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书,两部著作让我的自信心备受打击,分别是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两部著作都自称是历史研究,但里面都涵盖了历史、宗教、哲学、文化、艺术、国家、民族等内容,这些我都知道一点点,但综合在一部著作中,串成线、织成网,我阅读时就常常被卡在节点上。阅读的很慢,很用心的体会理解,但思维却像一团浆糊,且大脑常常因过载保护而开小差,或打盹。两部著作读完,自我感觉都只能理解30%左右,且这种理解都是离散的,很难串成一张网。由此,特别灰心,严重质疑自己的理解力,当然自然而然的怀疑了自己的智商。
被打击后,想换个方法,寻找一些自我安慰,即阅读经济学和人物传记这种已于理解的书籍。原因是对于经济学自认为有积累,很少有阅读障碍,而人物传记天然的阅读友好。但开始阅读人物传记后,在励志之余并没有寻找到对智商质疑的缓解,原因是我发现能被做传的人,智商都不差,想在他们身上找平衡,纯粹是自虐。
现在正在读的传记为《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这是重读,上次当故事书读的,这次想慢慢品味下他在传记中介绍的个人经济学修养历程,就当修行手记读了。另外准备读的有《点亮黑夜——爱迪生传》和《维特根斯坦传》,当然这两部也是找虐的。
曾经我一度认为我在经济学上的积累要比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要丰富,但现在考虑同一个问题,我已经内心发虚了。不是因为积累的结果,而是因为理解力和精力,这两个制约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这种自信,在疫情期间还一直存在,但现在越来越弱了,我现在已经开始怀疑我对编程的理解力不如我上初中的儿子了。
再往前,也曾经信心爆棚过。大学刚毕业,和同学住一起,他玩网游,怎么取名字都是被使用过的,于是他让我帮取一个,我张嘴就来了一个“九五之望”,他说我真敢想。
曾经无知的年龄,确实很敢想,也自命不凡。但经历了无数的游戏,发现自己永远是菜鸟,于是越来越发现了事实的本质,自己就是牌桌上的那个傻瓜。
当然,自己是傻瓜这件事,除了自我觉悟外,也有被人点出的时候。比如有一次参加一群高知人群的聚会,一桌人除我外都是名校毕业的硕博,但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同桌有一位大老板,先介绍了自己公司有多少资产,然后继续继续介绍自己公司博士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再然后就虚心请教大家都是那所学校毕业的。每问一位,他就说跟这所学校的哪些领导有交情,现在公司有哪些部门的雇员是这所学校的博士,有多棒;但当问到我时,我如实回答了,他愣住了,随后没有寒暄就跳到了下一位。我想他应该没有想到会和学历这么渣的人同桌,没有腹稿,也不知道如何应变。或许是因为卡壳的尴尬,一圈问完,他开始对他的销售经理发飙(他带来的片区经理,一位小伙子),“你还是个博士,怎么这么蠢呢?这酒一杯一两百,你一口一杯,喝个不停,以后要学的机灵点”。博士被教训的原因是他在问大家学历时,博士在和大家套热乎,跟着他的脚步敬酒,而且每次都是先干为敬。我想,那时我肯定被双重鄙视了,学历和身份。就像他的那位销售经理,博士毕业了也被他像小学生一样教训,尽管学历上和他没有差距,但身份上天然有差距。这顿饭是妻子的饭局,我是跟着去蹭饭的;不是我们请客,也不是那位大老板请客。
智商(或者说学历),财富(或者说身份)都是被鄙视的对象,于是在逐渐“懂事”后就自觉的提高自己。磨砺智商的途径是读书,而证明的凭证是知识的积累而非学历(已经错过了读取学历的年龄,也没了这股心劲);积累财富的途径是经营小公司。在财富的追逐过程中,很早就脱离了上班,自己创业,但小公司的收入却越来越萎缩,以致到了现在的亏损状态,事实证明我赚钱的天赋确实很一般。而学习在这两年也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很多复杂的学问不是不想学或没有毅力,而是真没有天赋,看不懂。
在困顿之中,无意探寻到一条折中之路,即用朦胧的经济学知识积累,加上老黄牛般的性格,进行股票的价值投资。之所以这条路自认为合适,就是因为投资对于经济学并不需要多深刻的理解,不用条里清晰的对着股票市场讲经济学原理,也不用建模运算及数学推导个股价值;而只需要能把控经济大方向,用初中数学计算股票的贵贱即可。幸运的是前两年行情刚好适合老牛性格,因此赚了一点点钱,但今年的疯涨行情却让这种老牛性格就完全掉队了,被摔到了最边缘。这让我过去两年刚建立的一点信心又破碎了,原本以为能够这样躺平,靠着股市的收益苟且活着,但现在看也没有那么牢靠了。
在人生的游戏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且这种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由此,我确信我天生是盲目者、无知者、自大者;而平凡是后天的认知,自我的修养。
我在思考,存不存在另一种人,先天明确自己的平凡,而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现并确信自己的非凡?如果有,我想他们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够持续调高自己的预期,并能强化这种预期。我们阅读仙侠小说,主人公通常都是这种人生,从普通到非凡,由此,我们读的很爽。但现实中,我自己的人生似乎是相反的,从神仙梦中醒来做凡人。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10F
我最近迷上了维特根斯坦~
语言的界限即是世界的界限;
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
凡事可说的都可以说清楚,凡事不可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B1
@ 拾风 你把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精华都总结出来了,我读哲学一直是迷糊的,读完了只能理解个大概,能说几句,但很难有条理的讲出来。这种状态能够改变我的思考方式,但很难传授给别人,不过我自己对这种状态已经满足了。
B2
@ 水拍石 上述维特根斯坦的语录是之前在网上摘录保存的,我也属于门外汉..
在我看来,哲学大家们,在西方称哲学家,东方则称神棍,与佛家说禅近似,只是识辨的方向不同,西方重现实,东方求内心,我当下更喜欢西方的,接地气而近人性。
B3
@ 拾风 西方和东方哲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哲学在文艺复兴以后有新生式的发展,此后的哲学脱离了神学,而追求哲学的本质。道家和佛教虽说都是无神论的,但其哲学思想却一直都是玄之又玄的,追求形而上的道,这种追求对于修身养性是有用的,但对于生活中的解惑我认为还是不如西哲来的直接,这一点在中西医的差异中呈现的很形象。
9F
难得糊涂,有时平凡何尝不是一种非凡
B1
@ 2broear 我的想法是,我自己要甘于平凡,因为这是截止目前的最深刻认知。
8F
平凡中保持思考,比多数人难得。
B1
@ 粽叶加米 想的多了精神内耗就多,所以也是两面的。
7F
还是你的文章读着有意思,让我想起了我目前对自己的认知。
B1
@ 影不再 绝大多数人阅历比较相似,写的坦诚可能就容易引发共鸣。
6F
人都要先认清自己的平凡,在平凡中量力而行,而不是无知自大自欺欺人。
你已经比我们走得更远更深。
B1
@ 雅余 活明白,和走得远都得靠时间,出发的早到的自然就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缘。
5F
什么场合都有鄙视链,之前看各种app使用都有鄙视链,感觉完全没必要,又不是那个老板请客,如果他这德行不如不去,太重利益和权力(这种人还一般混的挺不错,估计大环境就是如此)。
股市是最后看看收益,有的方法现在不错,也可能后期被吞噬掉部分盈利部分。让自己心安的就是不错方法。追了几个个股,发现不适合自己风格。
B1
@ ACEVS 股市确实是考验耐力的地方,拉长时间看,很多爆发型股票和选手都出局了,所以还是得如你所说找到适合自己的。我感觉这波牛市被玩坏了,水股涨的太厉害了,静待后天及以后的行情,今天及明天估计收盘指数会被拉红。
4F
感觉有的书得多读两遍,每一遍理解的东西也有所不同
B1
@ 满心 好的书读多遍,每遍的收获确实不同,但我现在的心境,绝大多数只读一遍,即使理解的很有限,还是缺乏耐心。
3F
少年心气散了,越是在一个地方呆太久,越是会被划归为一致的人。领导爱喝酒,下属绝对不会不喝酒。领导爱打牌,下属也绝对爱打牌。跟领导吃饭,我一般也不着急敬酒。一般先敬领导,再敬主宾。后边就随意转圈,有些人喝完一杯酒没有太多意义。至于酒的好坏,我分不出,社会地位更高的聚会我一般也不去参加,圈子大概就是找自己熟悉的人、没有太多差距的人一起聊天。
B1
@ 紫慕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所以要想保持自我,就要在环境相处的时候保护自己的内核不变。到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酒文化纯粹就是糟粕,在培养奴性的同时激发着人性的恶。上了酒桌有些人就趴着摇尾,等喝到一定程度有些人就开始展示平时由理性和道德压制的兽性,跪着的和兽性的人共同组成了酒桌的等级秩序,这种秩序不断被强化和固化,影响着整个社会和文化。
所以我觉得,酒还是和知己喝比较好,因为大家都不用趴着,喝多了还能相互扶持;而酒本身的好坏,贵贱并不重要。
在酒桌上自由表达,可以不囿于规矩,我觉得和自己的成长阶段有关,当可以说不的时候便是能自立的时候。当然,这也是一种选择,你可以从开始就说不,但那样的代价是下次就上不了桌。人生总是选择,有些人为了远大的目标可以趴着,有些人则宁可自己下桌。
2F
你的文章太专业了,有好些我都不知道怎么评论哈
B1
@ XIGE 除了炒股的比较小众,其他的我觉得还好啊。以后努力写的更容易读一些,得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1F
每次读一些你发表且我能看懂的文章时,我都感觉很是共情,或许这就是缘份吧。感谢在适合的年龄段认识你这个朋友。
B1
@ 老麦 每次你觉得有共鸣的时候,我都觉得带偏了你,好内疚。我觉得你应该更积极,有干破天的勇气和信心,我现在的很多文章暮气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