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让人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短

这个博客已经有两年没有更新过了,一方面人到中年各种事情都比较多,没有闲情搭理,另一方面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成熟大家的使用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博客已经逐渐被淡忘。

社交平台让人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短

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左右人们习惯读书看报,或者看电视,闲聊时多半是新闻、热播电视剧或者热销的一些小说。记得儿童时家住农村,白天玩闹时喜欢围在大人旁听他们侃大山,一丝记得他们谈论过《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的命运。当年只沉浸在大人们的热议里,对于他们所说的人生只能当故事听,当上高中后自己读了这本小说才觉得当年那些大人平凡生活中不屈精神。他们中很多人只有小学文化,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整天忙于农活,然依然能对这样的巨著入味三分,可见在巨大的求知欲面前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质。同时因为传播途径的限制,人们受到的信息源比较单一,因此对仅有的信息思考的比较深入。经常会从小说联想到自己,从自己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甚至自己的爷爷,将小说情节带入自己熟知的人生从而得出各种人生经验。人老成精似乎就是这种经验和思考的沉淀,思考得多了遇到差不多的情况自然反应会比别人更熟练。

大学毕业后电脑已经普及,大家都习惯于写博客,记录生活点滴,或者偶尔充当下文艺小青或者是愤青,如果实在是无话可说可能也无病呻吟几声。这个时间段大家乐于在博客分享自己,网易、新浪、更多的是QQ空间,是个人几乎都有这样一个平台。展现得内容更像传统的日记本,有事记事,无事发下感慨,出趟远门回来也做下小记。内容或许比较单一、文字或许很粗糙、照片或许很模糊,但多年后再翻一遍依然会会心一笑,“看,当年多幼稚”;或者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这就是记忆,这就是人生,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自己总是思考过、经历过,尝试过。

这几年各种社交平台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碎片时间,甚至是全部能弹性利用的时间,博客已经逐渐被大家遗忘。先是微博,大家用简短的几句话记录下自己一天的重要事、或一个重要心得、或一件重大事件,因为要用有限的字数表达复杂的事件,所以大家都根写电报一样严谨。或许是因为微博不能实时聊天,发布消息的氛围也比较呆板,不能完全放松的瞎扯,所以当微信出现后微博逐渐被取代。有微信朋友圈后发布圈子成了随手可为的事情,根本不用大脑,开车时可以随手发照片、吃饭时也能晒两张、旅游时更不能浪费;心情好时来一句“么么哒,今天捡了一元钱,可以开心一整年了”,心情不好时来一句“今天某些领导吃了疯狗肉,一上班就批评我”。

看一本书或许要思考一个月,三个月、甚至是一年,甚至一生;写一篇博客需要思考一小时、一天、甚至一月;而发一个朋友圈只需要一分钟,而这一分钟还能干其他事。

脑子不用或许真的会迟钝,迟钝到一定程度就会孤僻,而孤僻到一定程度就会自闭。很庆幸最近又翻了这个博客,顿然醒悟该趁着还没有到孤僻的时候赶紧动动脑,记录下时光,思考下人生。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