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愿意阻止邪恶,却无能为力吗?那么他就不是万能的。
他有能力却不愿意吗?那他就是个恶毒之人。
他既有能力又愿意吗?那么邪恶从何而来?
他既不能也不愿意吗?那为什么叫他上帝?
——伊壁鸠鲁
上帝既然是全能且至善的,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受罪?于是无数的信众发起了对神义的思考。但是神是不能被质疑的,无论是能力还是道义,于是就发展出了一门学问——神义论,来解释神为什么是全能且善的。
由德尔图良提出,后由圣奥古斯丁进一步完善的 “原罪论” 说,认为不是上帝无能,也不是上帝有恶意;而是因为人类因为亚当和夏娃的背叛而有原罪,现在所遭受的不幸只是在赎罪。
由圣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善的缺失论”,认为上帝并没有恶,而只是部分人没有感受到上帝的善,这是善的缺失,就如同光明缺失后的黑暗一样。
再后来,由大卫・休谟提出的“非全能说”,他认为,如果上帝是全能、全善、全知的,那么世界上就不应该存在恶。但事实上,恶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矛盾。结合伊比鸠鲁的拷问,休谟选择了上帝是非全能的;而没有质疑他是非至善的。
你是没有能力(财力)帮我吗?
你是不愿意帮我吗?
你是有能力(财力),但不愿意帮我吗?
除了对神义的质问外,更常见的是对仁义的拷问,“如果你有能力,但不愿意帮我,那你就是不义的”。在被仁义拷问时,绝大多数被拷问者都选择了自己无能,而非不义。可见无能比不义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这一点和休谟的“非全能说”最相近。
“非全能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善的缺失论”和“原罪论”破溃后的无奈之举。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和“原罪论”相呼应的“拣选说”。既然人是有罪的,必然要遭受痛苦,那他们为什么还要爱神?原因就是神将拣选一部分幸运儿,拯救他们于罪恶。正是这种信念才支撑了信众的信仰,当然也滋生了他们为“争宠”而进行的宗教战争。
神是全能且至善的,为什么他不原谅并拯救所有人,而要拣选部分人?这个问题和神义论一样,其答案都只能让信仰者信服。
但与全能的神不同,被求助的人却仅有有限的能力,在这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他必然先帮自己,然后帮自己的亲人,再其次帮自己的朋友,最后才是其他人。在此前提下,如果他没有帮朋友或其他人,他们能说他是不义的吗?
如果他们说了或想了,那他们为什么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不是被拣选者?或者说他们为什么没有被拣选上?
上帝之所以拯救被拣选者,仅是因为所有的信众都真心的侍奉他。而上帝之所以拣选,仅是为了坚定所有人都信仰;如果没有拣选,那这些罪人可能对他就没有那么敬爱了;通过拣选,才能体现这是上帝的恩典,而非义务。
当错将恩惠当义务时,便失去了被拣选的资格。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5F
个人认为神是全能的,但不会关注世人的所有小事。
4F
伊壁鸠鲁的问题其实戳中了信仰的软肋:如果神又善良又万能,为什么人间还有这么多苦难?但翻翻历史就会发现,人们总能找到自圆其说的答案——缺钱时拜财神,生病时求药神,战乱时造个救世主。所谓神学理论,不过是给不同时代的焦虑开的“止疼药”。
就像超市货架摆着各种止痛片,原罪论是给乱世背锅的“特效药”,善的缺失论是粉饰太平的“安慰剂”,拣选说根本是饥饿营销的“限量款”。中国五千年其实早演过这出戏:皇帝搞“君权神授”和西方“拣选说”异曲同工,民间拜关公从战神变财神,全看老百姓当时最缺什么安全感。
最讽刺的是这套逻辑反过来用在人身上:明明能帮你却袖手旁观的人,只要哭穷装惨就能躲过道德审判。这年头说自己“没钱”可比承认“不想帮”安全多了——毕竟连哲学家给上帝开脱都选“不够全能”而不是“心肠歹毒”,谁还愿意当坏人呢?
说到底,神明和人情都在玩同一个游戏:被需要的永远不是真相,而是让人能继续相信的理由。
ps:我的观点核心“需求”但是我感觉我表达不出来完整的意思,就让ai帮我修改完善后我的观点了。
B1
@ 玲子 你说的很对,信仰就是止痛剂,也是人们前进的力量。信仰之所以被塑造成完美的,就是不能让人失去这种力量。
至于人,我的看法是更应该真实,如果不想帮可以直接说不想,而不用说不能。但现实中这一点很难,在中国这种文化中能帮却不愿帮会受谴责。但问题在于这种谴责的武器“道德”是掌握在吃瓜人群手中的,如果把吃瓜者变成当事人,他也可能同样说“不能”。为什么道德成了一种只约束他人,甚至是专门落井下石的工具,这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虽然看到了黑暗,但依然要坚信光明,否则自己的人生也会被黑暗所侵蚀。
3F
我们捏人的是女娲、管姻缘的是月老,管人死后是阎王….所以善恶有辫,对错有分。但是上帝是万能的,你善即善,你不善信他也善,他好像要的只是信徒,不需要善恶… 不知道这么拆解对还是不对
B1
@ Bosir 这个问题首先是多神和一神的区别,多神体系下各种事务都能找到主管的神,他们都有个小账本,和世俗的政府差不多,因此能实行精细化管理,所以才有了来世说和善报因果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只有一个神就管不了这么精细,所以教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原罪,只有信上帝者才能得到拯救,而行善只是信上帝的形式之一而已。反过来说,要想在末日被拯救,那么就必须行善;但即使行善,也不一定会得到拯救,这要看上帝心情。
2F
上帝和人是同类吧,我感觉既然同类,又让我想起了曹植的七步诗。
B1
@ ACEVS 按宗教的说法显然不是同类,上帝是超越所有的独一的存在。
B2
@ 水拍石 不是同类的话,例如蚂蚁社群,人类大多数不会去干涉蚂蚁社群的事情。
干涉的话就是类似人类养鸡鸭猪,为了获取能量包(利益).
上帝他为了什么?如果只是判断该去地狱or天堂 这事情也不复杂 高考也能帮助完成一点。
B3
@ ACEVS 上帝造人就如同现在人造智能机器一样,可以是机器狗、机器马、也可以是机器人,而他们的唯一不同仅是外观。上帝造了万物,而唯有人是按照他自己的样子被造的,在上帝眼里或许看人就和我们人类看那堆机器一样的感觉。上帝是万能的,造人并不具有目的,比如你说的圈养。宗教信仰不能用世俗的想法去衡量和评判,尤其是以实用的逻辑去思考。
这个问题就像你在河边捡起一块石头打了个水漂,结果砸死了几十只蝌蚪,而刚好被一群鱼给吃掉。这件事中你并没有偏爱鱼而讨厌蝌蚪,但在鱼看来它们可能就是被拣选者。
1F
善恶,是人类才有的概念,是一种评价,来自于喜好。
上帝只有善。人类眼里的恶也是善。
B1
@ conge 你这个解释好,将上帝置于善恶之上,从而摆脱了至善的困局。但这个说法似乎会产生另一个困局,如果上帝不分人类的善恶,那他如何教导子民向善呢?原罪说和救赎说是不是就站不住了。
B2
@ 水拍石 那来的困局?
耶稣已经赎罪。
已经没有罪了。
原罪说和救赎说
这个说和那个说
上帝什么也不说
B3
@ conge 你这个理论是不是参加现实中的教会活动听到的?按照旧约和新约的说法,及基督教的以往解释,耶稣只是缓和了上帝和人之间的关系,让人具有了被谅解的可能,并没有说耶稣直接救赎了世人的罪。所以,仅按照已有的基督教学说,世人还是有原罪的。
所有的说都不是上帝说的,耶稣也不是上帝的儿子,玛丽亚更不是上帝的妻子。
B4
@ 水拍石 不是听来的,是我所知。
没有罪,人类以为自己在上帝面前有罪。
原罪也是编出来的故事。
上帝爱人
耶稣爱人
看圣经看不到这些的,基本上是因为以为自己有罪。迷!
B5
@ conge 那就不要信犹太教和基督教那一套,信我们自己的神,女娲造人也爱人,我们都没有原罪。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就不同;现在倡导信仰自由,选自己更喜欢的去信仰。
我不信任何神,但对于神话的逻辑框架及延续比较感兴趣。琢磨低信息量下人们建立的世界观,对于我们如何在高信息量时代更好的生存也有帮助;且我认为越是低信息量社会的世界观建立越需要智慧,而高信息量时代更依赖于信息;所以对于宏大的世界观命题我更喜欢古代的思考方式。
B6
@ 水拍石 我没有信仰。
你自然也不必相信宗教和理论。
反正在真正见到之前,这些都是故事,最多是个比喻。
B7
@ conge 对,就当故事听就行了,和其他的哲理故事同样,只是这个故事比较长,且有连续性而已。
B8
@ 水拍石 不过,对信仰者求道者,我会用另外一套说辞。
你若看见,当不必惊异。
B9
@ conge 理解,讨论的底层框架不同。就像盯着一个玩具,对小孩说很好玩;这并不代表对自己来说好玩,而是共情下对小孩来说好玩。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自信比很多见庙就磕头的人更懂神,和他们聊天我也只会讲神是什么,而不会讲世上没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