,然后烧表纸,烧表纸的时候就是许愿的时候,会有长者在旁边问你许什么愿,求什么事,如实回答即可。许完愿旁边的老者便拿出几个黄色表纸做的小包,收集一些刚才烧过的表纸灰,然后再从香炉里拿一些香灰混在一起,包三包。并告诉服用方法为连服三天,每天早晨起床后采集五叶(五种不同的树叶,具体是那五种树叶已经不能记忆)泡水,然后泡水送服神药即可。

奶奶的眼疾最终没有好,到后来成了白内障,但服药后红肿却治愈了,是巧合还是心理作用我至今不明白,眼角红肿是否为白内障早期症状我也不知道。红肿消退后奶奶在屋内面向八腊庙的方向还愿,感谢八腊爷保佑。我问她不去庙里,在家这么远,八腊爷能听到她还愿吗?奶奶说,只要心诚,再远八腊爷都能听见。现在觉得奶奶说的很对,神明本来就只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只要心诚又怎么分远近。

也许大多数去还愿的人都如同奶奶,在一个无法确定的结果面前而选择倾向于对请愿事物有利的一面来看,因此才觉得心愿得偿。在生活百般无奈之时,乞求神灵也不失为一种希望。如讨药,无钱去医院看病,而诊所又看不好,所以只能求助于神灵。神灵给予的药虽然不能治病,但却可以给他们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增强他们的抵抗力,从而部分病症得以自愈。将这种自愈归结为神灵的赐福也未尝不可,起码在内心神灵倒下之前还有希望。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