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

5字数 2564阅读模式

最近在网上经常看到“紧张”或“焦虑”两个词,于是就有人写怎么应对紧张或焦虑,他们将标题取为“给你松弛感”等。但对于松弛感这个词我总感觉怪怪的,说轻松,放松不好吗?今天我也想就自己的感受说说同样的话题,但我想将关键词定位于“安全感”。

紧张、焦虑其实都来源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破坏了既定的稳定性,从而产生不安全感。要消除焦虑或紧张,就要想办法消除不确定性,把不确定变成确定,从而获得安全感。

安全感来源于预期的确定性,但我们要获得安全感却不能直接寻找确定性,因为确定性是结果,而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影响诱因或变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寻找安全感?我认为大的方向可以分为精神的和物质的,精神的保证我们精神充实稳定,物质的保证我们肉体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又可以分为来自我们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两种。外部的包括来源于国家、集体、亲朋、和家人。而从获得途径又可以分为存量和新增,存量就是指以前的储备,不同的获得途径会显著影响我们对安全感的感知。这么说比较抽象,下面列个简单的图看起来或许会比较直观。

安全感

看图比文字直观,但还是比较抽象,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感知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这样会更容易传达。

当前很多人感受都是空洞、无助的;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想做。这是身体对焦虑的自然反应,自我封闭以减少对焦虑的感知。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受?最大的诱因或是防疫政策的调整。在动态清零政策下,国家会对防疫、生产、就业、民众生活等进行兜底,虽然无法保证充裕,但最低的保障却没有问题,这会给大众提供最基本的安全感。在这种政策下很多人认为政策限制了他们可获得的上限,因此呼吁采取放开的政策,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政策转变的很突然,兜底的安全感突然就消失了,疫情迅猛传播,绝大多数产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而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在政策转变后获得精神和物质收益上的显著提高。

与政策兜底消失同时发生的是年底很多公司提前放春节假、没有年终奖、降薪、甚至是裁员。政策兜底是国家行为,而降薪裁员则是企业行为,也就是和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集体行为。这两者都降低了部分人的安全感,至于不受影响,或影响为正向的人有多大比例,这我不得而知,但从网上论调来看负向的影响是主流。

从国家、集体获得安全感降低了,要弥补就只能从亲朋或亲人那获得。从亲朋那获得安全感,尤其是物质上的安全感,其实是一种安全感的让渡,而不是增加。甲物质收入降低了,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安全感,所以向他的亲友乙求助,乙借钱给甲,等于乙将自己的一部分物质安全感让渡给了甲。如果乙明显在物质上比甲富有,那么这种让渡可以提高甲乙两者安全感的总和,因为物质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边际有明显的差异。但如果甲乙两者两者物质财富相似,那借助行为本身就是安全感的转移。如果甲比乙在物质上还富有,那他们两者的安全感总和其实是降低的。

亲友、家族等关系其实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对冲不确定性的一种选择,相当于是给国家和集体收益上的一个互助保险。这种保险涵盖了精神和物质两部分,有时借贷物质还物质,有时借贷物质还精神,总之是一个调整个人安全感的沙盒。但从上面一段的分析来看,这种保险功能可能是负向的。

以我自身为例。我一直坚持有选择性的给亲友借钱及提供帮助,而选择的首要标准是过去关系的远近,偿还能力次之。如果借出去钱后来要不回来,那我就当这是对过去感情的买断,对过去生活的告别。这种想法本身其实就是有问题的,我用过去亲友间情感的精神价值来衡量要借给他们金钱这一物质的价值,但我却忽略了我和他们之间对于精神和物质价值边际认知之间的差异。这导致了我在他们万分火急或万分焦虑时给予了他们帮助,但当他们度过万分焦虑的状态后,我借给他们的钱和曾经的情感都出现了边际效用降低。于是他们一直有更重要的事要用钱,从而没有还我的钱,如果催要的紧可能过去的感情会急剧缩水,直到真的变成买断。

亲友关系本来是一种互助的保险行为,但为什么会发展成这种负作用的关系(或社会组织)?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稀缺和别人的稀缺认知之间存在严重的双标,自己的稀缺永远是重要的,紧急的,而别人的则是无足轻重和松缓的。这种价值体系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对亲友互助行为的摧毁,从而使绝大多数人失去了这一社会保险。

防疫政策调整后国家不再兜底,公司要降薪或裁员,又不能从亲友那获得帮助,从物质上来看除了无助和焦虑外还有什么?如果有积蓄还好,如果没有的话那唯一的安全保障可能只能来源于家庭。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家庭看作一种负担,而不是幸福的源泉,在这种认知下一旦发生物质的危机,那家庭关系也将面临危机。

说完物质的再说精神的。虽然精神并不像物质一样容易度量,但却依然有贫富。平时我们从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组织的文化、历史、科学及社会知识、社交、及家庭中获得精神力量。有些人获得的多并形成了积累;有些人获得少可能刚敷用;有些人可能一直有精神欠账;这形成了不同的人格。一旦从外部能获得精神财富出现波动,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淡定、焦虑、或崩溃。

精神越是匮乏的人,越是不重视精神财富的获得,这是一个悖论。越稀缺越不重视,唯一可解释的理由是精神越稀缺可能越无法认识到精神财富的价值。

国家能给我们精神安全感吗?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国家自豪感,国家自信心,历史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等其实说的都是这种安全感。当然如果你不认可这种精神的价值,那么你就无法获得这种精神的财富及所能带来的安全感。就如同你对黄金这种阿堵物视而不见,不捡拾就无法获得它带来的物质安全感一样。

组织、亲友、家人等同样能给我们带来精神力量,但依然有很多人不认可它们。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等的认知存在同样的问题。由此造就了一批精神贫民,对他们的救助比对物质贫困人群的救助更加困难。国家、组织、亲友、家人等都可以通过赠与的方式给与物质贫乏的人以帮助,帮他们获得物质安全感;但却很难通过赠与帮助精神匮乏的人。

精神的匮乏无法靠赠与解决,但却可以靠麻痹缓解,奶嘴乐就是典型的应用。神剧、爽文、短视频、偶像文化、网络骂战莫不如此。

如何获得安全感?把我上面说的事例和逻辑反着理解一遍即可。但我和大多数网文写手不同的是,我认为绝对的安全感国家给不了你,集体给不了你,亲友给不了你,家庭也给不了了,只能靠你自己。当然所有的鸡汤文作者也给不了你。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5  访客  3  作者  2
    • 飞牛
      飞牛 4

      自认为安全感、获得感上没什么问题,可最近总是失眠,就比如现在,貌似我起的比较早,其实是我还没睡去。
      抖音之类的软件一年多没看了,鸡汤文看到就关了。可就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总是失眠。

        • 水拍石
          水拍石

          @ 飞牛 是不是精神过于紧张,如果是的话尝试着寻找下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长期的失眠对健康很不利。其实抖音,鸡汤,游戏、爽文等本身并不存在好坏,只有无法分辨且沉迷其中时才是有害的,偶尔放松下也是可选的。如果还无法改变失眠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尝试下运动,身体疲惫时比较容易入睡。我在35岁时有两年也特别焦虑,睡眠也很差,我总结自己,是因为对自己、事业和家庭的认知有问题,精神没有着落,所以焦虑。如果你也有同样问题的话,那么可以尝试着考虑下自己的人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应该追求什么;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怎么做才能让家庭更幸福,最终取得家庭扯成员的共鸣。

            • 飞牛
              飞牛 4

              @ 水拍石 老哥真神,确实是没想到锻炼这一条,从去年脚受伤以后,就没有锻炼过。以前也是个运动狂魔。我先尝试着锻炼这一条建议,谢谢。
              如果还是不行,就按照你接下来的建议去复盘思考了一下。

          • 威言威语
            威言威语 5

            我深以为然,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