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一个新闻,说上海鲁迅公园维修后重新开业,结果练太极拳的老人队伍和练交谊舞的老人队伍发生了冲突。冲突的原因就是由于公园改造产生了一些新场地,而今天是开园第一天,所以新老健身队便为圈地而产生了冲突,大家都想用健身题材、包装袋或者报纸等占地,而新地却有限。
其实冲突常有,我们从早到晚随时可能听到或者看到,比如大点的巴以冲突、印巴冲突,小点的邻里冲突、球迷冲突;抽象点的比如观念冲突,具体点的比如观点冲突;遥远点的如社会形态和生产力的冲突,近点的如汽油价格和需求的冲突。
纵观这么多冲突,其实有两个个很根本的特点,其一为冲突双方的需求的表达不能同时得到满足,另一个是没有一个规则来协调冲突双发的需求,或者是现有的规则已经无法协调双方的需求。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比如巴以冲突,已经上升为国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巴以双方要对同一块土地同时宣布主权拥有,在此矛盾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规则能够在非对立的前提下解决双方的矛盾,国际社会给予的只能是调解,而调解不能最终解决土地的诉求,因此产生冲突。
同样的问题在古代的中国也存在,比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对草原的追逐,经常在两个或者几个部落或者国家之间形成冲突(古代的国不同于现在的国,在很长时间国都是天下的附庸,国的主宰者只能称王,和黄帝的子孙是同样的级别,而天下的主宰是皇帝,是唯一的),对于这种部落和部落或者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皇帝长采用的办法就是协调。皇帝协调的方法一般是以圣旨的形式协调将双方各自的利益圈定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这样还不能阻止他们之间的矛盾延续,那么另一种更强效的措施便被祭出,派一支军队陈列在冲突双方的旁边,谁不接受调解就打谁。在这种调解中,皇帝的意志就是规则,而采取的手段则是保证规则能够顺利实行的后盾。
生产力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冲突也一直是贯穿历史的矛盾,比如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但这时社会还是沿袭周代的奴隶制,在此情况下产生了四种大的社会矛盾。第一个是生产力极大提高,土地的产出比以前提高很多,同时可耕种的土地数量也急剧增多,而奴隶社会土地都属于奴隶主,因而奴隶都消极怠工,不能充分发挥高效的生产力,使土地产生更多的财富。第二个原因是当时贵族是不用纳税的,而只有小地主和自由民需要纳税,奴隶的生产成果全部贵奴隶主所有,而贵族是最大的奴隶主,因此就导致贵族富有而国家贫弱。第三个原因是地主的出现,这些新兴贵族需要自己的利益诉求,而不是附属于贵族,他们急切的需要独立的政治权利(春秋以前的地主是没有政治权利的,包括将军、大商人等,如果不是贵族,那么社会地位都很低)。第四个原因是商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供共同促使劳动分工的细化,而奴隶社会缺少自由民,是对社会分工的最大阻力。由于生产力的持续提高这种冲突就越来越严重。
这是的调节手段是什么呢?没有强有力的法律,唯一的约束就是周礼,希望通过礼制来约束一种社会形态显然是不够的。一个贵族可以谴责另一个贵族将奴隶释放为自由民,但却无法阻止数万个奴隶拥戴把他们变为自由民,也无法阻止自己奴隶逃离自己奔向自由之地。礼制可以约束各国诸侯对周天子的名义上的称臣,但却无法约束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吞并,当一个国吞并了其他所有的国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礼坏乐崩”,必然是另一个政权替代周天子。最关键的是什么样的礼制也不能阻止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种必然。
在奴隶制和生产力发展这一矛盾中周礼就是规则,企图调和这一矛盾,但却最终无法调和,导致冲突的产生。
哭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表现,伤心的时候自然感情的一种流露,越是伤心哭的会越久,但这一本能的行为在规则面前也能够改变。朱元璋死了,他的孙子朱允炆着急即位,他担心他的叔叔们争夺皇位,所以不允许他们进京奔丧,但惯例确是皇帝死后全国至少要悼念49日,大臣们一个个哭哭啼啼的祭奠那得多长时间呀,这么长得时间难免他的叔叔们偷偷跑回来。怎么办呢,朱允炆灵机一动,便想出来一个妙计,矫称受朱元璋遗命为了节俭及体恤臣子,故葬礼从简,七日入葬,而且规定臣子只能哭三声。这三声是怎么哭呢,就是由一个礼官喊口令,礼官喊“哭”,大家开始哭一声,礼官喊“停”,大家就停,哭三声而至,多哭一声就是大不敬。在皇帝意志的规则下和黄帝权威的威慑下哭也会变成一种有节奏,可以控制的事情。
同样的事情,如果是领导在讲话,下面的观众需要在需要的时候鼓掌,这就是一种规则。如果领导正口水四溅的讲着,你突然鼓掌打断领导思路,而领导讲完了等着掌声你却彷徨四顾,茫然无知,那你就等着被开除吧,这就是规则。领导会用这种规则来协调他的需要和你的不配合之间的矛盾,而避免你们之间冲突的发生。
对于老人为争抢锻炼场地而发生的冲突,大妈跳广场舞噪声扰民、老人掌掴坐座位的年轻人等冲突很明显就是缺少一个规则,一个能够协调大家需求的规则。同时坑蒙拐骗泛滥、贪污浪费成风、利用职权强行索贿等行为则明显是在有规则的情况下对规则的执行缺少强有力的保障。
矛盾的积累必然导致冲突,这是一种必然,而如何避免矛盾的积累才是解决冲突的根本。因噎废食不能杜绝矛盾的产生,一叶障目也不能避免矛盾的发展。朱允炆可以三声令臣民止哭,但却因此失去了江山,一种冲突的解决也许是另一种冲突的起因,压制矛盾或者暴力抑制需求必然遭遇反弹。
古代调节边疆国家矛盾的暴力手段虽然简单有效,但当矛盾双方有一方实力发展壮大时必然会消灭另一方,或者当朝廷实力衰落时反攻朝廷,唐、宋、明多有这样的明证。
冲突解决不当会引发更大的冲突,这种冲突不是因为冲突双方不当,而是因为解决前一冲突的规则不好,三百年轮回,因果环环相扣,不是一个暴力的决定就能改变的,万事都要顺势,逆天的存在都是不能长久的。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