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

堂哥给我儿子买了个树莓派小车玩具。收到后找卖家要了教程,发现这个玩具我都很难玩懂,看见6 G大小的资料包就发怵,感觉我自己已经没有耐心玩这种复杂玩具了。至于儿子能不能玩懂,现在还不知道,但收到礼物的第一时间他很开心,希望他有耐心玩下去。

玩具-图片1

玩具-图片2

以前常看见博友玩树莓派,把它改造成软路由、NAS等,我一直以为树莓派就像mini主机,或网上卖的成品软路由一样,结果看到实物我才发现就是个裸板。没有想到被这么多博友和工科男推崇的东西居然这么丑,怎么看都像一个配件,而不像一个成品。当然,对于喜欢玩的人,或许就是把树莓派当成了一个万金油配件,只是对于我这种只喜欢用成品的人来说不方便而已。

儿子学习忙,所以我想熟悉下树莓派怎么玩,然后教他。结果看了半小时B站,确信我应该放弃,而让他自己慢慢去琢磨。

记得我13岁时还在上小学5年级,主要的游戏还是扑克牌,各种变形金刚等卡片,自制的弓箭、链条枪,疯跑或骑自行车等;那时也拆开过发条钟表,鼓风机等,好在没有弄坏而被家长修理。现在这个年龄的小孩已经在玩这么复杂的玩具了,很多小孩从小学开始学习乐高,编程等,上高中时已经可以倒腾很多有趣的东西或程序。有时我在想,是不是小时候没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才使我的动手能力被耽误,要不我也能成为半个工科男。

隔了一代人,从游戏得到的结果却相差甚远;我们这代人玩的野,但身体好;儿子这代玩的精细,学的东西多,但身体普遍较差。

几千年的农业文化,在改革开放后的两代人间就得到了彻底颠覆,城市化和现代化扑面而来,让大多数人难以适应,或许正是现代文明缺乏小时候玩耍时形成的那种浸骨的感觉。这一点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好,但在父辈身上就尤为明显。父亲出生于纯粹的农业时代,又经历过大饥馑,小时候形成的观念是什么都稀缺,什么都要珍惜,这种习惯到现在依然强烈的保持。什么都不愿意丢,便意味着很难接受新的东西,从而形成了保守和固执的性格。以前我只抱怨他们固执,但现在慢慢的体会到,或许这正是因为他们儿时匮乏,从这点来看,玩具的意义或许不仅在于玩。

儿子生在一个好时代,玩具从来玩不坏,只担心缺乏吸引力不好玩。在物质充裕的时代,是不是能培育出开放的性格?我简单观察后好像是这样,儿子这代人普遍的分享和互助精神要远比父辈好。但充裕也造成了另一种负面;充裕所以不珍惜,从而就不会坚守,使得性格缺乏韧性和坚持。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