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风险 应减少使用耳机

评论字数 1482阅读模式

自从索尼发明随身听后,随时随地的享受音乐就成了很多人的习惯,此后MP3的问世更是方便了大容量音乐的存储,以及随身携带。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以前大家使用随身设备听音乐的习惯和现在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不能联网的设备存储的音乐比较固定,而且内容也比较有限,因此使用者的收听时常相比互联网时代要短很多。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以在线收听来说其内容源可以认为是无穷丰富的,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推送机制,使得很多人会不间断的收听,从而被动的延长收听时间。同时4G网络全面覆盖后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观看影视作品,刷抖音等小视频也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娱乐项目,而很多人可能会持续刷抖音一两个小时。

全球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风险 应减少使用耳机

戴耳机收听音乐

现代社会大家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也更加注重隐私,因此很多人都是利用乘坐公交、地铁,或者散步逛商场等时间收听音乐或观看视频,而这些场合都需要使用耳机。鉴于价格和密闭性的考虑,很多人都使用了入耳式的耳塞,而这种耳塞正是所有耳机中对听力损伤最大的产品。同时因为是在环境比较嘈杂的公众场合使用,因此要听清音乐音量都较安全音量要大,这会更加损伤听力。

目前大多数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都有安全音量提示,在安全音量时会提醒使用者再大可能就会损伤听力,但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提醒。同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耳机等设备的安全音量是根据耳机孔输出电流的大小判断的,而这个判断依据是根据阻抗为16Ω或32Ω的耳机得出的,但市面上有8Ω的耳机,如果使用这种低阻抗的耳机则会相同电流下获得更大的音量,因此即使手机没有提醒音量过大也可能已经超过安全值了。

很多人有使用耳塞后耳朵疼或者头疼的症状,这种现象基本上都是耳塞音量过大,或者劣质耳塞低音过大导致的,如果有这种感觉则应该马上停止使用耳塞,让耳朵休息下。

其实安全的做法应该是使用大耳机,甚至是开放式耳机,然后在安静的环境下收听音乐,如果做不到环境安静的话那么选择一个大耳机则是必须的。其实最好的做法是在家用音响收听音乐,但以目前的人均住房面积来说使用音响似乎有点奢谈,而且音响系统的价格也不是很接地气。

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12日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全球约半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

同日世卫组织同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发布了个人音频设备使用建议准则(简称WHO-ITU准则),包括在音频设备上增加音量和时长监控功能、增加父母控制音量功能,以及用技术手段分析人们使用音频设备的习惯是否安全等。但是以目前的技术储备来看要实现音量的监督很难,因为目前的手机等设备都不具备耳机音量监测功能,甚至连检测耳机阻抗的功能都没有,因此虽然世卫组织的这一提议很好,但要实现还得很长一段时间。

在没有技术手段和国际通行规则保护大家听力不受损时我们每个人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的听力,因为听力受损基本上是不可恢复的,而年轻时受损则会影响一辈子。

我另一篇文章中有关于听力测试的内容,如果你也有兴趣了解自己的听力是否依然健康,那么你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测测你的耳朵是否还足够灵敏 简单听力测试》。但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个软件测试的是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而不是对不同分贝声音的敏感度,而听力损伤更多的是对低分贝声音不敏感,也就是俗话说的耳背。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