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网上有大量文章报道今年618购物节期间快递量暴涨,从而得出报复性消费来临的结论,我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这种错误结论来源于以下数据,据国家邮政局监测的权威数据显示,今年6月1日-18日,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6.78亿件,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1.9亿件,增长48.66%。数据本身是客观的,但结论和快递数却并没有必然关系。
一、要考量消费量应该看成交额,而不是成交数量
要考量消费额应该看成交总金额,而不是快递的单数,因为快递单数和成交总金额之间并不是正比关系。
在非购物季时京东、苏宁等自营平台都有免邮门槛,因此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将购物金额凑到98元等免邮门槛之上,也就是说每个订单的金额会在98元之上。不考虑物流拆单的情况下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个快递商品价格在98元之上,但在618购物节推出跨店铺满减等活动,原本不包邮的店铺因参与活动都变成了包邮,因此相当于每个快递的商品单价降低。同时购物节还推出了大量的9.9元,19.9元包邮商品,这种商品也拉低了每件快递的平均商品单价。
每件快递商品单价的变动反映在环比上可能比较明显,反映在同比上没有准确数据,但大致推测也是在下降,而这两组数据各大电商都有准确统计,但都没有公布。
据目前可以公开查到的数据,618购物节期间苏宁零售云销售额同比增长222%、销售量同比增长566%;拼多多订单量同比增长119%,销售额未查到(不公布销售额很大可能是销售额增长较少);京东订单额增长33.6%,京东个人快递业务量同比飙涨311%。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快递量增长明显大于销售额或订单额增长,也就是说每个快递商品的平均单价在降低。①
二、电商订单额增长并不能说明零售总额增长
电商只是零售的一个渠道,因此电商的增长并不能反映零售的总趋势,尤其是在疫情下。
今年618期间电商订单额创历史新高,其中天猫平台6982亿元、京东平台2692亿元、苏宁销售额大涨222%、拼多多订单量大增119%,可见2020年618购物节期间电商渠道销售额大涨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无法查询到实体渠道在618购物节期间销售额和去年同期的对比数字,所以无法得到线上+线下的总数的同比变化。根据4、5月份的数据来看,线下渠道销售额今年萎缩严重。
因此今年618购物节期间线上销售额增长显著很可能是消费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不能说是总额的增加,及报复性消费来临,除非后续官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三、618购物节期间线上消费暴涨一部分来源于政府消费券补贴
今年618购物节不同于往年的是政府发放了大量的消费券,这些消费券刺激了购物节期间的线上消费。比如北京市政府在京东平台发放的“京券”,在支付宝平台发放的消费券等。
四、618购物节期间消费增长是消费的集中,让后续一段时间的消费提前实现
目前国内市场形成了年中618促销和年底双十一促销两大购物节,两大购物节都是消费的提前实现,透支购物节后一两个月内的消费。尤其今年购物节各大平台都提出了“直降少套路”的口号,政府补贴、平台补贴、厂家让利②三重作用下降价明显,常用耐储存的商品很多人可能一次囤了大半年的量。
五、全年看很难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可以遇见的是全球经济今年将停滞,甚至负增长,我国出口必然受影响,从而影响就业就个人收入。收入减少必然导致可支配收入减少,而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房产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份额,这部分支出具有刚性,因此收入减少必然减少对零售品的消费。
在疫情影响下想要出现“报复性消费”显现,必然要先实现收入的增长,或收入增长的预期,但以目前情况看短时间不可能出现这一先决条件。
①销售额一般指已付款的订单总金额,而订单额(PMV)指订单总额,含未付款订单金额。
②今年受疫情影响外销下滑明显,因此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降价成了厂商竞争的终极手段,因此宣传的让利其实也是竞争下的保命手段。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