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志短,可见信心来源于财富。这个财富应该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但精神的通常很难外显,因此习惯中财富越来越趋近于物质的财产。
最近情绪有些消沉,主要来源于一套闲置待售的房子价格相比高点腰斩,股票最近回吐了今年的大半收益,工作也充满了压抑的气氛。如果是其中之一我可能还是乐观的,如果只有其二我可能是平和的,但三者叠加后我用了很大的努力也无法保持欢乐的情绪。
情绪低落并不等于愁苦、灰心、消沉等,只是缺少了一些激情,由此失去了对游戏、影视、小说等的兴趣,能产生多巴胺的活动少了一些。与物质相关的财富眼见缩水,于是想通过增加精神财富来弥补,但发觉物质不稳定后对精神的吸纳也不稳定了。于是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如果应对物质的不断缩水。
很多亲友给出了意见,在大形势不好时应该持币观望,保持现金是最好的选择,但我思考后否定了这一观点。
将家庭能持有的资产大致分了下类,本来准备整理在一张导图上的,但导图的概要功能(那个大括号)设计的不好用,不能夸分类选择,于是拆成了两张。
现金、存款、国债都可以视为现金,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现金。其中固定存款和国债都属于固定收益资产,相比于现金和货期存款来说有一定的收益。
可随时赎回的理财型保险和除国债外的其他债券也属于固定收益类型资产,但相比于现金资产来说风险较大。
以上现金、存款、国债、可随时赎回的理财型保险、除国债外的其他债券都可视之为现金型资产,这类资产的共同属性是价格稳定,即用货币数量表现的价格稳定,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它们的原因。但这类资产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会随着通胀而贬值,钱毛了这类资产会随着变“毛”。
股票和公司股权都属于权益类资产,这类资产属必然对应着产权,因此是锚定固定产权,而非固定价格的。这类资产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冲通胀,用货币数量表现的价格会随着通胀的上升而上涨。
房产、贵金属、收藏品等都属于有形资产,我个人认为它们和权益类资产比较类似,都对应着有形物品的所有权,因此资产属性和股票类似。
为什么亲友们大多推荐现金资产?原因大概是这两年权益类资产不断贬值,而现金类资产表面上收益稳定。但作为资产配置,应该考虑的是未来收益,而不是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相对价值,这是我否定亲友观点的原因。
经济不景气,国家说即没有通胀也没有通缩,但权益类资产价值出现了缩水,我认为这是低迷下的预期及预期导致的需求决定的,而非这类资产本身的价值缩水所致。从这个角度考虑,要不要选择权益类资产就是要考虑社会的这种悲观预期是否到了底部,还是正在走向底部的下降趋势中。如果悲观情绪已经到了底部,那么现在配置权益类资产显然是正确的;如果信心还在进一步崩溃中,那持币就是对的。
然而上面的分析只考虑了市场的情绪和供需关系,却没有考虑政府的能动性。按照近现代的经济理论及实践,如果经济持续不景气,那么政府必然强势干预,干预的手段最常用的就是货币政策。在当前全世界各国都债台高筑的情况下,政府也只能选择货币政策,因为财政政策的空间实在太有限。
而刺激性货币政策的本质都是增加流动性,流动性的增加必然导致通胀,如果还没有出现通胀,那只能说是市场的滞后效应,滞后的越多,通胀来的会越猛烈。且根据以往的经验看,全世界都有通过通胀稀释主权债务的习惯,通过流动性刺激经济和稀释通胀一举两得的好事,我想不到政府会有什么理由不选择。
既然通胀是必然的,那么我认为配置权益类资产就是恰当的。
但是在老百姓最喜欢选择的权益资产中,房产和股票到底那个更好,我想了很久还是无法下定决心。是低价买了房产然后配置成股票,还是继续持有房产等待升值;其实我更倾向于房产换股票,但今年外部环境太动荡,股市受外部环境影响太大,所以下不了决心。
财产贬值,还想不到改善的方法,这是情绪消沉的原因,也是信心波动的原因。从长远看,经济周期、通胀周期、国际政治不稳定周期都是必然的,个人怎么度过周期才是值得考虑的事情,而不是周期本身。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国际经济、政治都比较稳定,我们迎来了难得的三十年,这让没有经历了过各种周期的人都对危机变得异常敏感,这种异常敏感就像过敏反应一样对自己的精神造成了危害。将现在这种波动和上代人经历的比,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这或许是父辈们对现在的不景气不敏感或者说豁达的原因吧。
经历过才能成长,这轮小的波动就当淬炼心神吧。即使从最肤浅的投资理财角度看,经历过完整周期才能理解经济和市场的性格。不理解市场先生,我们就无法从他那里了得到好处。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8F
我的近况也差不多,很多个不好的情况一起发生。不过相对的我又比较幸运,刚好前阵子有了玩游戏的心情,这段时间没事就半卧在沙发上玩游戏,有乱放压力的地方。
B1
@ 老麦 有能放松的方法是幸事。我最近的状态是对游戏,视频,小说等都提不起兴趣,过着工作、读书、运动的简单生活,但内心中却经常烦闷,又找不到好的调剂方式。或许只剩短途旅行了,兴趣缺乏也是一种悲哀。心境不到,根本过不了苦行僧式的生活,所以不能勉强自己成为什么样,这是我最近最大的感悟。
7F
长期看,放水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必然途径,通胀是必然,权益资产和固定资产是对抗通胀唯一的途径,而流通性权益资产要优于固定资产,权益资产里分高收益高风险和固定收益低风险,含保险,个人目前的配置比例是:40%权益资产(高低各20%)+30%固定资产+30%现金,今年固定资产和权益资产双跌,确实内心比较煎熬,但忍住没动配置比例。
B1
@ 拾风 理财真是个技术活,即使懂大原理,但过程也同样煎熬。但话返回来说,如果遇到全球动荡,绝大多数人都逃脱不了资产缩水的命运。所以调整对财富的看法,是另一种保值的思路。
6F
自从为孩子上学购置了一套超过自身能力的学区房之后,最近两年就一直被债务压着。。只等着买一套房缓解一下,结果房价一直跌跌不休,没有出手的机会。。
运气比较好的一点是,为了买房,去年股市清仓了,躲过了今年这糟糕的股市行情,至少没有在两项资产上同时受挫,心满意足了。
关于卖房,虽然亏了不少,最近还是有考虑赶紧低价把房子卖掉,拿点现金在手里,后市真的看不清。。
B1
@ 老达 关于经济走势真是看不清,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判断不准未来,就用眼前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做参考,总比一直等待强。
5F
“工作也充满了压抑气氛”,这个深有感触,公司今年非常卷,对行为操作的容忍度很低,领导平时也比以往更加严格,今年深感疲惫,流传年底裁员的消息,不过我心里觉得如果被裁,也算喘口气,睡眠都受到影响,干啥都提不起劲儿,再这么下去,非抑郁不可;不过今年确实是置换的时机,已经把手里的房子卖了,准备置换,以前觉得不错的房子比如300万左右的,都降了20-30万,现在先租着,后面看情况再入手
B1
@ Tim 经济环境不好,绝大多数人都有压力,互相传然后就更感觉压抑。
我个人感觉现在应该是房子的低点了,但网上各种言论都有,具体后续怎么走还真不好说。换房我觉得是早买早享受,生命这么有限,没有必要全部在等待中度过。
4F
房价腰斩,股市也低迷。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今早还看到美债也大幅走低……
我是看不懂经济,市场,投资这回事儿。就开了股票账户定投大盘,然后老老实实的还房贷。
目前美国到处援助战争,老百姓买单,估计美国通胀会率还会一直涨上去。
B1
@ conge 钱要么趴在银行,要么进了政府支配的体系。
当前主流的经济学诞生于资本主义萌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经济学及社会学共同让资本拜托了封建权力的束缚,重构经济社会结构,让经济在近300年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特定国家也有过例外,比如大萧条时的德国、二战中的美国、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等,都是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而取得了经济的稳定和飞跃。现在全球经济矛盾逐渐严重,这种强干预或控制观点又逐渐抬头。在过去300年中尽管又波折,但主流的观点一直朝着开放合作就会增加整体福利的方向发展,现在却正朝着割裂的方向推进,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或许各国都明白开放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但他们却同时坚信割裂会让自己更具比较优势,即使是大家共同失速,自己也会比其他国家表现的更好。
我不知道在美国普通民众是否已经感知了经济不景气,大家幸福感逐渐降低的大氛围,你可以分享下。
3F
无财可理,紧巴的生活
B1
@ ccbbp 理财是一种习惯,理着理着就有积累了。
B2
@ 水拍石 好
2F
如果现金多了,又会有新的焦虑。
比如:1000万的年利率差一个点就是1万一年
B1
@ HEDP 还是个格局大,1000万的年利率差一个点只差1万,我这种穷人都是精打细算。
1F
物质不稳定后对精神的吸纳也不稳定了,感同身受了。现在的我情况说实话很不稳定,但是比之前好很多很多了,因为不可能有比现在更糟糕的情况了,债只能拖着债主、投资者们冷静了不捣乱了,身体恢复了再次启动再清偿。两个孩子给他们全款各准备了套升职空间不错的院子,现在散养着,他们大学毕业后全靠自己,创业就把房子卖了当本金。后续恢复起来,风险大的创业我也懒得搞了,不背任何贷款,不追求过高投资收益,大概率会把钱多数转固定资产,争取每月啥也不干能产生各三五万的收益就心满意足了。
B1
@ sagrre 风险和收益共存,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风险意识选择不同的投资。你是经过风浪的,无论以后选择那类投资,都比初哥有经验,这是你的优势。
B1
@ sagrre 这位老哥已经没什么烦恼了,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