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约我散步,见面才知道他也刚旅游归来,于是旅游成了我们的第一个话题。
他问我旅途如何,我说行程比计划的匆忙,所以很多要看的地方都没有去;同行的人体力和爱好都欠缺,所以计划爬的山一座都没有爬;但整体来说旅程还是很愉快。
我问他怎么样,他说感觉很失望。
他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出行,但亲人和他的消费能力及观念差异太大,他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便宜旅店,且找到后睡眠也不舒适,导致他严重缺觉,整个旅途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疲惫。除了消费的差异外,对旅游方式的选择他们也有差异,他想亲人难得一聚,大家应该降低旅游强度,多花时间相互交流;但有的亲人却认为既然花了钱出来旅游就应该最充分的利用时间,尽量多的看风景;这又导致了大家的进一步疲惫。
我对他说,你们的诉求不同,你是想增进亲情,但他们是想旅游;钱和时间、亲情和旅游对于你们来说效用刚好相反,你感觉旅途不愉快,他们可能感觉很愉快,因为你迁就了他们的选择。朋友说确实是这样,大家的观念不同,在一起必须得一方迁就另一方,否则就没有办法玩到一起去了。
我开玩笑说,你经济实力这么强,如果一开始你就说所有费用你都包了,大家敞开玩,那样就不会有消费的分歧了,没有消费分歧大家便能多叙亲情,这不正是你组织旅游的初衷吗?朋友说他不想伤害亲人自尊。我说,你旅游的不尽兴就是为亲人自尊心付出的代价。
在我旅行的途中,接到发小的电话,他说,“哥,你觉得某山好玩吗?”?我回答说很好玩,值得一去。他接着问,周围有什么美食,有其他娱乐项目吗?我恍然大悟,他对山的关注点和我完全不同,于是马上告诉他,“按你的标准那里不好玩,我只关心爬山,从来没有关注过美食和娱乐项目,但据我所知那里好像都不符合你的要求”。最后给他推荐了另一个符合他要求的景点。
人和人的兴趣点不同、消费能力不同、身体条件不同,于是在旅游的选择中会有很大差异,如果要组队同行,那么必要要相互迁就,但迁就必然影响旅游品质。那为什么我们还经常要组团一起去旅游,答案是迁就有成本,但必然有额外的收益,且预期的收益必然大于成本,否则我们就没有必要组团了。收益是什么,亲情、友情、安全、省心等。
旅游只是一例,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和他人之间有更多的相互迁就,只要有迁就就存在潜在代价与收益。因为迁就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有选择必然意味着获得和失去,根本不存在只失去不获得的选择。但只要提到迁就,很多人就只关注失去,而忽视获得,这很容易产生损失的感觉。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3F
多年前就不和小家人外的其他亲人和朋友一起外出,说实话真的太麻烦,消费水平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迁就真的很累没意思。现在外出旅行一般都是小家两大两小,老人都不带,愿意给钱他们自己玩也好报团也好,他们随性即可。一小家人外出真的很爽,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买就买,这才是旅行最好的方式呀
B1
@ sagrre 旅游带老人确实很难玩到一起去,老人绝大多数体力都不好,适合低强度,且玩一休一。但老年团这种方式其实也不怎么好,虽然名为老年团,其实也很难顾及所有老年人体质差异,而且老年人本身就意见多。所以我觉得对于老人而言,要么我们花时间专门陪他们走适合他们的路线,要么就干脆别出去。
2F
非常现实又常见的生活问题,比较强调自我体验到就不要去组织多人活动,很容易大家都不开心,既要又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
B1
@ 拾风 群体体验和个体体验确实差异很大,如果在乎个体就不应该参合到群体中去。
1F
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现在和身边的一些朋友在经济能力与消费观上有颇大的差距,感觉彼此陌生了很多。
B1
@ 老麦 经济能力,消费观念让很多亲朋疏远,这是不可避免的;强制凑在一起,大家玩的都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