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老家过年,家族中几位弟弟都在为找对象发愁,年龄大的已经过了三十五岁,年龄小的二十六七岁。在农村过了三十还未婚绝对是大龄,所以这个三十五岁的弟弟尤其着急,他的父母则更加着急。但在我看来这位弟弟的条件还不错,身高过了一米八,相貌堂堂,人品也没的说;如果非要说缺点,那明显的只有性格内向,话太少,再加收入一般般。
在老家彩礼已经到了二十万以上,同时还要买房买车才能结婚,加上举办婚宴的费用,整个下来很容易过百万 ,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恐怖的支出。但即使这么高的支出,很多家庭准备好钱款后依然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男多女少的现状一目了然。我们不到一百户的一个小村子,四十五以下的大龄未婚男性加上离异的男性就超过了十个。而对于离异,老家有个专用的名词“跑了”。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很多离异都是结婚没有多久,女方去城市打工然后跟其他男性“跑了”。
女性都去那了?以前舆论一致认为是男女比例失调,男性出生太多,但这两年经过仔细地掐算之后,老人一致认为女性进城是主要原因。其实不止女性进城,男性也进城,但进城的女性很容易在城市里找到结婚对象,而进城的男性却很难在城市里找到结婚对象。于是进城工作,然后又杀回农村找对象的一部分人对坚守农村的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导致留守农村的一部分男性找不到对象。
农村适婚男女比例失调,导致彩礼逐年涨高,现在二十万的彩礼还有走高的趋势,因为很多人扬言即使三十万的彩礼只要有女孩子愿意嫁他马上就娶。这给国家杜绝农村彩礼陋习的政策现实一击,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市场供给现象,稀缺自然就涨价,而在这件事上国家也不可能政府定价;即使真有了这种政策,也会被隐性的价格所补偿。
农村女性进城并结婚了,那是不是意味着城市女性出现了剩余?根据有限的观察,好像真是如此;很多高知、事业有成的女性都因过于优秀和错过了如花的年龄而独身。和朋友聊起这件事,一致认为高知和事业成功的女性很难找到配偶。因为同样优秀的男性早都找到对象了,即使还没有找到,那么条件足够优秀时依然能够找到年轻貌美的女孩;而未婚成功女性又看不上二婚优质中年男,特别是有孩子的;于是最终只能选择独身。
传统文化的男权思想及动物性的配偶选择共同导致年轻貌美成为女性的婚姻核心竞争力,而事业财富成为男性的婚姻核心竞争力;这种文化导致的错配就让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大龄未婚男性,让城市产生了大量的大龄未婚女性。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把城市里的大龄未婚女性调配给农村的大龄未婚男性,婚姻难题就轻易解决了,同时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我报之一笑。
为什么一个大龄高知或高位的女性找不到一个年轻俊俏的丈夫?年轻丈夫的自卑和社会的唾沫都是阻力,这或许就是文化,而这种文化正是导致当前农村大龄男性和城市大龄女性都找不到伴侣的错配原因。男权下人们很容易接受老夫少妻,但却绝难接受老妻少夫。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10F
再过2-3年这种情况会改善的,之前被网络给带偏了,国家会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的。
B1
@ 丹作百年 我觉得很难,我们那农村太落后了,外地女人基本上不愿意去,本地女性都想外嫁,留守在老家的男性很难全部找到对象。我说的留守在老家的男性包括候鸟式进城务工的男性,除非在城市扎下根,变成新市民,否则很难改变。
B2
@ 水拍石 婚姻的本质就是传宗接代,现在已经违背了,很多女生都是要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当然纵观历史,太平年代本身就不多,太平盛世的时候这一类社会问题会尤为突出。
B3
@ 丹作百年 确实如此,很多女性对婚姻都是抱着改变命运的目的去的。
B4
@ 水拍石 哈哈哈,这可能就是您说的错配吧,价值的错配。
B5
@ 丹作百年 和投资股票一样,本来应该是长期拥有者,但很多人却想入手即富。
9F
彩礼使得雪上加霜,男士太难了,农村男士婚恋压力大,彩礼房车这些婚姻观念影响入骨,虽然官方不提倡,但约束不了。
B1
@ 粽叶加米 南方人没有感受,我从小就见了很多因为彩礼和财物要求结不了婚的。在农村婚礼不是感情的结合,是财务的谈判。
8F
我们这(限市区、本地出生)确实不要彩礼。我们这确实大龄剩女很多。很可能就是工业化的结果。现在的大环境对于谈恋爱真的很不友好。年轻人没有工作的就穷,就互相看不上;有工作的就整天加班996,也根本没时间接触,就算有一点点时间,还不够他们刷视频打游戏的呢,为什么要去做谈恋爱这么容易受伤害的事。
彩礼这个玩意儿很奇怪,延安时期的婚姻法就明令禁止,破四旧的时候更是根本没人敢提,改开之后竟然逐渐死灰复燃了……
B1
@ 大致 现在城市基本上都不要彩礼,要 彩礼的基本上都是农村,且越穷彩礼越高。城市35岁的未婚青年不是问题,农村过了35岁就很难谈对象,因为大多数人都是30岁以下结婚,女性更早。
落后地区彩礼我觉得很难杜绝,10个男人配8个女人,只能价高者得。
7F
这不正常,就是不要彩礼,人家要你全款买车房,随便一个地方也得百万啊
B1
@ 网友小宋 适婚女性少,议价能力强,纯粹的卖方市场。
6F
二十万的彩礼,还要有房有车。真的太难了,难怪身边有个小同事选择不婚
B1
@ 老麦 你们广东应该是不用彩礼的,我发现越是落后的地方彩礼越高。
5F
又单身了一年,每每回家总是被催婚一番,工作也刚刚起步,年轻的时候总是想着学习和赚钱,现在感觉自己低不成高不就,根本没有去结婚的想法。
B1
@ 紫慕 你不用着急,学历、收入、社会阅历、恋爱经验等都有保障,结婚是可控的事,哪天想结了再结。
4F
农村娶媳妇太难了,感觉不如去城里打工,在城里买个房落户,这样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彩礼了。
B1
@ 沉沦 我们老家也有很多人选了这种道路,举全家之力现在城市买房,但孩子在流水线上班,还是很难在城市找到结婚对象,性格内向的就更难了。也有在深圳这种据说女多男少的城市打工的,有忽悠回来老婆的,但更多的是在这种环境中依然单身。
3F
其实不结婚也无所谓的,国人对结婚有一种我理解不了的执着,结不结婚是个体在现实情况下的自我选择…..
至于说结果要钱,在我看没啥用,农村跑的那种女性,大部分都要彩礼钱了,跑了原因往往是男性家庭贫困,或者无法一起生活。国内结婚结果是高难低女才能错配,最终结果就是这样子,大概率越往后结婚越少。
结婚是原始人为了抵御生存资料缺失的某种方法,现在大家都不缺生存资料,年轻人也不缺房子车子,更不会随便结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年轻人,很难接受被另一方约束的日子。
B1
@ Jeffer.Z 现在不结婚的父母比本人还着急,父母观念还比较传统,认为传宗接代和老来有伴都很重要,年轻一代反而更从容一些。至于不结婚,我觉得很多错过了年龄的人并不是不想结婚,或者说做好了独身过一生的打算,而是真的错过了,我认识的好几位优秀的大龄女性就这样。我觉得现代人结婚更多是一种心理需求,或者说是精神需求,而不是生产力低下时的物质保障需要。
B2
@ 水拍石 「我觉得现代人结婚更多是一种心理需求,或者说是精神需求,而不是生产力低下时的物质保障需要。」
生大病时生活会给单身人一记暴击。那时候就知道是物质保障需要了。
B3
@ S 有医保,有存款,看病的物质问题就结婚了;需要人陪是精神需求。至于另一个问题,即结婚会不会让人变得有储蓄意识,这点我和很多人讨论过,但没有结果。我猜测,两个月光结合可能还是月光模式;月光和节俭结合,两种可能都有;两个节俭结合可能还是节俭。当然婚姻本身意味着一种责任,有责任了是不是会让人变得更成熟,从而未雨绸缪,有了储蓄意愿。
B4
@ 水拍石 没看明白。但我多次陪不同家人去医院。很多时候不是钱的问题。
B5
@ S 看来是我把你给扰乱了,我回复你那条说了两个问题,后面那部分是另一个问题。去医院确实不仅是钱的问题,很多病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也身有体会。
2F
「为什么一个大龄高知或高位的女性找不到一个年轻俊俏的丈夫?年轻丈夫的自卑和社会的唾沫都是阻力,这或许就是文化,而这种文化正是导致当前农村大龄男性和城市大龄女性都找不到伴侣的错配原因。男权下人们很容易接受老夫少妻,但却绝难接受老妻少夫。」
正确。不过男人自己是问题,以前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当官的哪个不是泥腿子出来的,自己自信+修炼内功,180大高个到城里还能找不到女人?给毛的彩礼钱!
B1
@ S 估计你们江苏好一些,外省女性愿意嫁过去的多,贫穷省份,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等大龄未婚男青年都很多,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1F
啥都没有的时候赶快谈恋爱。
结婚确实麻烦,尤其家里势力大,慢慢折腾吧。
如果抛弃原生家庭私奔倒是快捷。但是可能离婚也快。
B1
@ ACEVS 恋爱容易结婚难,现在的女孩子愿意顶着自己生活的不确定和家庭的压力私奔的太少了,爱情大概率会败给生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