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小药箱,平时买的药都放在里面,但它却常满,尽管妻子会定期清理过期药物。
为什么药箱会经常满,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买了那么多药,却并没有按照医生吩咐的把它们吃完?以前一直没有思考这一问题,以为是全家人身体都较好,在服用完医生按平均疗程开具的药物之前病情就好了。但昨天晚上在梦中思考了药品这一特殊商品,并且于朦胧间找到了点不同的答案,尽管这种答案并没有任何新意,但却能证明梦中依然有思考能力,所以做以记录。
1、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其信息了解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而对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又远不如患者本人了解,所以导致了医生建议的疗程普遍偏长;
2、处于某些不可说的原因,医生可能有强烈的动机给患者开具远超其康复所需的药量;
3、患者总是在病情最严重时就医,因此总以当时的病情为痛苦标准,并为此支付了超过正常认知时的金钱并获得对应的药物。但当服用药物一小段时间后病情就会得到缓解,此时痛苦指数大幅下降,药物的价值(效果)也就大幅下降,所以开始间断并提前停止服药;
4、我们严重低估了身体的自愈能力,很多病根本没有必要就医,当就医后出于心理原因,马上就感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了,所以药物成了闲置品;
5、常备了很多“常备药”,但药物所治疗的疾病可能并不常得,储备过份了;
6、药箱里已经常备,但却忘记了已经有储备,所以让医生重复开具或自行重复购买;
……
为什么家里的小药箱常满,其实还有很多原因,但我梦中思考的问题却是为什么我们在购买药品这种商品时没有像购买其他日用品时那样按需购买,并且物尽其用。购买药品时我们从来不考虑价格问题,也从来不考虑是否真的有必要购买,以及是否能够在保质期内使用完的问题。现实情况是我们总在忽略价格因素的情况下购买一大堆并不是很必要的药物,然后在过期时清理掉他们,并在不久后重新购买他们。为什么我们的这一非理性购买行为会不断重复,但却从来没有引起我们的警觉?
原因还在上面的答案中,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患者总是高估病情带给自己的痛苦指数,并愿意为此支付高额费用;我们总是高估了常见病的患病概率(常备药),而在真正患病时却又高估了病情的伤害及忘记了常备药。
药品看起来很特殊,以至于让我们经常做出非理性购买决策。常识告诉我这种特殊商品应该不多,我们在绝大多数消费中应该是理性的,但认真思考后我发现好像并不是如此。
- 近年很少能见到10元以下的香烟,有人说烟厂故意抬价,但如果真有5元香烟大量供应,会有人消费吗?香烟和酒很类似,并不是越便宜越有市场,而且随着收入的提高这种趋势越发明显,五等分的中间档和倒数第二档才是消费量最大的。但是所有人都很清楚的知道香烟和酒两类商品的品质并不是和价格成正比关系,越是高端价格和品质之间的关系越弱,但所有人都在追求高端,而可以躲避低端。
- 菜肴的价格和它的营养含量,甚至是口感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但在很多场合我们却必点“提价菜”,还要远超食用量;
- 体重开始失控或看了宅男猝死新闻后马上去办健身卡,但办理年卡后却只去了两三次;
- 微整形手术近年越来越火,整形效果通常都“解释权归整形机构”,但很多女性为此支付了超过自己能力的代价,并且深陷整形瘾而无法自拔;
- 绝大多数股民都信心满满的进入股市,很快发现自己其实是韭菜,但恐怖的是后面会第二次,第三次自愿成为韭菜;
- 为了社交①大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社交真的会产生效用吗?90%以上的社交不会产生任何效用,但却有人将一生中绝大多数黄金时间和生命用于社交;
……
人生其实有无数个小药箱,里面装着各种非理性购买的特殊商品,满了清理,清理了再装满。却很少思考这些特殊商品到底有没有用,到底特殊在哪里?
①专指有利益诉求的社交;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2F
我家里药箱满纯粹是因为我总担心药要用时没了,定期一直屯药~都不知道自己在焦虑啥。
B1
@ 拾风 绝大多数人都这样,严重高估了常见病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1F
我们家的小药箱就是普通的药,如感冒药、凉茶冲剂、创可贴、清火片之类的。
B1
@ 懿古今 蚂蚁搬家,越积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