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的义方是什么

211字数 2952阅读模式

我前面有一篇文章专门讲了三字经的完善过程,最早的宋版三字经仅1068字、356句话就囊括了教育、道德及人生观、哲学、历史等内容,可谓一部伟大的启蒙教育读物。关于三字经的详细介绍请点击链接直达另一篇文章,《为什么三字经后半部分很拗口》

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的义方是什么

今天我想说说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个故事中窦燕山的义方到底是什么。因为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每个家庭最重要的问题。而孩子的教育开支也基本上成了家庭中除了房子外最大的开支项,各种兴趣班不但让孩子也同时让大人疲于应付,但不报这些兴趣班似乎孩子又输在了起跑线上。

中国这一代父母似乎比以往的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本来就快节奏的生活下父母们则更显得焦虑。那么今天就看看窦燕山的教子良方,他是怎么让五子登科的。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蓟州渔阳人,因地处燕山附近,因此被后人称作窦燕山。

窦燕山出生于富豪之家,非常有钱。但是他却为富不仁,经常借自己的财富盘剥穷人。所以就遭了报应,人到中年,膝下无子。

有一天, 窦燕山在梦里面梦见自己的父亲,父亲教育他,你现在这种做法行为举止是不对的,你应该改过,你应该乐善好施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否则不但你不会长寿还会无子。窦燕山从梦中惊醒,并接受了父亲的教诲。后来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仗义疏财,修桥铺路,济难扶困,变成名甲一方的一个好人,善人,不久以后就有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

看完窦燕山的故事很多人可能还是一头雾水,窦燕山的教育方针在哪里呢?三字经12个字太简短没有看懂,刚才上面我那一段大约有两百字了,应该能品出点味道吧。如果不能的话我还有大招放出,一个更加详细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和中国其他历史故事一样,经过后代不断的整理和演绎已经离事实很远,可能是将别人的故事嫁接给了窦燕山,也可能完全是杜撰的,但看完这个故事你肯定会知道窦燕山的教子良方是什么。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年轻时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他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积阴德。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看到小女孩身上缚着的债券,心里很哀伤,很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他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等她长大了,给她找个好人家的子弟嫁过去。”女孩成年以后,窦燕山替她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非常贤德的夫君。

那位仆人听到了这件事,非常感动,就从外地回来,到窦燕山家里,哭着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窦燕山不仅没追究往事,还劝他浪子回头,重新做人。仆人全家感恩不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于是,他们把窦燕山的画像挂在堂前,早晚供养,以表达知恩图报的心愿。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窦燕山到延庆寺佛前进香,忽然在后殿的台阶旁边,拾到一个钱袋,里面装了二百两银子、三十两黄金,他想,这一定是别人遗失的。金银的数额很大,他不敢在寺内久留,赶快拿着钱袋回家了。

第二天清晨,窦燕山早早来到寺庙,在那里守候失主。不一会儿,见一个人远远地痛哭流涕而来。窦燕山问他为何痛哭,那个人实情相告:“父亲犯罪,将要被发配到荒僻的边疆充军,为了给父亲赎罪,我恳求哀告所有的亲戚,好不容易借来了钱,都装在一个袋里,须臾不敢离身。谁知,昨天晚上和一个朋友喝酒,喝醉以后头昏脑涨,不知怎么回事,钱袋竟然丢了。没有钱,我怎么给父亲赎罪啊,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父亲了。”说着,他悔恨交加,号啕大哭起来。

听他这么说,窦燕山知道此人就是失主,经过验证,钱数相符,窦燕山把他带回家,不仅把失物还给他,还安慰他不要着急,并且赠给他一些财物。那个人欢天喜地道谢而去。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

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衡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就这样,窦燕山建的书院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唐代诗人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称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窦燕山的教子良方其实就是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德行让孩子学会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有一本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整本书和窦燕山的故事讲了同样一个道理,但是以我之间这本书还没有窦燕山的故事生动、语言也不如这个故事简练,整本书读完就体会到书名这句话。

其实很多事情都这样,如果一点都不懂,从零开始入门的话可能需要一本书甚至一套书,如果似懂非懂,需要点拨下的话可能需要几百字的短文,而如果已经懂了需要提炼凝固的话只需要几个字或者十几个字就足以。

关于教育子女的问题,只要记住“言传身教”四个字就足够了,父母们不用上家长班,不用看鸡汤文,只要做好自己就行。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乐观上进、坚毅不拔、能自律、不畏惧,那么孩子便会自己茁壮成长。

品德是做人之根本,而各种知识则只是枝叶。很多父母执迷于枝叶的繁茂而忘记了根本的牢固,给孩子填鸭式的塞入过多的东西,音乐、美术、舞蹈、体育还有超前的文化课,看起来似乎孩子比同龄的都聪明,其实只不过是将学校教学大纲上的内容提前学了而已。社会上的辅导班看起来很庞杂,似乎分的很精细很高端,但其实水平都很一般,无论那种辅导班的教学在专业人士来看都很差,因为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是不会去做这种辅导班工作的,这些辅导班和学校老师相比水平都差很远。

家长之所以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子女,该给子女报哪些辅导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家长都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格言,因此报辅导班是大家相互竞争、相互攀比,就怕自己孩子比别的孩子报的少。但是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在文化课上自家是没要落后,但在品德和人生观的培养上却已经落后很多,而这却恰恰是学校教育很难弥补的部分。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读书万遍其义自现,尤其这种流传了千年的书肯定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多读几遍自然能领悟到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2  访客  1  作者  1
    • 风雨行者
      风雨行者 2

      其实现在有许多所谓的课外“兴趣班”,与孩子的“兴趣”无关,对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用处。只是一群家长的相互心理暗示,觉得别人家孩子去了,自己家孩子不去,就会“输在起跑线上”。然后,不管有没有用,或是浪费不浪费时间,先报上,先送去,寻求个纯粹的心里安慰罢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风雨行者 是的,很多孩子报了兴趣班其实也没有上的兴趣,去了也是浪费时间,但父母总觉得自己尽到了责任,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