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

151字数 1076阅读模式

和朋友边散步、边聊天。聊天的主题围绕春节期间的见闻,延申至贫穷是什么,为什么会贫穷。

得出的结论很简单,贫穷就是财富、知识、时间、信用、友情等所有账户的同时亏空

财富的亏空最容易,也最先被感知。但我们一致认为财富的多寡都是相对的概念,即使再匮乏也能够挤出一部分作为积累,长期积累后就会摆脱财富的贫穷状态,当然这也是相对他自己而言的。之所以大多数人都感觉在财富上入不敷出,就是缺乏对积累的认知和习惯。财富上亏空后必然通过两个渠道弥补,一个是银行等渠道借贷,但这需要支付利息,是对未来财富的亏空;另一种是向亲友借款,但如果没有积累的习惯,就很可能按期还不上,这是对过去友情的透支。可怕的是无论是对未来财富的透支,还是对过去友情的透支,都很容易形成螺旋向上的状态,即越透支越严重,最终亏空成一个洞。

知识的亏空也容易被感知,但不容易被弥补。绝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财富的贫乏是因为知识的欠缺,但却很少有人能真的付诸行动来消除知识的贫乏状态,理由大多是错过了年龄。但对知识的求索真的有年龄界限吗?我认为什么时间都不晚,什么时间都可以作为新起点。

财富的贫乏最容易的解决办法就是延长劳动时间,但这么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时间的紧张。因为时间紧张就更没有自由时间用于学习和放松,最终导致知识的持续贫乏和精神的高度紧张。精神高度紧张后不仅没有稳定的情绪来学习,甚至可能无法以稳定的情绪来正常工作,这又是一个恶行循环。

信用透支。财富匮乏时就要抵押信用来借贷,但通常状态就是按期还不上,这是对信用的透支。

信用透支完了,友情(包含亲情)成了最后的防线。基于过往情感及血缘的纽带,友情通常比信用更能承担借贷的风险,即使明知风险很大的情况下。因为风险高,所以很容易被违约,借助行为很容易成了对过往亲情的买断。

至此,由于财富和知识的匮乏最终导致了财富、知识、时间、信用、友情等所有账户的亏空,形成了标准的“穷人”。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看,在知识、时间、信用、友情等众多账户中,如果任意一个有较大盈余,都可以很轻松的覆盖财富的亏空。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财富账户,而忽略了知识、时间、信用、友情等账户;没有开户就无法形成积累,没有积累自然就不会有盈余。这或许就是贫穷的本质。

贫穷多来源于对知识、时间、信用、友情等账户的漠视,这种漠视是认知层面的缺失,因此无法通过财富这种有形的物质来加以改善;最终这种认知缺乏很可能通过亲代遗传给后辈。打破这种贫穷遗传基因的唯有知识,因为知识是其他一切认知的基础,这或许也是教育的意义。

边走边聊,从亲友到玩伴,再到同学,最后到同事等,原来我们都有相似的贫穷。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15  访客  8  作者  7
    • 一介大叔
      一介大叔 4

      时代不一样,各种穷。

        • 水拍石
          水拍石

          @ 一介大叔 穷是个相对问题,来源于和周围的比较。反过来看,其实就是分配的结果。

        • 林羽凡
          林羽凡 4

          普遍理性而言,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从这个角度来说,绝大部分人是贫穷的,包括我。对社会的认知达不到一定的水平,物质就提不上去。

          当然,如果要严格来分,贫和穷是需要分开来看待的。贫中有贝,一般和财对应,就是少,缺乏。穷,也有缺少财物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困”的引申。既有物质上的困境,也有精神上的困顿。

          看到“贫穷”两个字,突然想到高僧虚云,纵观他的一生,成年出家之后,贫穷一直伴随着他,但他的“贫穷”只是表象,他的精神富有程度,无人能及。

            • 水拍石
              水拍石

              @ 林羽凡 你对贫穷二字的解释很有见解,精神的穷和物质的穷同样让人困顿,但很多人却意识不到精神的穷。

            • conge
              conge 6

              想要的超过了你所拥有的,就会有贫穷感。跟实际拥有多少无关。

                • 水拍石
                  水拍石

                  @ conge 你这个视角好,一句话说清了贫穷是个相对问题的本质。

                • wu先生
                  wu先生 4

                  打破这种贫穷遗传基因的唯有知识,因为知识是其他一切认知的基础,这或许也是教育的意义。
                  我要喷一下现在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太浮夸了,太不正常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wu先生 教育的功用性太强了

                    • 老达
                      老达 5

                      看到这个标题最先想到的就是大山里的特困户,他们是绝对的贫困,不管再勤劳,靠贫瘠的土地永远也无法实现财富的积累,改变命运的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知识,只有靠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但是他们享受教育的资源和条件也是那么贫瘠。。。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达 这就是恶性循环,而且会一辈辈遗传。

                          • Andy烧麦
                            Andy烧麦 4

                            @ 老达 穷是穷,但不能被穷限制了想象力

                          • 拾风
                            拾风 6

                            当一个人的认知、时间、友情、信用等账户盈余居多时,大概率财富账户也不会差。曾经在网上看到的这样一句话:“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说是洛克菲勒说的,跟常说的一个人会努力亏掉认知以外的财富,意思相近。

                              • 水拍石
                                水拍石

                                @ 拾风 “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很认同这句话。同一件事不同人有各自的理解方向和思考模式,洛克菲勒这句话就比我的理解更加明了,这种差距只能在不断学习中缩小。

                              • 威言威语
                                威言威语 5

                                有时候认知到了也很难做出改变,毕竟牵绊我们的还有很多无形的枷锁。

                                  • 水拍石
                                    水拍石

                                    @ 威言威语 认知和行动之间确实有很大距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